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過日子了?31歲農民工研究海德格爾哲學10餘年,打零工為生

作者:彭富春
一個人隻要可能,就應該像偉大的天才那樣思考,而像普通人那樣說話。 ——叔本華
不過日子了?31歲農民工研究海德格爾哲學10餘年,打零工為生

近期,農民工陳直翻譯哲學著作《海德格爾導論》一事引發不小的轟動。初有耳聞化名陳直的農民工成功翻譯海德格爾哲學著作事件時,相信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震驚。作為31歲的農民工,陳直在今年8月完成對理查德·波爾特的《海德格爾導論》的翻譯。

因為農民工的身份,讓這件事情增添了許多傳奇色彩。似乎“農民工”與“海德格爾”之間天然就是沒有任何聯系的。一個連生存都不算無憂的農民工,業餘時間自學英語、閱讀西方哲學和獨自翻譯許多專家都無法完全讀懂的哲學著作,讓很多人大為震撼。

他與許多普通的工廠勞工一樣,工作經常12個小時以上,為了賺取更多的加班費不得不延長工作時間,但每個月也僅能獲得四五千快的工資,滿足基本生存。從2010年開始,他去過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北京這五個地方打工,無一例外的就是他會在每個城市的圖書館讀大量哲學類的書籍,在安靜無人的街角進入屬于自己的哲學世界。

不過日子了?31歲農民工研究海德格爾哲學10餘年,打零工為生

有人将陳直的經曆視為浮躁社會中的一股清流,也有人将其當成堅守熱愛的勵志雞湯;有人認為在現實的生活中能否讀懂海德格爾并不重要,也有人認為能夠找到自己的所愛并擁有專屬的精神世界難能可貴。關于陳直的生活方式,觀者評判各異。

而陳直事件留給我們的思考,遠不止這些。

據相關采訪報道,陳直原本是一個二本院校數學專業的大學生,但是為了尋找最本質的東西,大二開始陳直深陷對哲學的沉迷,以至于完全遺忘了自己的專業。直到被勸退學,他欣然接受。那時候他以為退學會讓他可以更好的學習哲學,但是他沒想到的是社會以及生存帶來的壓力,也迎面而來。

在10餘年的打工路上,他在環境簡陋的出租屋裡,将床當椅子學習哲學,進行翻譯。這件事似乎為他找不到意義的人生帶來一些别樣的色彩,也讓他能夠如此堅持。甚至為了去國家圖書館讀書,特意從南方跑去北京打工,居住在發潮的地下室。

不過日子了?31歲農民工研究海德格爾哲學10餘年,打零工為生

他一度希望自己能超越世俗社會,據他說對哲學的癡迷會讓他對外界的惡意置之度外,但生活還是時刻提醒他認清自己作為“農民工”的社會身份。是以他也時常感到痛苦,盡管不情願,依舊接受了結婚、生子,成為一個普通人。

陳直覺得哲學能夠改變人的存在,至少可以改變自己對世界的了解。不是一般的改變,而是根本的改變。因為哲學他不再孤獨,因為哲學他能夠找到生活的意義,讓他成為了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可殘酷的現實是,對哲學的深度沉迷與熱愛,并沒有讓陳直獲得巨大的成就,甚至他自嘲說“自己從最會讀書的人,變成了最無用的人”。他發現無論是學數學還是學哲學,最後還是得面臨一些最基本的生存問題。

不過日子了?31歲農民工研究海德格爾哲學10餘年,打零工為生

有關賺不到錢、讀不懂哲學、交不到朋友的壓抑始終伴随着陳直。在他的身上,我們仿佛看到了整個社會的縮影。不會賺錢的人會被看不起、熱愛哲學卻無法得到家庭的支援、農民工的身份會受到不少歧視,即便我們不願承認這些看起來不太美好的一面,但是它們确确實實存在着,也影響着每一個人。

哲學讓陳直看到更加深刻的東西,找到生活的意義,讓他不感到孤獨。但陳直也強調自己還是需要和那些機器一樣,無休無止工作下去。在陳直的經曆中,我們感到了深深的無奈。

陳直直言自己一度被哲學傷了心,和身邊賺錢的朋友相比,他從“最會讀書的人”變成“最不會賺錢”的人。或許這本身就是沖突的所在吧。陳直的焦慮也是普羅大衆的焦慮,包括賺錢不多,對家庭愧疚,對哲學了解的困難,以及周圍人的孤立與嘲諷······如果我們所熱愛的知識,并不具備讓我們變現的能力,我們要如何去尋求這樣的平衡?

不過日子了?31歲農民工研究海德格爾哲學10餘年,打零工為生

和陳直一樣念普通二本,不喜歡的專業,硬着頭皮學下來,畢業後迷茫的人大有人在。但是更多的人會理智向現實低頭,即便無法真正喜歡,也會按照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先找到賴以生存的工作解決溫飽問題,有精力的再去利用業餘時間做一些額外的事情堅持自己的熱愛。

更有甚者在社會的複雜與艱辛中,已然沒有時間思考關于生活的意義。很多人需要面對的是養家糊口、照顧父母、培養孩子等等的壓力,還有很多人是隻顧着賺錢與改善生活,能夠讓生活過得好一點、快樂一點就是全部的目标了。

陳直之于大多數人來講,是另類的存在。也許很多人會說陳直是灑脫的、是能夠放開做自己的。但是從陳直“還是希望回到學校讀書”的言論中,可以顯而易見的了解到他一定也會對曾經退學事件多少有過悔意,因為我們生存的社會已然如此,更多的時候學曆被看做敲門磚,随着時代的向前,此種現象或将加劇。

不過日子了?31歲農民工研究海德格爾哲學10餘年,打零工為生

在陳直身上我們既看到了堅持的力量,也看到生存的心酸。我們無法擺脫對世俗意義上成功的追求,也希望以自己所愛來創造自己的成就。但更多時候這樣的兩全始終無法實作。

夢想可以不考慮金錢,但是人作為載體,是需要生存的,可能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海德格爾,但是每個人都知道溫飽問題是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而在這樣一個注重資本講求效率的年代,一切難以變現的學科似乎都背上了“無用”的标簽,哲學如此,藝術、文學同樣如此。

于是近年來各種逆天改命的商業教培瘋狂肆虐,仿佛從胎教開始就抓準了為人父母的心理,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營造了一個又一個焦慮,以至于國家不得不以“雙減”的雷霆手段恢複教育秩序。

不過日子了?31歲農民工研究海德格爾哲學10餘年,打零工為生

可是大批量教育行業的改變似乎并沒有減少家長們的焦慮心情,如何讓教育回歸本質、如何讓孩子的成長兼顧快樂與學習、學習是應該從分數出發還是從熱愛出發······都是需要不斷思考優化的課題。

對于每個普通的底層人民來說,若想有志從事文學或學術工作,本身就充滿了巨大挑戰,不僅需要精神上的高度堅持,更需要物質意義上面的支援。隻希望無數像陳直一樣的人,在堅守自己内心的熱愛與堅持的同時,能夠更加靈活變通地處理“月亮”與“六便士”之間的關系。就像叔本華的那句話:“一個人隻要可能,就應該像偉大的天才那樣思考,而像普通人那樣說話。”

因為陳直在網絡上發帖詢問哲學著作能否有出版的可能,再加上農民工的身份,讓他得到媒體的發現以及網絡的關注。不僅如此,被關注過後也有一些出版社的編輯主動聯系陳直,表示希望嘗試出版他的翻譯作品。此外,陳直也已經開始另一本哲學著作的翻譯工作。據其本人講述,他也希望未來能夠回到大學繼續接受教育,繼續深入鑽研哲學。

不過日子了?31歲農民工研究海德格爾哲學10餘年,打零工為生

我們無法得知未來陳直的生活是否能真正獲得實質性的改變,但是現在看來或許堅持所愛還是會得到一個更可能是好的結果。我們也希望陳直能夠在未來平衡好生活與熱愛,結束他所謂的低谷期,迎來屬于他的高峰時期。而作為觀者的你我,也許也在生存之外有很多熱愛,如果可以請堅持下去吧,或許某天就能發光。即便沒有創造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也将成為昏暗生活中的一點光亮,始終照亮自己。

而在人生這樣偉大且深刻的哲學問題面前,我們也不應該被販賣焦慮者所影響,并不是一個熱門專業、所謂的高薪行業就能夠為人生帶來精彩與成就。我們還是應該勇于發現自己的心中所愛,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畢竟成功不是一個模子裡刻畫出來的,是應該實實在在需要結合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進行考量與思考的。#大道哲學#(■ 文| 潇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