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友稱“苻堅墓”錯刻成“符堅墓”,鹹陽官方:錯别字已更正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據人民網“上司留言闆”11月29日消息,針對網友反映著名的“淝水之戰”戰敗方前秦國王苻堅的墓葬“現狀不容樂觀”的留言,陝西省鹹陽市政府督查室11月29日回複稱,當年立标志碑時誤将“前秦國王苻堅”刻作“前秦國王符堅”,彬州市已對文保碑及交通辨別牌上的錯别字進行了更正;另外,苻堅墓在墓葬規模上未達到“陵”的标準,省文物局不建議“苻堅墓”更名為“苻堅陵”等。

網民11月7日在人民網向陝西鹹陽市市長留言稱,“苻堅墓”是前秦天王苻堅的陵墓,為陝西省文物保護機關,但是現狀不容樂觀:1.錯别字:當地竟廣泛将苻堅誤寫為符堅,包括交通路牌、文保碑等。2.稱呼錯誤:苻堅是前秦國君,稱天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天王”高于“國王”,與皇帝級别類似,如北周開國皇帝孝闵帝,生前稱天王,死後稱皇帝。類似的,苻堅生前為天王,死後谥号宣昭皇帝。凡帝陵,都稱為陵而非墓,故苻堅墓當正名為“前秦宣昭帝苻堅陵”或“前秦宣昭帝陵(苻堅墓)”。苻堅墓葬50年代列為文保機關,名稱不規範情有可原,但宜及時糾正。可參考南京市文旅局計劃将“孫權墓”更名為“吳大帝孫權蔣陵”。

鹹陽市人民政府督查室11月29日回複稱,所反映的問題,市文旅局答複如下:

關于将“苻堅”誤寫為“符堅”的問題:苻堅墓位于彬州市水口鎮九田村,是十六國時期前秦君主苻堅的墓葬,于1957年公布為陝西省文物保護機關,依據文物保護屬地管理原則,經與彬州市文化和旅遊局溝通了解到,在當年立标志碑時誤将“前秦國王苻堅”刻作“前秦國王符堅”,後彬州市公路局在九田村苻堅墓入口道路兩側樹立兩處道路訓示牌時,參考了文保碑上的名稱,是以出現同樣誤寫的問題。在征求省文物局同意後,彬州市文旅局積極與彬州市公路局溝通,對文保碑及交通辨別牌上的錯别字進行了更正,目前已全部修改、更換到位。

關于将“苻堅墓”更名為“前秦宣昭帝苻堅陵”或“前秦宣昭帝陵(苻堅墓)”的建議:針對更名的建議,我們及時征求省文物局意見。“陵”專指帝王陵墓,占地面積大,封土高,形制、規制完整。苻堅墓坐南向北,南北長24米,東西長3米,殘高2-3米,面積約216平方米。苻堅墓在墓葬規模上未達到“陵”的标準,省文物局不建議更名。加之公元385年,苻堅被姚苌缢死于新平佛寺内(今彬州市境内),後就近葬于彬州市九田村,當地群衆廣稱“苻堅墓”并沿用至今,是以建議繼續使用“苻堅墓”這一名稱。

澎湃新聞注意到,彬州市政府網站介紹,苻堅墓位于彬州西南三十裡的水口鎮九田村。墓冢儲存較好,茔域占地面積約四五百平方米。墓冢為斜長形,南端高3米,寬7米,北端高2米,寬3米,南北總長21米。當地群衆稱為“長角冢”。苻堅原是遊牧民族,長角即取義于畜牧牛、羊的意思。

苻堅,氐族人,生于公元338年,前秦開國君主苻洪之孫,公元357年即位稱帝,是為宣昭帝。傳說他背後有谶文曰:“草付臣又土王鹹陽”,“草付”是“苻”,“臣又土”是繁體的“堅”,也就是說,他将來就要在鹹陽稱王立國了,這條谶文在迷信的古人看來是非常吉利的事,于是就為他取名“苻堅”。前秦成為十六國中最強大的政權,但苻堅漸驕,急于統一全國,試圖一舉消滅東晉,結果于公元383年大敗于淝水。淝水之戰為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它确定了東晉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長期分裂的格局。淝水之戰後,前秦分裂,苻堅在新平佛寺為後秦君主姚苌所俘,被缢殺。

責任編輯:湯宇兵 圖檔編輯:沈轲

校對:施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