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風雨哈佛路》:風雨哈佛

作者:月落星沉1990
《風雨哈佛路》:風雨哈佛

看過電影,記憶都消失殆盡了,是以看書是重遊舊地,是舊夢重溫。書的開頭到結尾,是從一個平凡女孩的出生開始知道她被享譽世界的大學哈佛錄取為止。後記裡還講述了作者現在的生活。回顧從前,真的好似夢一場。

莉絲的父母親酗酒吸毒,導緻家庭破碎不堪,并且靠政府救濟金來維持家庭生活。在莉絲出生以前,還有一位姐姐,莉莎。父母親是不合格的父母親,他們在正常狀态會給莉絲足夠的愛,可當他們陷入迷幻狀态的時候,他們仿佛與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沒有關系了。莉絲對父母所做的事情心知肚明,甚至後來父母對莉絲也不再隐瞞,正大光明地在她的面前利用各種小器物,如做遊戲一般跌入癫狂的狀态。每每領到救濟金,他們就會迫不及待地去購買可以使得他們癫狂、興奮的藥物,等錢花完了,他們就開始翹首以盼下一次救濟金的到來,将秋水望穿。

莉絲在拮據的生活中勉強地生長着,頭腦聰慧的她經常缺課、逃學,卻依然高分完成學業。在中學的時候,她禁不住花花世界的誘惑,慢慢地向着五光十色的現實社會遊離。

小時候遭受的侵犯,到長大後的背叛,像是一道道傷疤可在肉眼可見的地方。因為貧窮,她學着說謊,學着盜竊,學着各種能夠使她活下去的軌迹,被扔進石縫裡的種子,會不惜一起代價要生根、發芽,哪怕是違背社會制度和自然規則。

在學校教育的濡染之下,她逐漸學會依靠自己付出的勞動獲得應有的報酬,可世界太過絢爛,紙醉金迷、聲色犬馬,又怎麼是那樣容易就擺脫。

直到有一日,她遇見了和從前完全不一樣的朋友,他們也貧窮,他們卻不是以損害自己的人格,如向着太陽生長的樹木一般,不畏風雨、不畏霜雪、不畏雷電,積極地生長。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莉絲竭力去走上正途。

她的第一步就是獲得一個學校名額,母親去世、姐姐遠離,而她自己從福利機構逃出來,無有定居之所,連學校申請填寫的家庭住址都是朋友的。她把目光投向了父親。母親與旁人同居後,她在不久之後也離開了父親,她無法忍受母親對于父親的背叛,更加無法忍受父親對母親以及整個家庭的背叛。可是這個時候她不得不請求父親。再見父親,世事變化。

成功入學的莉絲加倍努力地學習,在規定時間内超前完成了學分,也是在這個時候她通過朋友和兼職工作接觸到了大學生,和她所生活的環境群體完全不一樣。她想成為其中一員。

申請大學前,好友說相信她能成為哈佛學生,她嘗試着,獲得了好的結果,最後還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順利畢業,也收獲自己的一番事業。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是典型的美國夢代表。讀《風雨哈佛路》的時候腦海裡總是禁不住閃過《布魯克林有棵樹》和《我的天才女友》的影子,大約是女主角們都生活在貧民區,然後拽住一根繩子就拼命的往上攀的緣故。現在的時代縱然有很多不足,卻也足夠好了。《風雨哈佛路》中的莉絲是1980年出生的,至今年也就三十九歲,《我的天才女友》裡萊農和莉拉的歲數會更大一些,《布魯克林有棵樹》更是如此。女性通過學習知識來拓展自己的眼界,開闊視野才會明白廚房并非她們終身的囚籠,工廠并非她們唯一的選擇。她們嘗試着更多樣化的職業,這一切都是依托在學識的基礎上完成。如果不是如此,那麼就算看上去現代化、文明化,也終究不過是人雲亦雲,似流水上漂浮的枯葉一般任人裁奪自己的命運罷了。

莉絲的前二十年遭遇就像劉媛媛在演講裡說的一樣,命運總有漏網之魚,可惜,她的遭遇不會成為大多數,也許正因如此,她的機遇才會顯得如斯難能可貴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