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一代張裕解百納幹紅是怎樣釀造的?

作者:MtimeTime.com

2021年,張裕公司迎來解百納幹紅問世90周年。解百納是有确切曆史文獻記載和确鑿理化名額證明的“中國第一瓶幹紅”,目前已出至第九代。那麼,1930年代的第一代張裕解百納幹紅是怎樣釀造的?

1938年煙台《魯東月刊》雜志連載的《張裕葡萄釀酒公司概況》,對張裕公司的釀酒工藝描述如下:“九月初旬,葡萄既熟,乃采其健全透熟之葡萄,運至工廠。首經絞葡萄機将葡萄絞碎,複去其枝蒂。制紅葡萄酒則将絞碎之葡萄置于白橡木制成之發酵桶中,使其發酵,并使葡萄汁盡量吸取皮中之色澤及澀味。是時,新醅初酦,葡萄皮攢集桶面,氣泡不絕,殆真如‘漢水初漲,鴨頭泛綠’也。旬日之後小槽酒滴,已紅如真硃,乃由桶底導入窖中,藏于橄榄形橡木桶中……”

第一代張裕解百納幹紅是怎樣釀造的?

“将葡萄絞碎”即破碎,“去其枝蒂”即除梗,“置于白橡木制成之發酵桶”即酒精發酵,“使葡萄汁盡量吸取皮中之色澤及澀味”即果皮與果汁的浸漬,“藏于橄榄形橡木桶中”即橡木桶陳釀……采用這種生産工藝釀造出的紅葡萄酒,恐怕隻能是幹紅。直到今天,從法國波爾多到意大利托斯卡納,從西班牙裡奧哈到美國加州、從澳洲巴羅莎谷到智利卡薩布蘭卡谷,全世界的幹紅葡萄酒不都是這樣釀造的嗎?

“新醅初酦,葡萄皮攢集桶面,氣泡不絕”意味着在二氧化碳氣體作用下已經形成“酒帽”,這是釀造幹紅葡萄酒在發酵過程中的必然現象,通常需要進行“壓帽”或“淋皮”操作。“漢水初漲,鴨頭泛綠”則是源自唐朝詩人李白的名句“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酦醅”。

《張裕葡萄釀酒公司概況》還對解百納的感官特征描述道:“解百納色香俱絕,味略酸澀,實為日常宴居、解渴健胃之佳品。”這是迄今所見最早描述張裕解百納的酒評,“色香俱絕”概括了顔色和香氣,“味略酸澀”涉及到酸度和單甯——這正是幹紅葡萄酒的基本特征之一。

1939年2月,張裕公司化驗室完成的《張裕紅白葡萄酒成分表》顯示,解百納的糖分為0.03克/百方公分,轉換為現今通用的容量機關即0.3g/L。按照現行行業标準定義的“含糖小于或等于4.0g/L”來衡量,1930年代的第一代張裕解百納是标準的幹紅。

經過90年的生産實踐和技術積澱,張裕解百納幹紅的釀酒工藝日臻成熟。特别是近年來随着自動控溫發酵、全程控氧、錯流過濾等現代釀酒技術手段的應用,推動了解百納幹紅的品質顯著提升。2020年,在權威酒類媒體《Drinks Business》舉辦的“全球暢銷葡萄酒品牌盲品賽”,張裕解百納幹紅以90分的成績斬獲第一名。(陳耀明)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