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京文化地理 | 王振羽:一江涼月在孤舟——陳獨秀與南京

作者:紫牛新聞

80年前秋冬時節的一個月明星稀之夜,病卧長江邊上江津小城鶴山坪山牆院内的陳獨秀,居然寫了一首《對月憶金陵舊遊》的七絕:

匆匆二十年前事,燕子矶邊憶舊遊。

何處漁歌驚夢醒,一江涼月載孤舟。

陳獨秀怎麼會在這樣的江邊月夜想起石城金陵?他一生起伏跌宕搖曳,多在上海、北京、廣州、杭州、武漢、甚至東京,怎會與南京也有淵源?且來說說陳獨秀與南京。

南京文化地理 | 王振羽:一江涼月在孤舟——陳獨秀與南京

陳獨秀

出生于1879年10月9日的陳獨秀自幼喪父,随人稱“白胡爹爹”的祖父修習四書五經,古文功底紮實。1896年,陳獨秀考中秀才,1897年到南京應江南鄉試落第,此年,18歲的陳獨秀撰寫《揚子江形勢論略》。這大概是有記載的陳獨秀與他哥哥陳孟吉等一道第一次來南京,到秦淮河邊的江南貢院參加鄉試考試。這次考試,陳獨秀一行自安慶順流而下,到了南京下關,經過儀鳳門、鼓樓,在夫子廟附近落腳。他把南京與安慶這座省城進行了一番比較,頗有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慨。這次考試,雖然铩羽而歸,名落孫山,但陳獨秀的這篇《揚子江形勢論略》,卻縱橫捭阖,俯瞰天下大勢,痛陳國家危機,披肝瀝膽,感情炙熱,其氣魄雄心,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陳獨秀再次來到南京,已是1932年。因被人出賣,陳獨秀在上海被國民黨當局逮捕,押往南京,從此開始了陳獨秀最後十年的人生之旅。且說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民族危機空前嚴重,陳獨秀發表一系列文章,提出反蔣抗日主張。1931年10月,他在《抗日救國與赤化》《此次抗日救國運動的康莊大路》等文章中,斥責蔣介石依賴國聯主持公理不僅是“妄想”,而且是“奴性”表現。他堅決“反對國民黨政府在和平談判的掩蓋之下,實行其對帝國主義投降”。陳獨秀的諸多言論,表現了其強烈的愛國熱忱和抗日态度。也正因為這個緣故,陳獨秀才被國民黨當局逮捕。

陳獨秀羁押南京,先在新街口羊皮巷附近的十稟巷國民黨軍政部軍法司被看管。當時的軍政部長是大名鼎鼎的何應欽。與陳獨秀一道被捕的彭述之,忐忑不安,心神不定,但陳獨秀在從滬到甯的途中,鼾聲如雷,平靜如常,令彭述之大惑不解。陳獨秀的鼾聲被學者王彬彬注意到了,他寫有《留在滬甯道上的鼾聲》,以彰顯陳獨秀磊落坦蕩的卓絕風采。

南京文化地理 | 王振羽:一江涼月在孤舟——陳獨秀與南京

陳獨秀創辦《新青年》,新文化運動由此發端。

10月18日,陳獨秀在南京身陷囹圄,此消息不胫而走,引起多方關注。不僅蔡元培、胡适、楊杏佛、柳亞子等呼籲刀下留人,就連杜威、羅素、愛因斯坦等也紛紛馳電聲援。10月25日,何應欽傳訊陳獨秀。一番口舌之後,何應欽告訴陳獨秀,經過蔣介石裁定,要把他從軍方移交到地方法院公開審判。陳獨秀聞聽此消息,不禁釋然。何應欽也曾留日,小陳獨秀11歲,他居然向陳獨秀求字,陳獨秀也不推辭,揮毫寫下“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旁人見狀,也都紛紛央要陳獨秀的墨寶,陳獨秀也不推辭就一口氣寫了“莫等閑白了少年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夢中奪得松亭關”“雙鬓向人無再青”等名言警句。“三軍可奪帥也”出自《論語·子罕》,至于“先憂後樂”“莫等閑”等出自範仲淹、嶽飛,而“夢中”“雙鬓”則是陸遊的詩句。陸遊特别喜歡南京,曾寫有《南唐書》,也許是因為他爺爺陸佃曾在南京跟着王安石讀書之故?他有《樓上醉書》:丈夫不虛生世間,本意滅虜收河山;豈知蹭蹬不稱意,八年梁益凋朱顔。三更撫枕忽大叫,夢中奪得松亭關。中原機會嗟屢失,明日茵席留餘潛。益州官樓酒如海,我來解旗論日買。酒酣博簺為歡娛,信手枭盧喝成采。牛背爛爛電目光,狂殺自謂元非狂。故都九廟臣敢忘?祖宗神靈在帝旁。

陸放翁還有《夜泊水村》: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鬓向人無再青。記取江湖泊船處,卧聞新雁落寒汀。

陳獨秀所寫句子,就來自陸遊這位高産詩人的如上詩中。陳獨秀題寫這些名句、詩句,無非是借機想喚起衆人的愛國熱忱,直面當時的民族危機,不能一味回避退讓,要有血性擔當,敢于挺身而出,能夠有所振作有所作為罷了。

南京文化地理 | 王振羽:一江涼月在孤舟——陳獨秀與南京

10月26日,陳獨秀、彭述之被移解到小火瓦巷附近的娃娃橋江甯地方法院看守所。陳獨秀與彭述之被關押的二号房,據說就是當初關押牛蘭夫婦的所在。牛蘭夫婦在1931年6月于上海被捕,被押解到南京,初判死刑,減判無期徒刑。1937年8月,牛蘭夫婦乘亂逃出老虎橋監獄,潛往滬上。實際上,他們是被驅逐出境而已。牛蘭夫婦後經新疆傳回蘇聯。陳獨秀在看守所内還能接受《晨報》等媒體的采訪,陳獨秀居然就記者問他有何感想時還慨然說道:惟對于我二十年來未到之南京,見各處之建設及商業之繁盛,真勝昔百倍,在此國難日殛之時,政府仍能努力發展建設,此點實為國家前途慶幸。

1932年10月30日,傅斯年在《獨立評論》上發表《陳獨秀案》一文。作為有師生之誼的傅孟真,回顧陳獨秀的一生縱橫,傅認為他是中國革命史上光焰萬丈的大彗星,希望國家珍惜人才,對他施行特赦。蔣夢麟來看望陳獨秀,并帶來傅斯年、劉文典、周作人、沈兼士等人的問候。年長陳獨秀六歲的吳虞居然也來看望陳獨秀。吳虞當年被目為“名教罪人”“士林敗類”,但陳獨秀在《甲寅》雜志刊發他的《辛亥雜詩九十六首》,兩人自此結交,堪稱莫逆。吳虞有《寄陳獨秀獄中》:

早年讀易記儒生,意氣翻飛四海橫。

黨锢固應關國計,罪言猶足見神明。

盡知大膽如王雅,何必高文似馬卿。

萬古江河真不廢,新書還望獄中成。

陳獨秀的北大學生段錫朋也來看望老師,桑田滄海,感慨流年,頗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歎。後來,潘蘭珍自上海來南京探監,一度就住在段錫朋在傅厚崗的家中呢。

但對陳獨秀最為仗義執言者,應該還是老朋友章士钊。與魯迅同歲的章士钊,與陳獨秀多有交集,但後來彼此政見不合,分道揚镳,疏于問候。陳獨秀蒙難羁押,公審在即,章士钊挺身而出,自告奮勇,不取報酬,為故人辯護。章士钊此舉,令陳獨秀至為感動。審判先在長樂路江甯地方法院舉行,後移到中山北路101号國民政府最高法院審理。

1933年4月20日,陳獨秀被再次公開庭審。雖經章士钊極力辯護,但陳獨秀于4月26日最終還是被以“危害民國罪”判處有期徒刑13年。這是他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被捕入獄。對于國民黨當局所羅織罪名,他回擊說:“予固無罪,罪在擁護中國民族利益,擁護大多數勞苦人民之故而開罪于國民黨已耳”。6月30日,國民政府最高法院作出終審判決,陳獨秀與彭述之刑期改為8年,喧嚣一時中外矚目的陳獨秀案,終于塵埃落定。

陳獨秀、彭述之被押往南京第一模範監獄即老虎橋監獄,開始其鐵窗生涯。有此結局,也算多人努力周旋差強人意沒有白費心血。章士钊曾有《念故人陳獨秀》,送給這位獨特的故人:

龍潭血戰高天下,一日功成奕代存;

王氣隻今收六代,世家無礙貫三孫。

廿載浪迹傷重到,此輩清流那足論?

獨有故人陳仲子,聊将糟李款牢門。

陳獨秀還有一北大學生楊鵬昇,當時是一上校軍人,對陳獨秀多有照顧。

到了大石橋與進香河附近的老虎橋32号之第一模範監獄後,陳獨秀開始了新的牢獄生活。這一次囹圄之中的時間之長,遠超前四次的被捕囚禁。女兒子美與兒子鶴年前來探監,親人相見,恍然如夢,自然會提到陳的第二任夫人高君曼。陳獨秀又能說什麼呢?兒子陳延年、陳喬年都已犧牲,高大衆、高君曼也都故去,自己年過半百,一身多病,又要在監獄裡熬過這八載寒暑的漫漫永日啊。過了一些時日,顧孟餘、陳公博、羅家倫、朱家骅等都來監獄探望,令陳獨秀感慨不已。

最為感人肺腑的,還是質樸無華的潘蘭珍對陳獨秀的不離不棄。這位原來并不知道與自己在一起生活的男人居然是陳獨秀的南通女人,從上海來到南京,先在傅厚崗16号段錫朋家栖身,後又到衛巷租一陋室,開始其無怨無悔的伴囚生涯。她每天用一竹編提籃為陳獨秀送飯,為之換洗衣服,照顧生活,風雨無阻,每日如此。

南京文化地理 | 王振羽:一江涼月在孤舟——陳獨秀與南京

陳獨秀在老虎橋監獄,經過一番調整,安下心來,并無度日如年的坐廢之感。他靜心讀書,著述不辍。他研究國小,撰寫回憶錄,還不斷與人書劄往來,他寫有《金粉淚》56首,這些絕句,心憂天下,月旦人物,直言不諱,壯懷激烈,頗得龔自珍《己亥雜詩》的神韻。現不嫌累贅,抄錄兩首,分享如下:

其一

放棄燕雲戰馬嚎,胡兒醉夢倚天驕。

此身猶未成衰骨,夢裡寒霜夜渡遼。

其二

自來亡國多妖孽,一世興衰過眼明。

幸有艱難能煉骨,依然白發老書生。

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争全面爆發,陳獨秀于8月22日被提前釋放出獄。據老作家龐瑞垠先生測算,陳獨秀在南京獄中差53天不夠5年。陳獨秀出獄之後,暫住雞鳴寺南側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宅邸。聞聽陳獨秀出獄,胡适、包惠僧、周佛海等前來看望。周佛海在日記中說:渠于日前出獄,别十五年矣,相見唏噓,談兩個小時辭出。

因學生陳中凡盛情,陳獨秀又從中研院搬到北陰陽營向陽裡38号陳中凡的家中栖身。形勢日益緊張,南京非久留之地。陳獨秀決定沿江西行。陳中凡贈詩給自己的老師:

荒荒人海裡,聒目幾天民?

俠骨霜筠健,豪情風雨頻。

人方厭狂士,世豈識清塵?

且任鸾鳳逝,高翔不可馴。

陳獨秀和詩一首,題為《和斠玄兄贈詩原韻》:

暮色薄大地,憔悴苦斯民。

豺狼騁郊邑,兼之懲塵頻。

悠悠道途上,白發污紅塵。

滄溟何遼闊,龍性豈易馴。

1937年9月12日,陳獨秀夫婦從下關中山碼頭登上開往漢口的“江漢輪”,三日後抵達武漢,從此在漢口住下,直到第二年的7月2日離漢赴渝,一個月後,又離開重慶寄寓小城江津鶴山坪。陳獨秀在武漢滞留近8個月。蔣介石請他出任國民黨政府勞動部部長,被他拒絕。國民黨政府出資10萬元請他另立黨派,也遭其痛斥。1939年2月,當陳獨秀生病卧床榻之際,周恩來在辛亥革命元老安徽人朱蘊山陪同下,曾探訪過陳獨秀。1942年5月27日,陳獨秀在貧病交加中于江津溘然長逝。

王振羽

來源:紫牛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