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就這麼個紫砂印泥盒,值700萬?紫砂不隻是做壺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就這麼個紫砂印泥盒,值700萬?紫砂不隻是做壺

印泥盒,又稱印奁、印色池,用以儲存印泥。印盒的起源尚無定論,宋代以前,用印多為泥封、色蠟、蜜色、水色等,并無後世所見之印泥。北宋以來,逐漸采用油印,為防止油料揮發,遂以瓷質粉盒儲存。

曾鞏在《冬夜即事》一詩中寫道:「印奁封罷合鈴閑,喜有秋毫免素餐。」句中已提及印盒。

明代晚期,文人印興起,印泥盒成為文房中不可或缺之物。

就這麼個紫砂印泥盒,值700萬?紫砂不隻是做壺

傳世的印泥盒形式不一,以扁圓矮小者為常見,盒内平整。所用材料有玉、石、竹、木、角、漆、金、銀、銅、鐵、象牙等多種,造型各異,雕琢精妙,可用可賞,以瓷質者為最佳。

《文房器具箋》雲:「諸玩器玉當較勝于磁,惟印色池以磁為佳,而玉亦未能勝也。故今官、哥、定窯者貴甚。」

紫砂以其獨特的質地,有着比瓷器更強的塑造性,是制作印泥盒的首選之材。

就這麼個紫砂印泥盒,值700萬?紫砂不隻是做壺

清乾隆 禦制彩泥堆繪 山谷清幽印泥盒

中金國際(香港)2017秋季拍賣會

尺寸:厚3cm 直徑9.1cm 重269.2克

成交價:RMB 6,978,200 元

2017年11月24日,中金國際(香港)拍賣有限公司,紫禦清供—宮廷紫砂夜場,清乾隆禦制彩泥堆繪,山谷清幽印泥盒,以人民币6,978,200元的高價成交,為史上最貴的紫砂印泥盒。

就這麼個紫砂印泥盒,值700萬?紫砂不隻是做壺

此印泥盒段泥為胎,質地細膩,隐然有珠玉之澤,備具宋絹曆久之色。器小巧甜雅,渾圓周正,工精藝美。

蓋頂部微微隆起,張力十足。蓋、身子母口套合,直壁、作玉璧底,體線勁挺,輪廓分明。

底中央模印「大清乾隆年制」雙行六字篆書款,結字秀雅,清晰有力,為乾隆官造文房器。

就這麼個紫砂印泥盒,值700萬?紫砂不隻是做壺

蓋面以紅、黑、黃、褐多種彩泥,堆刻賦色,繪山谷清幽之景于印盒蓋面上,營造出水墨暈染濃淡相宜的效果,圖景秀麗素雅,清氣怡人,存四王之風骨。

其濃淡虛實,層次豐富,變化精妙,直追筆墨,在段泥滄古絹色的襯托下,深得宋元山水之真味。

就這麼個紫砂印泥盒,值700萬?紫砂不隻是做壺

近處一側,山崖陡峭,石壁淩空的平台上,矗立四角涼亭一座。右邊怪石嶙峋,蜿蜒疊嶂,石隙間灌木叢生,草葉青苔點綴。前方兩棵大樹交錯而出,其一滿枝金黃,另一婀娜蒼翠。後方青松成排,直沖天際。

近處另一側,山坡下一座青瓦屋宇若隐若現,樹蔭森森,與右側涼亭隔空谷互為映襯。空谷延伸遠方,有群山連綿,峰巒高聳,雲氣缭繞,霧霭缥缈,兩行大雁劃過天空,一幅涼秋襲來、雁南飛的畫面躍然而出。

就這麼個紫砂印泥盒,值700萬?紫砂不隻是做壺

印泥盒所用的堆泥彩繪技法,可追溯到雍正時期。查閱文獻,可知皇室文房器胎體上的圖樣,由禦用宮廷畫師繪制,這些畫面在當時有着固定的圖樣。

清代宮廷紫砂壺屬實用器,而書房中的文玩器則是藝術品,數量不多,皆品質上乘,級别不可同語。清宮舊藏門類中,尤以筆筒和硯台最為常見,印泥盒極為稀少,可謂鳳毛麟角,極為珍貴。

就這麼個紫砂印泥盒,值700萬?紫砂不隻是做壺

董邦達(1696-1769),清代官員、書畫家。字孚存、争存,号東山、非聞,浙江富陽人。雍正十一年進士,乾隆二年授編修,官終禮部尚書,谥文恪。好書、畫,篆、隸得古法,山水取法元人,師承四王,善用枯筆,而氣勢磅礴,别開生面。

就這麼個紫砂印泥盒,值700萬?紫砂不隻是做壺

在乾隆時期,最受皇帝推崇的宮廷畫家莫過于董邦達,他的作品數量遠遠超過同時期的其他宮廷畫家。乾隆帝對其大加贊賞,為之題識者甚多。

從資料記載看,清代内府收藏其作品的數量之多,在當時幾乎無人可比這件印泥盒的繪畫原本或許便源自董邦達之作。

就這麼個紫砂印泥盒,值700萬?紫砂不隻是做壺

(圖文源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将及時糾正删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衆号轉載本刊釋出文章,請另取标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标題,必須注明“轉自公衆号:四海博緣收藏平台”。謝謝合作!

就這麼個紫砂印泥盒,值700萬?紫砂不隻是做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