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觀一首兼具音韻美、詩意佳、畫境幽的壓卷小令,讀之如飛花入夢

作者:慢話詩詞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以杜甫為例,“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屬于不同的兩首詩,前一句如春風拂面,後一句似鐵角争鳴,你不能因個人喜好而随意認為哪一首境界更高。

詩如此,詞也一樣。詞是用來唱的,起調一般偏低,第一句就飙高音十分罕見。蘇轼“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和“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前者慷慨激昂但不一定起調就是高音。後者風送輕愁,餘音袅袅。隻是風格不同,境界無從比較。

即便是疏狂詩仙李白,也寫過“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的婉妙深幽。隻要是讀來讓人流連忘返,精神愉悅,心靈淨化,就是有境界的好作品。例如秦觀的這首被譽為他本人壓卷之作的《浣溪沙》,就寫得十分精妙。全詞如下:

秦觀一首兼具音韻美、詩意佳、畫境幽的壓卷小令,讀之如飛花入夢
浣溪沙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挂小銀鈎。

題解:

《浣溪沙》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後做詞牌名也是曲牌名,屬南曲南呂宮。

注釋:

1. 漠漠輕寒:漠漠,彌漫不散。輕寒,薄寒。

2. 曉陰:清晨的陰霾。

3. 無賴:令人不悅,生厭。怨憎之語。杜甫《絕句漫興九首》雲:“無賴春色到江亭”,指心情百無聊賴。

4. 窮秋:指九月。南朝鮑照《白纻歌》雲:“窮秋九月荷葉黃,北風驅雁天雨霜”。

秦觀一首兼具音韻美、詩意佳、畫境幽的壓卷小令,讀之如飛花入夢

賞析: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在一絲寒意中上了小樓,一大早陰雲密布,令人不悅,春天仿佛秋天一樣,永遠也到不了盡頭。煙霭淡淡,流水悠悠,畫屏幽幽。

上片通過寫景渲染出料峭春寒,哀愁如秋的蕭索情緒。起句“漠漠”二字将全詞籠罩在一個揮之不去的愁緒中,初春被“輕寒”浸身,在興味索然中獨自登樓,賞春變成傷春,皆因一切美好都會随漠漠輕煙而消失殆盡,每一個春天都不會永遠停留。

登樓遠望,卻見陰雲不散,籠蓋四野。作者用了一個“上”字,将景色從室内轉入室外,視野一下子開闊起來。但是,因為有“似窮秋”的“曉陰”,讀者并沒有看到初春的萬物生機,而是無邊無際的憂愁聊賴。

秦觀一首兼具音韻美、詩意佳、畫境幽的壓卷小令,讀之如飛花入夢

無聊之際,回眸卻見畫屏上的山水畫《淡煙流水圖》。這一幅山水畫和環境描寫如此貼合,似乎剛剛臨摹完,筆墨未幹。眼前景和心中愁咫尺呼應,像是淡淡輕煙,又如潺潺流水,拂之還來。

韓愈在《同水部張員外曲江春遊寄白二十二舍人》中說:“漠漠輕陰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台”,韓偓《惜春》詩說:“節過清明卻似秋”。都是在描述春天的薄寒陰涼,讓人心情郁悶不舒。

緊接着由樓内寫到樓外,樓内輕寒樓外陰,由景入情,情景交融,起調舒緩甯靜,如微風送歌,氣若遊絲卻聲聲相連,不知不覺引入下片。

秦觀一首兼具音韻美、詩意佳、畫境幽的壓卷小令,讀之如飛花入夢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挂小銀鈎”。柳絮因風起,如花飛舞,自由自在,恍如夢境,細雨如絲編織成一簾清愁,悠遠無邊。幾枚銀鈎悠閑懸挂在綴滿珠寶的簾子上。

用“飛花”将上片的實景勾勒轉到下片的似夢幻景,銜接自然巧妙,又用一組對仗句,“絲雨”對“飛花”,“愁”對“夢”,含蓄輕婉,饒有餘味。這一句被梁啟超贊為“奇語”。比唐代詩人崔橹的“濕雲如夢雨如塵”,更勝一籌。

《宋詞賞析》中評價此句之“奇”,說:“第一,‘飛花’和‘夢’, ‘絲雨’和‘愁’,本來不相類似,無從類比。但詞人卻發現了它們之間有‘輕’和‘細’這兩個共同點,就将四樣原來毫不相幹的東西聯成兩組,構成了既恰當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體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說,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難以捉摸的事物。……但詞人在這裡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說夢似飛花,愁如絲雨,而說飛花似夢,絲雨如愁,也同樣很新奇。”

秦觀一首兼具音韻美、詩意佳、畫境幽的壓卷小令,讀之如飛花入夢

作者以“飛花”“絲雨”喻“夢”和“愁”,将花和雨賦予人格象征,寫法新奇獨特。最後一句中的“閑挂”二字,十分娴雅動情。卷上珠簾才會挂上銀鈎,如今銀鈎閑挂,表明珠簾已經垂下,小樓上看風景的人似乎又返身入屋。人已入靜,情感似乎還有餘波,在夜幕下煜煜生輝,搖曳生姿,并随着“閑”字悄然入夢。

下片融情入景,動中有靜,詩情濃郁,畫境含情,清人陳廷焯稱之曰“宛轉幽怨,溫韋嫡派”。

作者秦觀,字少遊,和黃庭堅、晁補之、張耒并稱為“蘇門四學士”。王安石推行新法時,他和老師蘇轼一樣,對新法存有不同看法,被視為元祐黨人,數次遭貶谪。秦觀的詩、詞、文極為工麗精巧,尤其以詞著名。

秦觀一首兼具音韻美、詩意佳、畫境幽的壓卷小令,讀之如飛花入夢

秦觀的詞,字工句麗,音律規範,清幽凄婉,典雅流暢,是北宋婉約派代表詞人。他曾在《滿庭芳》首句中說:“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谯門。”前八個字,對仗工整,用字如煉,将身世之感寄托于香豔詞,不落俗套,自然渾成。

特别是“抹”和“連”兩個動詞的運用,把天地之間壯闊的景象鋪陳出來,非常有鏡頭感。是以秦觀就有了一個雅号“山抹微雲君”。

秦觀這首《浣溪沙》,筆意不離情和景,有時間軸,有空間感,視角錯落有緻,景色遠近不同,“曉陰”句是大筆潑墨,“閑挂”句就是工筆細描。眼前景是飛花飄零,心中情如“細雨如絲”。

秦觀一首兼具音韻美、詩意佳、畫境幽的壓卷小令,讀之如飛花入夢

作者寫詞層次遞進,井然不亂,營造出亦真亦幻的詞境,這不是作者不是閑情寄筆,而是将外部景物、外在情感、内在性情逐一喚醒。雖看不到主語“我”,卻在無我之境中感同身受,被明代沈際飛贊譽“奪南唐席”。

這首詞兼具音韻美、詩意佳、畫境幽,有很高的藝術性。有學者認為在秦觀《淮海詞》中,長調應推《滿庭芳》(山抹微雲)為冠,小令則似應以這首《浣溪沙》為壓卷了。

#2021加油帶頭人#

本文為原創,百家号首發。

圖檔來自網絡,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