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克思正義觀對推進共同富裕的啟示

作者:光明網

作者:趙懷志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堅定不移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馬克思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設想,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展現,也是目前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從正義的視角來看,共同富裕本質上是社會主義正義的基本要求。推進當代中國共同富裕程序應該注重從馬克思正義觀中尋得現實啟示。

在馬克思之前,人們關于正義的思考都隐含着一個關鍵的前提,即物質匮乏。馬克思認為,在物質匮乏的環境中,正義問題是不可能得到根本解決的。他認為集體财富的充分湧流是從根本上解決正義問題的基本前提。這也就是說,在馬克思看來,生産力發展對于解決正義問題具有決定性作用。他指出,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必須重新開始争取必需品的鬥争,全部陳腐污濁的東西又要死灰複燃。當然,這并不意味着物質極大豐富就一定能夠帶來正義的實作,但是沒有物質極大豐富作為前提,正義問題的解決總不可能徹底。從這個意義上講,物質匮乏的解決是正義實作的必要條件。這就是馬克思的生産正義觀。

馬克思的生産正義觀與西方傳統正義觀有着本質不同。西方傳統正義觀的關注點在“得其所應得”中“得”的方式,而馬克思的生産正義觀的關注點則在于“得”的對象從何而來。這也就是說,面對西方傳統正義觀的困境,馬克思立足的是作為困境根源的經濟基礎層面。這是一種典型的曆史唯物主義思維方式。依據曆史唯物主義原理,物質匮乏問題的解決絕不能依靠理論家創造的幾個虛幻概念,而隻能求諸生産力的發展。

盡管馬克思強調生産對于解決正義問題的決定性地位,但是馬克思也有條件地承認配置設定對促進正義實作的重要作用。完整的馬克思正義觀兼有生産和配置設定兩個視角。這種正義觀對于推進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價值。

第一,牢牢把握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不斷豐富發展這個基本物質前提。沒有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豐富發展,共同富裕的推進就如沙灘上蓋房子,根基不穩,終會地動山搖,難以持續。實踐已經證明,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是促進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不斷豐富的有效方式。這就要求我們,在推進共同富裕偉大程序中,堅持曆史唯物主義思維,不能以推動共同富裕的崇高價值目标為名,罔顧市場經濟基本規律,搞運動式的均貧富。始終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借助市場機制不斷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

第二,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馬克思的生産正義觀認為物質财富對于解決正義問題發揮着根本決定作用,并着重強調了集體的物質财富。這就要求大力發揮公有制經濟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具體而言,就是做大做強做優國有企業,讓實作共同富裕的基石更加穩固。在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同時,還必須堅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鼓勵勤勞緻富、合法經營緻富,積極倡導先富帶動後富。

第三,秉持人民利益至上這個根本價值立場。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這就要求堅定不移推進共同富裕的偉大程序,不能以物質相對匮乏為借口,任由貧富分化自然發展。始終秉持人民立場,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共同富裕的重大決策部署,持續推動配置設定方式的合理化、科學化水準不斷提高,以更加務實的舉措,讓人民群衆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這個基本工作方法。共同富裕的實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久久為功,循序漸進。作為共同富裕基本前提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完善不是短期内能夠實作的。是以,共同富裕的實作需要一個長期的自然曆史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對推進共同富裕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有充分估計,千萬不能為了一時的政績而罔顧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情況,而應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推動共同富裕。

第五,樹立富裕标準由低到高動态變化的辯證思維方法。共同富裕的标準會随着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日趨豐富完善而不斷提高。這就決定了現階段推動共同富裕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充分認識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沖突,把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建立在經濟發展和财力可持續的基礎之上,不能好高骛遠,定過高的目标,作無法兌現的承諾,防止陷入“福利主義”的陷阱。

質言之,馬克思的正義觀啟示我們,推進共同富裕程序,既要堅持曆史唯物主義思維,把握發展這個根本前提,也要秉持人民立場,不能視産生于物質相對匮乏條件下的貧富分化為永恒存在,而要以更加務實有力的舉措不斷提高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共同富裕偉大程序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趙懷志)

來源: 學習時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