天天看點

從元明畫家作品中的玄想與理想,看古人期望的退休生活

作者:長三角人物資訊

畫家常以取法特定象征符号,、獨特畫風和書法筆意入畫等手段來表達信念和抒發情感,其中,不得不提的元代王蒙和明代文徵明,亦屬其中翹楚。

從元明畫家作品中的玄想與理想,看古人期望的退休生活

元 王蒙《素庵圖》軸

《素庵圖》是元末著名畫家王蒙的一幅山水畫。作品縱136cm,橫45cm,屬于王蒙長松高嶺一類的畫作,章法稍類《青卞隐居圖》,與《青卞隐居圖》大小相仿。

元末時局動蕩,文人學士大多淡出世俗生活,避世隐居以求修身養性。王蒙擅長山居隐士題材,畫中人物和居所多為虛構,不以寫實為目的,旨在表達内在世界和理想。

王蒙筆下的素庵主人是為文人隐士,安坐于一山野村院的前廳,雖茅檐草舍,卻是個寬敞的隐居别院。他手持一枝靈芝仙草悠然靜待,兩隻鹿正自樹林中緩緩靠近。庭院中一個小童子懷抱嫩草以飼仙鶴。靈芝、仙鶴、鹿等道教祥瑞,古樸簡素的人物造型和院落建制,隐蔽于高山和樹木的遮掩中,俨然一派夢中仙境,世外桃源。

為了營造這個夢幻仙境,王蒙大量借鑒北宋早期山水畫。山石和樹木運用顫行飄動的皴擦、苔點、暈染和明亮的礦物顔料設色,配以氣韻連貫的書法運筆,使畫面較傳統山水更加鮮活靈動。山間流水和庭院建築的留白有效調節了皴擦繁密的山石,使畫面在緊湊和空無間實作了陰陽平衡,賦予作品更強的活力和存在感。在這樣茂密繁盛氣氛略顯急促壓迫的山水環抱間,更讓人覺得大自然在時移變化中所蘊含的創造潛能,也暗示了政治勢力更疊其實是天道,而于此亂世洪流中隐退而居隻不過是希求獲得更多的平靜。

王蒙刻意用古樸粗拙之筆、天真浪漫之氣,點醒自己和觀者,與仙鶴和鹿為伴的世外桃源生活是不真實的幻景,隐世的理想生活隻是一個無法企及的夢。

從元明畫家作品中的玄想與理想,看古人期望的退休生活

明 文徴明《樓居圖》軸

《樓居圖》是文徴明為其友人劉麟所作。劉麟時年七十歲,緻仕退隐後卻連能安享晚年生活的居所都沒有。在畫中,文徴明展現了一種理想的退隐生活:一個簡樸的院落,牆外溪水環抱以避開俗世紛擾,院内一座兩層高的樓閣,獨獨然傲立于一片高聳的樹林之上,文士二人臨窗對坐暢談。閣中設一紅漆案,案上置一青銅古器,旁邊堆放着幾本書。屏風後面露出書架一角,上面整齊碼放着書和畫軸。一個小侍童正端着一個托盤步入高閣,準備為二人奉茶或酒。

畫中劉尚書的隐居所并不是村野庭院,而是一座兩層樓的書齋,裝飾優雅,傲然立于一處園林中的古樹叢間,這無疑是和平安定之期較為理想的退隐之所。

畫中前景的柳樹凋敝荒枯,院子外的河水和院牆繞護着這一樹木蔥茏的隐居之所,将其與舒寒蕭冷的紅塵俗世隔開,而河上一架木橋和敞開的院門則流露出主人對同道友人造訪的迎喚和期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