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溯 --觀電影《風雨哈佛路》有感

作者:春之承諾

每個人的成功都注定不平凡。

——題記

溯 --觀電影《風雨哈佛路》有感

這個女孩,叫莉茲·默裡。

也許“出淤泥而不染”是對她最好的描述。

她無法後退,她隻能向前。

“溯”。

(一)

一個擁有不平凡童年的不平凡女孩為自己創造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做到了一個看似不可能的不平凡的奇迹。

母親吸毒酗酒神經失常,父親不交房租無所事事,祖父性情急躁殘暴無度……一個堅強的柔弱的女孩子在這猶如“爛泥坑”般的環境中過早成熟。被逼迫般的,她必須照顧醉酒後的媽媽,必須盡其可能地代替父親去掙錢養家,必須在所有人面前裝作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即使她還是個孩子,即使她還不懂世事,她必須得承受。總是這樣。總是這樣。

她一直都是個孩子。她不會自己梳頭,不會天天洗澡,不會訴苦。在學校,她是個另類,是個“有味道的孩子”。被推搡,她忍:身上被扔垃圾,她忍:滾燙的熱湯潑在肩頭,她也忍。她喜歡讀書,可她不喜歡上學:她天資聰慧,可她不懂自己為什麼會遭受如此嫌棄。忽地,她又是幾個月沒來上學。她在躲啊,她不想再忍,又不得不忍。能有什麼辦法。她不想告訴任何人,她覺得這樣真的好慫。

那段期間,她特别喜愛逃避現實,回憶過去。她甚至不允許他人提起有關家庭地敏感詞彙。

渾渾噩噩地熬過每一天,得過且過,隻滿足于現下生活。

她從此在這泥潭裡愈陷愈深。

(二)

父親被抓進收留所,祖父将她趕出家門,她從此成了一個流浪者。她必須去上學,否則她沒地方住。她交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朋友——克裡茲。她終于有了陪她的人,也算是有了個歸宿。她們同樣無家可歸,她們同樣落魄街頭。為了活着,她們不得不在街上乞讨,她們不得不去商店偷東西,她們不得不夜宿地鐵公交。盡管寥落,但好歹有了個伴,落得一身歡喜。她的生活似乎是好上了半截。

可命運總愛給人當頭一棒,把這熱情頭上直直的潑了一盆冷水。身患艾滋病的母親,死了。她獨自一人跑到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癱坐在樓頂,抱膝痛哭。那一刻,所有回憶噴薄而出,混合着心中所有的委屈和憤懑。她哭得那麼傷心,那麼忘我。

現在可好,母親也走了,連她的心靈也沒了家。

她怔怔地望着母親的棺木放入土中,仿佛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她一個飛身向前,趴在母親的棺木上。她仿佛聽到了母親輕聲的叮囑,看到了很早很早以前的母親與她歡快地從草地上滑下來。她知道,再過幾天,這個地方誰也找不到,沒有智語,也沒有墓碑……

刹那間,她突然明白了生命意義之所在。母親走了,她不願讓母親失望,她不甘心當一株無名野草。現下她舉目無親,母親的死截斷了她所有的退路,這容不得她選擇了。她不再願意待在孤兒院接受他人的救助,她認為現在她已經長大。她要告别過去,用自己的努力給自己滿意的生活。有話說,上帝為你關上門的時候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她以自己優異的成績與自身慘痛經曆打動了以為教授,随即被一所學校提前錄取。那時的她,早已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早已會明辨是非,早已學會選擇。她曉得這次機會來之不易,也曉得這是她改寫人生的唯一路徑。她決定要推自己一把。她的理想——哈佛。

每天在上學時的公交上記背單詞,每天第一個到校,每天最晚回家。就算她出身極為卑微又怎樣,就算她從沒上過學又怎樣,就算她十六歲才上中學又能如何!?她覺得自己能行!

“像我們這樣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更不可能上哈佛!”

“不要異想天開了!”

“那太辛苦了!”

外界的争議越來越大,莉茲隻是淡淡的說了一句:

“我可以。”

是啊,她可以。她真正成長了。她發現了好友克裡茲不求上進,堅決地與她劃清了界限。她抓住了能抓住的任何一個機會。她花了兩年學完了高中的所有課程,她花了兩年考到了全校第一。

是的,全校第一。

她考上了哈佛。

是的。她做到了。她可以。

(三)

當心裡最後的一點安全感也被剝削了的時候,她隻能被迫向前看,她必須向前,沒有能後退的路。

在困難面前,不要再自己還沒付出努力就去怪罪命運。

命運給了她一個非常低的起點,但是在命運面前,她沒有放棄自己,而是選擇奮起。

其實從一開始,她就隻是想要一點點最普遍的親情。可這蒼天竟是半分都不曾給予她。

她終是成功了。

總是如此,總是如此。

放下負擔,讓它過去,這樣才能繼續前進。

——後記

小京生寫于八上

獲校園“十大寫手”習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