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董邦達山水畫賞析(上)

作者:藝域無疆

董邦達字孚存、争存,号東山、非聞,山水取法元人,善用枯筆,其作品水墨疏淡,設色淡雅,用筆輕柔,皴法松秀,文人情趣極濃。風格在婁東、虞山派之間。與董源、董其昌并稱“三董”。

董邦達山水畫賞析(上)

秋樹雲帆軸 清代 董邦達

圖中畫面左實右虛,遠處的一抹山色迤逦向天邊,山前碧波萬頃,小舟輕揚;中景為一座巍峨的山巒,山上草木稀疏,山腰上有幾座小屋,屋前旗杆上的旗子正迎風飄蕩,湖水從山巒中沖出一道峽谷,流到畫面的下方;近景的小橋上,一主一仆正在欣賞着這湖光山色,橋下流水淙淙。

董邦達山水畫賞析(上)

秋山蕭寺軸 清代 董邦達

曆史上很多畫家都畫過“蕭寺”的題材,像李成、燕文貴、王蒙等人,其中又以李成的《晴巒蕭寺圖》最為有名。圖中山巒綿延,樹木稀疏,雲霧缭繞,流水潺湲,深山蘭若,渺杳幽寂。岸邊的一棵古柳,枝葉落盡,遒勁盤桓。

董邦達山水畫賞析(上)

霜林蕭寺圖 清代 董邦達

“霜林”和“秋林”雖僅有一字之差,然意境已變,從這幅畫中觀者能夠感到濃濃的蕭瑟荒疏之氣。圖中山石蕭條,寒林漠漠,作者有意在樹枝上,寺院的牆壁上,紅黃赭色,使畫面不至于成為倪雲林那般的寒寂凄冷。

董邦達山水畫賞析(上)

松溪泛月圖 清代 董邦達

圖中蒼松翠巘,煙繞澄江,月籠千木,為董邦達進貢内廷之畫,大有蘇東坡赤壁夜遊之意。古人畫夜月之景,多實寫所見之景,隻在題款時寫某某月夜之事。

董邦達山水畫賞析(上)

松壑雲濤圖 清代 董邦達

此圖作者款:松壑雲濤,恭仿陸廣筆意,臣董邦達钤:臣達朱白二印。陸廣是元代畫家,學王蒙法,此清代大學士兼宮廷畫家董邦達刻意摹仿,得其形意。弘曆親題一詩,并钤石渠寶笈全套印以示嘉許,誠為董邦達傳世山水佳品。

董邦達山水畫賞析(上)

三希堂記意圖 清代 董邦達

此畫為董邦達奉旨記寫三希堂所繪,畫上有乾隆禦題《三希堂記》,并有梁詩正、張若霭、勵宗萬、汪由敦、裘日休等大臣題跋。圖中山石崔嵬,松柏繁茂,在水上的堂榭中,有人在作畫,有人在休憩。畫家以卷雲皴畫山石,以石青點染,整幅畫面工整細緻,給人以美的享受。

董邦達山水畫賞析(上)

夏山欲雨圖 清代 董邦達

此卷仿巨然筆意,繪雲山遠岫,密林懸瀑,意境深遠,水墨疏淡,設色淡雅,用筆輕柔,皴法松秀,文人意趣極濃。

董邦達山水畫賞析(上)

斷橋殘雪軸 清代 董邦達

圖中彤雲密雪,銀裝素裹,隻有一座高高的紅塔分外醒目,山下湖邊寒林漠漠,屋舍俨然,天地間顯得格外甯靜安詳。

董邦達山水畫賞析(上)

柳浪聞莺 清代 董邦達

此圖為西湖十景之一「柳浪橋」景。該橋在清波門、湧金門外,宋時即沿堤植柳,以此得名。畫中柳絲落地,輕風搖飏,亭榭深深,如聞黃莺啼于綠蔭中。筆調松秀蒼潤,表現出春日湖景的谧靜感。宋代,豐豫門外沿堤植柳,地名柳洲,上有柳浪橋。堤上柳絲随風搖飏,如翠浪翻空。春時,黃莺睕其間,遊者傾聽,流連忘返。

董邦達山水畫賞析(上)

返照歸雲圖 清代 董邦達

圖中景色籠罩在一層靜谧和煦落日餘晖中,使人身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