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希特勒計除蘇聯元帥之“借刀殺人”

作者:今天講什麼

三十六計實戰應用(3)

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兵不厭詐”是軍事鬥争的突出特點,中國曆來都很講究軍事鬥争的謀略,自古就有各種兵法書籍。其中,《三十六計》成書于明清時期,屬于較晚的一部,是以是集大成的一部。《三十六計》總結了曆朝曆代的軍事思想和鬥争經驗,這一期我們講講勝戰計之中第三計“借刀殺人”。

希特勒計除蘇聯元帥之“借刀殺人”

“借刀殺人”是個毒計,該計策說是一種軍事謀略,還不如說是一種爾虞我詐的政治權術更恰當。然而,政治權術與軍事鬥争也沒什麼明确的界限,反正都是鬥争政策,思想脈路都是相通的——取之于敵,令其自鬥,削弱敵勢。與我們上一期講的“圍魏救趙”計策不同,“借刀殺人”的戰例很多,如皇太極離間計借崇祯之手除掉袁崇煥,司馬懿借諸葛亮之手除去内部競争對手張郃等。在現代戰争中,把制造和利用敵壘中的沖突作為一種軍事政策也不罕見,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希特勒就曾經屢次應用。

希特勒計除蘇聯元帥之“借刀殺人”

1936年冬,希特勒突然接到一份情報,蘇聯元帥屠哈切夫斯基有可能發動政變。雖然當時德國還沒有和蘇聯開戰,然而掂量着這份證據不足的情報,希特勒心生一條“借刀殺人”的毒計,以除掉屠哈切夫斯基這個未來可能的重量級對手。如果真的這樣做了,還能換取蘇聯對德國的好感,進而穩住東方,消除後顧之憂。于是,希特勒讓情報頭子海德裡希秘密組織“搜集”、“編造”了屠哈切夫斯基反蘇的一系列“證據”。這些“證據”包括僞造的屠哈切夫斯基和他同僚們與德國進階将領之間的往來信件(其内容主要是屠哈切夫斯基的政變計劃),屠哈切夫斯基等人向德國出賣情報的情況及所獲巨款的收據,德國情報部門給屠哈切夫斯基的複信抄本等。随後,海德裡希又設法把這些情報轉到蘇聯諜報人員的手裡。不出意外,蘇聯統帥部以三百萬盧布的巨款買下了這些情報,屠哈切夫斯基等八名能征善戰的進階将領很快被捕,在大量“證據”面前難以答辯,隻用了幾十分鐘的審訊即被判死刑,并在十二小時内被全部處決。後來,德國入侵蘇聯,在戰争早期之是以能十分順利,跟蘇聯缺乏有經驗的進階指揮将領有很大關系。希特勒很善于利用這一招,在德國入侵挪威前,也是用了類似的政策。德國法西斯先是通過政治誘騙和間諜活動,在挪威搜羅了大批同情者,組成聯合黨,後改稱第五縱隊,用來反對挪威當局,作為軍事上入侵挪威的内應力量,讓他們自我消耗。

希特勒計除蘇聯元帥之“借刀殺人”

其實,我倒是認為“借刀殺人”的這個“刀”應該泛指第三方力量,不一定僅指離間對方。根據對弈雙方當時的條件,天象、地理等外在因素都可以成為“刀”,例如忽必烈兩次發動入侵日本的戰争,都因為遭遇台風而損失慘重,大小戰船傾覆無數,再也沒有力量發動進攻了,日本得以保全。對日本方面而說,“台風“就是一把“刀”,蒙古人與其說敗于日本,還不如說敗于台風。總的說來,“借刀殺人”計策多了些陰毒,少了些優雅,也許下一期講的“以逸待勞“會優雅一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