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100萬北京人餐桌上的鹵味戰

作者:李東樓
2100萬北京人餐桌上的鹵味戰

撰文:齊成

出品:駝鹿新消費|微信ID:tuolu360

2020年,北京市實作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716.4億元。在這個萬億級别的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是連鎖化和品牌化企業,超市和便利店在過去幾年裡,已經陸續完成了這個目标。

現在,細分品類也顯現出連鎖化發展的趨勢,生鮮、美妝、零食等業态品牌化之後,已經小有規模,并且持續受到資本關注。最新“單飛”的業态是鹵味,老百姓日常購買的鹵味專賣店越來越多,一場鹵味消費和供給的變革也在悄悄發生。

2100萬北京人餐桌上的鹵味戰

被傳統品牌支配

如果你去問一個老北京,吃豬腳和肘子,選哪家?他八成會說,稻香村或者天福号。鹵味這樣的傳統飲食,老百姓消費起來,也講究一個曆史傳統,選擇老字号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北京稻香村”作為知名老字号,在北京市轄區有200多家門店,不僅供應糕點,節令食品,冷凍食品,熟食櫃台也常年人頭湧動,對于北京當地老百姓來說,他們每天走進稻香村不是為了買牛舌餅、山楂鍋盔,而是為了當天能上飯桌的松仁小肚、蒜腸等鹵味熟食。

2100萬北京人餐桌上的鹵味戰

(圖檔來源:網絡)

稻香村的熟食是由中央工廠統一生産後,冷鍊配送到各家門店。根據北京稻香村官網顯示,其熟食産品主要是豬肉制品,包括醬豬腳、五香豬肝、醬肘子、五香方肉等32種産品;其他肉制品包括五香牛肉、鹵乳鴿、熏童子雞、炸帶魚、虎皮鳳爪等20多種産品,此外還有10多種真空包裝肉類熟食。

對于老北京來說,稻香村的鹵味熟食是從小吃到大的味道,擔得起“正宗”這兩個字,另外一家可以比肩稻香村的熟食品牌是“天福号”。

天福号也是一家百年老字号,據傳當年慈禧太後嘗過天福号醬肘子後贊不絕口,特賜天福号進宮腰牌一塊,下旨每日按量供應,從此,天福号醬肘子成為清宮禦宴必備的一道名吃。

2100萬北京人餐桌上的鹵味戰

(圖檔來源:天福号官網)

天福号的熟食,多采用醬鹵工藝,除了醬肘子,還有醬香雞、醬牛肉、醬羊肉等,産品種類豐富,宣稱“傳承和創新中國傳統醬制技藝”。但天福号也有一些突破傳統的産品線,比如西式火腿,采用西班牙工藝制作發酵火腿整腿。

稻香村的鹵味熟食産品由工廠配送到門店,通過零售方式供給消費者;天福号的産品多是預包裝冷藏食品,在北京有400多個銷售網點,大部分是超市專櫃,隻有近10家直營店。

在北京的肉制品消費市場上,還有一個衆所周知的品牌,雖然不是上百年的老字号,但出身國企,根正苗紅,也頗受老百姓信賴,那就是“大紅門”。

“大紅門”是首都市場肉類産品供應的主力軍,隸屬于北京二商肉類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前身是北京市第五肉類聯合加工廠。長期在北京居住的人日常去超市或者菜市場買肉,“大紅門”是一個正常選擇,不過多數人買的是冷鮮肉,其實大紅門的熟肉産品也很豐富,一般通過連鎖超市管道售賣。

2100萬北京人餐桌上的鹵味戰

區域品牌進京未成勢

美食報道公号“福桃九分飽”曾經推薦過北京的鹵味熟食店,基本都是散落在各個社群的單一門店和飯店外賣視窗。作為擁有2100多萬人的超大城市,北京有3200多個社群,3800多個村,單單幾百家老字号鹵味熟食的網點,肯定滿足不了基本需求。

北京鹵味市場上的另一股力量是區域品牌,過去幾年,紫燕百味雞、煌上煌、周黑鴨、絕味在北京的社群、商場裡加速圈占市場,赢得了不少消費者的胃和錢包。

根據窄門餐眼資料,紫燕百味雞目前有5290家門店,其中北京有130家;周黑鴨有2267家門店,北京有97家;煌上煌有3905家門店,北京有45家;絕味有13832家,北京有430家。

2100萬北京人餐桌上的鹵味戰

與傳統鹵味品牌相比,這些區域品牌在産品、消費場景和消費群體上都有明顯差異。首先,前者圍繞豬肉各個部位研發,後者以鴨、雞為主打;前者口味偏醬鹵,後者多以麻和辣為主;前者面向家庭餐桌,後者針對年輕人休閑場景。

在區域品牌裡,紫燕百味雞是個例外,它的産品線更豐富,兼顧了休閑零食和家庭餐桌,比如百味雞、夫妻肺片、五香豬頭肉更适合家庭享用,但是酸辣雞爪、香辣鴨頭的個人消費者更多。

作為休閑零食的鹵味和家庭餐食的鹵味熟食,在商業模式上完全不同。

前者被定義為休閑鹵制品行業,2020年中國休閑鹵制品行業内前五大鹵制品企業分别為絕味食品、煌上煌、周黑鴨、紫燕及久久丫,市場佔有率合計占比僅19.23%,其中絕味和周黑鴨、煌上煌分别占比8.6%和3.32%、3.15%。市場大,集中度低。根據 Frost & Sullivan 資料,預計休閑鹵制品行業 2015-2020年總體市場規模複合增速 18.8%。

作為家庭餐桌的鹵味産品,從市場規模上看,更适合放在生鮮市場的大池子裡來考量,消費者購買了鹵肉熟食、涼拌菜之後,就會減少冷鮮肉和新鮮蔬菜的購買。

以豬肉為例,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20年全年我國豬肉産量為4113萬噸,占比達53.8%,是我國居民第一大消費肉類,市場規模達到2萬億元以上。

中經先略産業研究院統計,2016年中國鹵菜行業市場規模為803.58億元,到2020年中國鹵菜行業市場規模增長到1235.12億元,同比增長12.26%。

2100萬北京人餐桌上的鹵味戰

連鎖化發展成共識

在休閑鹵制品行業,雖然不少品牌都提出了萬店目标,但是線上管道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占比越來越高。2021年上半年煌上煌通過網上旗艦店、口碑、外賣等第三方銷售平台實作線上交易額(GMV)2.25億元,線上銷售占比為20.17%。絕味食品線上業務營收規模較小,占比不達1%,但3910萬元的營收規模較2019年的729萬元已有較大程度的上升。

作為家庭餐桌的鹵味産品,對于線上的需求不高,專注于做門店周邊社群營運,門店的連鎖化經營更重要。這一點鹵味行業的新老玩家都意識到了,但并不是每個品牌都能成功。

早在2018年,大紅門就開始醞釀把鹵味熟食推向社群,聯合北京肘子将食品有限公司推出了肉類食品連鎖專賣品牌,“大紅門·肘子将”。肘子将也不是無名之輩,其主理人是李鴻章私廚馬建義五代外孫王崇人,據傳,光緒年間,李鴻章将馬建義制作的肘子獻給慈禧太後,慈禧太後頗為賞識,賜名“肘子将”。

2018年12月,“大紅門·肘子将”第一家店開業,9個小時就賣了1萬元錢,雙方對于這個品牌的規劃也做了安排,除了針對社群的商業形态,還将有針對社群、商圈和旅遊景點的店面形态。“預計2019年,将在全國各地開設50家以上直營連鎖店,在2020年末,将有150家以上的直營連鎖店和300家以上的加盟連鎖店開業。”

但截至目前,駝鹿新消費查詢大衆點評網發現,北京曾經有兩家“大紅門·肘子将”門店,但消費評價停留在2020年。

大紅門折戟社群鹵味熟食店,卻有其他品牌出其不意的發展起來。

“老天橋熏雞”是北京街頭巷尾常見的招牌,售賣熏柴雞、醬香肘子、香熏豬腳、秘制扒雞等産品,原本并不是一個具體的品牌,但據駝鹿新消費了解,最近幾年,“晏悅老天橋”逐漸做成了連鎖加盟品牌,目前在北京已經有60多家門店。

天福号今年也放開了加盟,準備恢複曾經風靡京城的“天福号醬肉鋪”模式。據天福号官網介紹,天福号醬肉鋪目前分為專賣店和店中店兩種加盟形式,加盟店覆寫成熟社群周圍或超市、商場外租區商圈。

值得注意的是,天福号的醬肉鋪不僅可以直接購買預包裝形式的低溫保鮮産品,也可以滿足消費者新鮮熟食的需求,店内有特色的鹵汁鮮撈熱氣騰騰醬小肘、醬豬腳。

不管是稻香村、天福号、大紅門還是各地進京的休閑鹵味品牌,幾乎都是冷鹵,熱鹵的出現是鹵味行業便捷化和品質化的一大提升。

除了天福号,瞄準熱鹵市場的還有一些創新品牌。

駝鹿新消費近日探訪了一家位于角門附近的鹵味店--鹵有有,其成立于2020年,定位于打造老百姓不可或缺的社群佐餐品牌,主要提供熱鹵熟食、現蒸熱菜、鮮辣涼菜等餐桌菜,目前在北京已有20多家直營門店。

2100萬北京人餐桌上的鹵味戰

(圖檔來源:駝鹿新消費)

老字号求變,新品牌冒頭,鹵味品牌針對2100萬北京人餐桌的争奪戰,或許才剛剛拉開帷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