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襄公的理想

作者:文化視域

宋襄公有一個理想:

成為王者,反周複商的一代王者。

宋國不是周天子同宗姬姓國、也不像姜太公的齊國一樣因功封國,她的開國君主是商湯後裔、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啟。周武王滅商為王之後,封大禹的後裔東樓公于杞地,将商的發源地商丘分封給了微子啟,讓他們各自祭祀先祖。

商朝滅亡後,在殷商舊民中一直流傳着一個預言:五百年必有王者興。

宋襄公認為,自己就是預言中的這個王者。

《三字經》說“湯伐夏,國号商,六百年,至纣王”。民國初年史學家、南陽人董作賓依曆法推算,認為商代的時間應為前1766年至前1111年,共655年。台灣史學界采用董說,将之寫入台灣教科書中。不過,夏商周斷代工程認為商朝取代夏朝的時間約前1556年,至前1046年1月20日亡國,國祚精确來說是510年。

史書上沒有記錄宋襄公出生年代。公元前650年,宋襄公繼位。無論按後世的哪種算法,此時距商朝滅亡都不是完整的500年,據夏商周斷代工程年代表計算差得更遠,隻有396年,即使加上宋襄公繼任國君前的年齡,也不會是500年。

當然當時的人也很會計算四時更替冬來暑往。總之,不管别人信不信,宋襄公反正是相信了:500年之期已到,自己就是那個肩負殷商複興使命的王者。

預言中的“五百年”可能隻是虛指,是以,如果真的以此為據來斷代,确定當時殷商已滅亡500年,真是有可能“過錯了年”。

既然想當中興王者,當然要與亡國的末代君主劃清界限。

宋襄公有許多迷之行為,以前讀史老是看不明白。這次試着把他和商纣王對比着讀,突然就有些明白了:商纣以不仁失國,他是偏要扛起仁義大旗的。

首先是讓國之舉。

宋襄公名茲甫,是宋桓公嫡長子,按照嫡長子繼承制,他順理成章應是繼位之人,這是沒有疑議的事情。可是他在桓公面前懇求,要把太子之位讓賢于庶兄目夷,還說:“目夷年齡比我大,而且忠義仁義,請立目夷為國君吧。”

再看纣王。纣王子辛有兩個同母哥哥,生這兩個哥哥時,他們的母親還不是後,生子辛時,才被立為正妻。就因為這個緣故,大臣們推舉他為太子。子辛的長兄就是後來的宋國開國君主微子啟。

你商纣王不讓太子之位,我讓!我的太子之位還是堂堂正正毫無争議的呢。

當然,太子之位沒有讓出去。目夷堅辭不受,他又沒瘋,想從名正言順、頗有仁義之名的弟弟手中搶位子。無奈,他避逃去衛國一段時間。

宋襄公一輩子高舉着仁義旗幟,愈是人多、愈是事大,這旗幟舉得越高。

終于到了泓水之戰。

宋襄公的理想

有人評論說這是春秋時期最讓人看不懂的一場戰争:宋楚兩國在泓水交戰,宋弱楚強。目夷、也就是《子魚論戰》中子魚,此時擔任大司馬,提出趁楚軍渡河的時候,發動襲擊,宋襄公不同意;楚軍渡過泓水後,目夷再次提出發動攻擊,宋襄公又不同意,要等楚軍擺好陣勢再進攻。結果,宋軍不敵強悍的楚軍,大敗。

宋襄公的近衛全部戰死,他的大腿也受了傷,第二年就死了。

毛澤東曾說:“我們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種蠢豬式的仁義道德”。

其實,宋襄公在仁義旗幟下,也曾做成過一件值得稱道的事。

春秋第一任霸主齊桓公在世時,因宋襄公素來追随自己且有仁義之名,曾囑咐宋襄公照顧太子昭。

公元前642年冬,齊桓公病重,他的兒子們為了争奪王位互相争鬥,居然把齊桓公活活餓死,桓公的屍體放了六七十天生了蟲子,也沒有人去收屍,最後公子無虧争鬥成功繼承王位,太子昭逃往宋國求助。

與齊楚相比,宋國不過是二流小國,但是宋襄公為了遵守約定,聯合衛國、曹國、邾國,四國聯軍攻入齊國,公子無虧被齊國貴族所殺,公子昭繼位,是為齊孝公。

正是這件事讓素有大志的宋襄公自信心爆棚。他覺得,諸侯盟主之位自己也是可以想一想了。

會盟和戰争是春秋時期諸侯稱霸的兩種手段。公元前639年,宋襄公邀請各國諸侯在盂會盟,以确立霸主地位。宋襄公不帶兵卒參加會盟,在會上宋襄公欲以霸主自居,遭到楚成王反對,他索性帶兵扣押了宋襄公,後來還是在各諸侯的調停下,宋襄公被釋放回國。為雪恥,宋襄公在第二年起兵攻打楚國的盟國鄭國,楚國攻宋救鄭,最終在泓水重創宋軍。

素負仁義之命的宋襄公有時也很殘忍。

盂之盟之前的公元前641年,宋襄公曾在曹南召集諸侯會盟,當時隻有曹、邾、滕、鄫四個小國同意參加。會盟非常不順利,滕國國君遲到,鄫國國君借故不來。宋襄公當場下令扣押了遲到的滕國國君。鄫君聞訊後心生恐懼,還是趕來參會。結果剛一到會場,宋襄公就指令邾君把鄫君押到睢水郊外殺掉來祭祀天地。

蘇轼就罵宋襄公假仁假義,是王莽之流,“君子殺一牛猶不忍,而宋公戕一國君若犬豕然,此而忍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

周公制周禮,從那時起,中國就廢除了“人祭人殉”制度。無怪後人覺得宋襄公此舉殘忍。但宋國是商後裔,商朝重視人祭人殉。春秋時期,周王室名存實亡,一心想複興殷商的宋襄公無視周禮,殺死鄫君祭天,其目的很可能是為了彰顯他的複商決心,喚醒殷商遺民的民族意識。

多說一句。鄫國由夏朝後代所建--一說在今天的南陽方城,方城還被視為“曾氏祖根地”--後被商滅,商亡後又歸屬周朝。鄫國是夏朝遺民這一點,恐怕也是宋襄公痛下殺手的原因。

然而此時實施周禮已數百年,目夷就曾站出來勸阻,說祭神不用人祭,要德施于天下韬光養晦收服人心,但宋襄公不聽。當時的諸侯國幾乎都對宋襄公的做法極為不滿。

泓水之戰前,目夷曾勸說這個傻弟弟:“天之棄商久矣,君将興之,弗可赦也已。”祭祀用古法、遵行教條而僵化的仁義之禮,宋襄公最終沒能扭轉乾坤,在“天之棄商久矣”的大背景下,做成他心心念念的“王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