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溯 --观电影《风雨哈佛路》有感

作者:春之承诺

每个人的成功都注定不平凡。

——题记

溯 --观电影《风雨哈佛路》有感

这个女孩,叫莉兹·默里。

也许“出淤泥而不染”是对她最好的描述。

她无法后退,她只能向前。

“溯”。

(一)

一个拥有不平凡童年的不平凡女孩为自己创造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做到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不平凡的奇迹。

母亲吸毒酗酒神经失常,父亲不交房租无所事事,祖父性情急躁残暴无度……一个坚强的柔弱的女孩子在这犹如“烂泥坑”般的环境中过早成熟。被逼迫般的,她必须照顾醉酒后的妈妈,必须尽其可能地代替父亲去挣钱养家,必须在所有人面前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即使她还是个孩子,即使她还不懂世事,她必须得承受。总是这样。总是这样。

她一直都是个孩子。她不会自己梳头,不会天天洗澡,不会诉苦。在学校,她是个另类,是个“有味道的孩子”。被推搡,她忍:身上被扔垃圾,她忍:滚烫的热汤泼在肩头,她也忍。她喜欢读书,可她不喜欢上学:她天资聪慧,可她不懂自己为什么会遭受如此嫌弃。忽地,她又是几个月没来上学。她在躲啊,她不想再忍,又不得不忍。能有什么办法。她不想告诉任何人,她觉得这样真的好怂。

那段期间,她特别喜爱逃避现实,回忆过去。她甚至不允许他人提起有关家庭地敏感词汇。

浑浑噩噩地熬过每一天,得过且过,只满足于现下生活。

她从此在这泥潭里愈陷愈深。

(二)

父亲被抓进收留所,祖父将她赶出家门,她从此成了一个流浪者。她必须去上学,否则她没地方住。她交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朋友——克里兹。她终于有了陪她的人,也算是有了个归宿。她们同样无家可归,她们同样落魄街头。为了活着,她们不得不在街上乞讨,她们不得不去商店偷东西,她们不得不夜宿地铁公交。尽管寥落,但好歹有了个伴,落得一身欢喜。她的生活似乎是好上了半截。

可命运总爱给人当头一棒,把这热情头上直直的泼了一盆冷水。身患艾滋病的母亲,死了。她独自一人跑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瘫坐在楼顶,抱膝痛哭。那一刻,所有回忆喷薄而出,混合着心中所有的委屈和愤懑。她哭得那么伤心,那么忘我。

现在可好,母亲也走了,连她的心灵也没了家。

她怔怔地望着母亲的棺木放入土中,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她一个飞身向前,趴在母亲的棺木上。她仿佛听到了母亲轻声的叮嘱,看到了很早很早以前的母亲与她欢快地从草地上滑下来。她知道,再过几天,这个地方谁也找不到,没有标语,也没有墓碑……

刹那间,她突然明白了生命意义之所在。母亲走了,她不愿让母亲失望,她不甘心当一株无名野草。现下她举目无亲,母亲的死截断了她所有的退路,这容不得她选择了。她不再愿意待在孤儿院接受他人的救助,她认为现在她已经长大。她要告别过去,用自己的努力给自己满意的生活。有话说,上帝为你关上门的时候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她以自己优异的成绩与自身惨痛经历打动了以为教授,随即被一所学校提前录取。那时的她,早已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早已会明辨是非,早已学会选择。她晓得这次机会来之不易,也晓得这是她改写人生的唯一路径。她决定要推自己一把。她的理想——哈佛。

每天在上学时的公交上记背单词,每天第一个到校,每天最晚回家。就算她出身极为卑微又怎样,就算她从没上过学又怎样,就算她十六岁才上中学又能如何!?她觉得自己能行!

“像我们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更不可能上哈佛!”

“不要异想天开了!”

“那太辛苦了!”

外界的争议越来越大,莉兹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

“我可以。”

是啊,她可以。她真正成长了。她发现了好友克里兹不求上进,坚决地与她划清了界限。她抓住了能抓住的任何一个机会。她花了两年学完了高中的所有课程,她花了两年考到了全校第一。

是的,全校第一。

她考上了哈佛。

是的。她做到了。她可以。

(三)

当心里最后的一点安全感也被剥削了的时候,她只能被迫向前看,她必须向前,没有能后退的路。

在困难面前,不要再自己还没付出努力就去怪罪命运。

命运给了她一个非常低的起点,但是在命运面前,她没有放弃自己,而是选择奋起。

其实从一开始,她就只是想要一点点最普遍的亲情。可这苍天竟是半分都不曾给予她。

她终是成功了。

总是如此,总是如此。

放下负担,让它过去,这样才能继续前进。

——后记

小京生写于八上

获校园“十大写手”习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