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澶淵之盟之盟後,宋真宗趙恒為什麼要給宰相王旦送禮?

作者:曆史微聲悟

都說當了皇帝,天下就是他一個人的,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其實,在古代,皇帝的權力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大。尤其是唐宋以前,皇帝說話辦事都要受制于宰相,并不完全自由。

比如宋真宗趙恒,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還要給宰相“行賄”。怎麼回事兒呢?

那是北宋景德四年,也就是公元1007年,有一天,宰相王旦接到宋真宗宣召,進宮陪皇帝喝酒。王旦高高興興地去了,果然是皇帝擺宴席,請了幾個近臣一起吃喝。

一通吃吃喝喝之後,宴會散夥。臨走的時候,宋真宗趙恒把王旦單獨留下,讓内侍捧出來一個酒壇子。趙恒笑眯眯地對王旦說——這個酒是朕珍藏多年的好酒,你拿回去回去和家裡人一起享用吧!

澶淵之盟之盟後,宋真宗趙恒為什麼要給宰相王旦送禮?

王旦千恩萬謝,捧了真宗的禦賜而去。

回到家裡,王旦小心翼翼地打開酒壇子,沒有聞到酒香,到被一片光芒晃了眼——哪裡有什麼好酒,竟然是一壇子耀眼的珍珠!

王旦大吃一驚,怎麼會這樣,皇帝為什麼要賜給他這麼多珍珠呢?轉念一想,一定是皇帝想幹什麼事兒,需要我支援了!要知道,沒有宰相的同意,宋朝皇帝的指令是無法下達的。

過了一段日子,大臣王欽若到王旦府上拜訪,一進門就說——當今聖上英明神武,天下太平,文治武功都十分突出。我們應該上奏皇帝,舉行泰山封禅大禮,否則,怎麼對得住這盛朝聖事。

王旦一聽,明白那壇子珍珠的意思了,于是也順水推舟地說——是啊,我也是這麼想的。

兩人會心一笑,就算是形成默契了。

原來,真宗在景德元年簽下澶淵之盟後,覺得臉上無光,總想找個機會把面子找回來。就和寵臣王欽若商議,鬧點兒啥動靜,可以讓大家忘掉澶淵之盟的恥辱,顯示一下真宗的威武。

議來議去,王欽若突然說——看來,隻有去封禅泰山,才可以鎮服四海,誇示外國。

趙恒說——自古以來,需要天降祥瑞,才可以行封禅大禮啊!

王欽若當然很明白,真宗登基以來,天下并沒有什麼祥瑞的事情出現。

那怎麼辦呢?王欽若眼珠一轉,低聲對趙恒說——陛下,沒有祥瑞,咱們可以制造祥瑞啊!

趙恒猶豫了一下,最終同意了王欽若的這個辦法。

但趙恒又害怕宰相王旦從中阻撓,就先去做王旦的說服,于是就有了,皇帝給宰相送禮的奇葩事件。

澶淵之盟之盟後,宋真宗趙恒為什麼要給宰相王旦送禮?

景德五年,公元1008年正月初三,趙恒像往常一樣早朝。忽然,皇城司官員前來禀報——啟禀聖上,今晨,守門士卒發現,皇城左承天門南角挂着一條黃帛,有兩丈多長,上面好像還有字。

王旦心想,這應該是王欽若的傑作,看了一眼王欽若,王欽若對他神秘一笑。

趙恒當然心照不宣,趕緊對群臣說——去年啊,我曾經做了一個夢,夢見有神仙對我說,今年正月,會天降大中祥符三篇,這一定是神仙的預示應驗了,想必這黃帛就是“大中祥符”吧!

王欽若跪下說——天書降臨,還請陛下親臨奉迎!

文武百官們有知道咋回事,也有不知道咋回事的,都紛紛跪拜,順着王欽若的話,請真宗奉迎天書。

于是,趙恒就帶領文武群臣,浩浩蕩蕩來到了承天門,果然看到那神奇的“天書”在門前飄蕩。

趙恒立即指令設壇焚香,自己在壇前三跪九叩,裝模作樣地取回天書,交給樞密院院長陳堯叟宣讀。

陳堯叟打開帛書,果然寫着幾句谶言——

趙受命,興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陳堯叟清清嗓子,大聲宣讀天書,衆大臣又是一通跪拜,山呼萬歲。

趙恒跪受天書,随後把天書封藏于金匣之中。

這算是正式拉開一出大戲的帷幕。

然後,趙恒又接連下了八道旨。

在宮裡大宴群臣。

派人祭告祖宗天地。

下诏改年号為——大中祥符。

大赦天下。

所有朝廷官員和京城大小官員,全部升職加薪

京城百姓暢飲五天。

賞賜1500名鄉紳父老衣服、茶葉等禮物。

指令一批京官,分赴邊疆,犒賞戍邊将領,掀起一股普天同慶的熱潮。

随後,志得意滿的趙恒,登上乾元門,觀看百姓歡聚喝酒。

當然,這都是為了後面的大戲——泰山封禅大典,做鋪墊。

澶淵之盟之盟後,宋真宗趙恒為什麼要給宰相王旦送禮?

僅僅是皇帝單方面興奮遠遠不夠,還需要民間意志來捧場。

于是,在當年三月,在王欽若的鼓動之下,各地官員和百姓紛紛上奏、上表、上書,強烈要求真宗封禅泰山。兖州1200名地方代表來到京師,在宮門前上表請願,接着又有840名進士組團來京城請願。

壓軸的是宰相王旦,那一壇子珍珠不是白拿的。

王旦率領文武百官、軍官将校、地方官吏、鄉紳族長等,社會各界人士兩萬多人,在宮門前上表請求真宗封禅泰山。

趙恒這時候倒是沉得住氣,比澶淵之盟時可穩重多了。

他一直不急于表态,等到群情激昂,這才把丁謂叫過來商量。丁謂主管财政的,趙恒就問他,國家财政能否負擔得起封禅的花費。

丁謂怎麼能掃趙恒的興呢?早就把想好的說辭背給趙恒聽,誇口說,目前國庫充實,大計有餘。舉行封禅大禮,沒有任何問題!

萬事俱備,趙恒十分高興,于是下旨舉行封禅大典。

于是翰林院、王旦、王欽若、丁謂等人都忙活起來,組織文武百官,在宮中演練流程禮儀。宮裡宮外上上下下,忙得不亦樂乎。

五月,趙恒派王欽若到泰山做封禅的前期準備工作。

王欽若到了泰山,準備再營造點兒氛圍。于是,派人從泰山進京禀報趙恒說——大典在即,祥瑞不斷。泰山下面有一眼甘泉突然湧了出來,山上還有真龍出現。

趙恒聽了大喜,他又讓來人帶旨給王欽若說——最近,他又做夢了,又夢見神人告訴他,将再次于泰山降下天書。

王欽若一聽,當然知道該怎麼做。

他立即在泰山醴泉北面的樹上,輕車熟路地僞造了一封天降帛書,讓人“偶然發現”,取下後,送往京城。

趙恒又在京城舉行了盛大的儀式,奉迎天書。

王欽若還聯合一幫大臣,前前後後一共獻上泰山靈芝38000株,繼續烘托大戲的氛圍。

前面幾個月的鋪墊,終于,在當年的十月份,趙恒開始封禅大典。

澶淵之盟之盟後,宋真宗趙恒為什麼要給宰相王旦送禮?

趙恒徒步登上泰山,把趙匡胤、趙光義的牌位都放在祭壇,供奉上“天書”。然後,誦讀天書,跪拜祈禱一番。趙恒的這出大戲,表演的還是十分到位的。

在宋史中,有這樣的記載——

帝兖面奠獻,慶雲繞壇,月有黃光。命群臣享五方帝諸神于山下封祀壇,上下傳呼萬歲,震動山谷。

過後,趙恒在朝觐壇的壽昌殿,接受群臣的朝賀。趙恒再次大赦天下,文武百官通通晉升一級,已經退休的官員賞一年俸祿,并賜天下百姓再次大吃大喝三天。

真宗趙恒這場封禅大戲,折騰了半個月,過足了戲瘾才起駕回宮。

封禅泰山,一般都是文治武功十分突出的帝王才敢做的事,宋真宗卻借此演戲,粉飾太平,結果成了天大的笑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