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北韓半島上已然進入冬季,大雪紛飛,寒風刺骨,可是中美兩國依舊在開展着殘酷的戰鬥,而這場戰鬥的勝負,将決定誰是最終的赢家!
“上甘嶺”是一個中國人永遠無法忘記的地名,因為再沒有任何一場戰役,能比“上甘嶺戰役”更能诠釋中華民族英勇頑強的精神!
1949年10月,當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此時西方各國都在明目張膽地嘲笑,就連戰敗的日本,都在背地裡不服氣。
他們在嘲笑着新中國,認為憑什麼,你說中國人站起來了就是站起來了?西方列強們已經習慣用看待清王朝的眼光看待中國人,他們依舊認為,中國是一個軟弱可欺的國家!
是以,北韓戰争爆發後,美國敢不顧中國的強烈反對,公然操控聯合國,通過出兵幹涉北韓的決議!

上甘嶺
麥克阿瑟敢公然派遣飛機轟炸中國東北地區,造成我國居民出現傷亡,更敢公開威脅中國政府,美軍将會動用原子彈轟炸中國!
而出現以上種種情景,隻是因為,列強們認為,新中國與蔣介石的民國,甚至是清王朝,一樣的軟弱,中國軍隊一打散,一散就潰。
第一次鴉片戰争,英軍隻有一萬九千人,連兩萬人都不到,就敢對抗清軍二十萬,沿着中國的領海,一路北上,進攻天津,威逼清王朝簽署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八國聯軍侵華,總兵力一萬八千人,清軍十五萬,義和團五十萬,可是結果卻是,在新世紀的元年,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作為中國的象征,竟然被列強攻占!
抗日戰争,日軍侵華陸軍總計不過二百餘萬兵力,可是中國為了取得勝利,付出了三千餘萬軍民死傷的慘烈代價,可日本政府依舊認為自己是被美國人打敗的!
是以,新中國要證明自己站起來了,再也不像民國政府,甚至是清王朝那樣軟弱,那麼勢必就要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來打醒列強!
1950年,新中國成立一周年之際,美國悍然參戰,北韓戰争陡然更新,從國家統一争端,變成區域霸權戰争。
坑道作戰
新中國政府,在主席的英明的上司下,排除萬難,組建以彭德懷元帥為總司令的中國志願軍入朝參戰,這一次,中國軍隊将與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美軍正面抗衡!
中國參戰的消息一經報道,世界各國紛紛不看好,認為這無異于以卵擊石,判定中國必敗,即使連蘇聯都不看好中國軍隊的戰鬥力。
可是,志願軍發動五次戰役,直接把聯合國軍打回了三八線,更是重新攻占了南韓首都漢城,在北韓戰争期間,漢城曾四次易手,作為一個國家的首都,這是前所未有的!
志願軍強悍的戰鬥力,永不屈服的精神,極大地震撼了美軍,麥克阿瑟後來曾說道,“誰想和中國軍隊在陸地上打仗,那麼他一定有病!”
面對損兵折将的不利的局面,美國政府勃然大怒,他們十分不滿前線軍隊的進展,于是強令麥克阿瑟以及他的繼任者李奇微辭職,換上了克拉克。
他們希望通過更換前線将領來改變前線局勢,因為他們已經預料得到,這場戰争,美國一定會戰敗,可是他們心有不甘,是以想要做最後一搏!
克拉克一到北韓前線,美軍第八集團司令範弗利特就向克拉克送出了一份作戰方案,範弗利特準備利用美軍強大的火力,攻克被志願軍占領的“五聖山”陣地,以點帶面,打開局勢。
邱少雲
克拉克被美國政府寄予厚望,是以立即同意了此項作戰計劃,而且克拉克并不滿足于範弗利特的“小打小鬧”,他想的是全線反攻,徹底擊潰志願軍陣地!
可是,早就領教過志願軍厲害的範弗利特,立刻勸說克拉克放棄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并告知克拉克,現在的北韓戰場上,志願軍更占優勢這一無可争辯的事實!
無奈之下,克拉克便放棄了他異想天開的計劃,繼續實施範弗利特的作戰方案,美軍稱其為“攤牌計劃”,志願軍方面則稱為“上甘嶺戰役”。
美軍想要成功實施“攤牌計劃”,首先一個就是攻占被志願軍駐守的597.9和537.7;兩處高地,面積3.7平方公裡,而志願軍在這裡分别有一個連的兵力把守。
範弗利特為了盡快攻占這兩塊高地,于是集結了7個步兵營,18個炮兵營,200架飛機,300多門重炮,預計傷亡200人。
10月12号,美軍開始戰前的炮火覆寫,呼嘯而來的炮彈如同雨點般落在志願軍的陣地上,轟隆的響聲連綿不絕,有許多躲避炮火的戰士,被活活震死!
14号,在經曆兩天的炮火覆寫後,美軍于淩晨5點發起進攻,範弗利特指令,30餘輛坦克抵近,作為移動炮點,向志願軍轟炸。
美軍
随後,美軍第7師31團兩個營的步兵開始沖鋒,志願軍戰士冒着敵軍的炮火展開猛烈反擊,志願軍戰士們利用手榴彈,不斷地投擲,殺傷美軍。
對于攻上陣地的美軍,志願軍立刻發起白刃戰,頓時刺刀見紅,中美兩軍的士兵厮殺在一塊,一随着一個個身影倒下,美軍害怕了,随後掉頭就跑,表面陣地暫時守住了。
不甘心失敗的範弗利特立刻重新組織兵力準備進攻,這次不僅把三百餘門的重炮調了過來,還要求飛機進行俯空轟炸,20多架B-26式重型轟炸機,向志願軍陣地瘋狂的傾洩彈藥。
之後美軍步兵再次發起沖鋒,在炮火的強力支援下,美軍成功占領大多數表面陣地,志願軍被迫轉入坑道作戰,等待時機,發起反攻。
深夜,進入坑道的志願軍,在做好準備後,趁着天黑,立刻沖上陣地與美軍近身厮殺,美軍炮火害怕誤傷,是以暫時停止向陣地轟炸。
天亮時分,被美軍奪取的表面陣地全部被收複,美軍31團傷亡超過70%,因為美軍規定部隊不可以成編制的傷亡,為避免31團被全殲,範弗利特下令,由32團接替作戰。
32團在得到指令後,立即組織兵力,在美軍炮火的掩護下,再次攻占了志願軍表面陣地,志願軍被迫再一次轉入坑道。
志願軍
此時,被美軍堵在坑道的志願軍戰士,不僅要面對美軍火焰發射器的攻擊,還要克服斷水,缺糧,疾病等種種危機。
不過志願軍硬是憑着頑強的意志,克服了種種困難,打退了美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給予美軍大量殺傷!範弗利特被迫下令,美7師撤退休整,由南韓第2師接替主攻。
面對這種明顯把自己當做炮灰的指令,南韓第2師一片怨怼,但即使是這樣,南韓第2師依舊被逼着上了前線。
或許是同樣處在東亞文化圈的原因吧,美軍對坑道絲毫沒有辦法,可是韓軍卻僅在半天的時間内,就炸斷長達60多米的坑道!
韓軍封住坑道的出氣口,然後向裡面釋放毒氣,之後又在坑道接連處安放大量黃色炸藥,随着一聲聲爆炸的響聲,坑道被炸斷。
之後韓軍沖進坑道,不過前面是攜帶瓦斯催淚彈的士兵,韓軍帶着防毒面具,不斷地向坑道内發射瓦斯催淚彈,許多志願軍戰士受不了,沖了出來而被韓軍射殺。
可即使戰況惡劣到這般境地,志願軍也不曾言棄,他們采取分段阻擊的方式,層層阻擊,消耗韓軍的兵力以及彈藥,随後發起反攻,一舉殲滅了攻進來的韓軍。
原本美軍隻是認為這是一次營一級的戰鬥,很快就可以結束的那種,可随着戰事的推進,美軍不斷調集援兵,戰事逐漸擴大到師團一級,直至吸引了整個聯合國軍的注意!
而志願軍方面也從連一級迅速擴大,團級,師級,直至軍一級,按照志願軍的劃分,軍級一下統稱為戰鬥,軍一級則上升為戰役規模,是以此戰就被稱為“上甘嶺戰役”!
此時,中美朝三方談判代表都陷入了平靜,因為他們都在等待這場戰役最終的結果,誰能赢得這場戰役的勝利,誰就是這場戰争最終的勝利者!
時間來到30号夜裡,志願軍第15軍45師與29師,在一百餘門大炮的掩護下,對占領表面陣地的美軍發起反攻!
彈藥量
經過一夜的激戰,美軍主力被殲滅,殘敵逃竄,志願軍一舉收複全部表面陣地,之後志願軍展開追擊,一路追着美軍打。
11月25号,志願軍打退南韓的反撲,成功固守兩處高地,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取得完全勝利,此戰志願軍上萬一萬餘人,聯合國軍傷亡2.5萬人,并擊落敵機270架!
上甘嶺戰役後,美軍再也不敢發動營以上規模的進攻,志願軍完全掌握了北韓戰場的走勢,美國政府不得不同意簽署停戰協定,北韓戰争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