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沒有湘陰人就沒有的長沙美食之(一)“火宮殿臭豆腐”

作者:東湖飲水時落筆
沒有湘陰人就沒有的長沙美食之(一)“火宮殿臭豆腐”

長沙的臭豆腐“臭名”遠揚,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便是火宮殿臭豆腐。

1925年11月的長沙《大公報》記載:“省城油炸豆腐業系湘陰人之專利”。1925年12月的長沙《大公報》記載:省城油炸豆腐業,系以臭菜水浸泡之豆腐,用油炸,于夜間肩挑油鍋擔子,手搖小銅鐘,沿街高聲叫賣,無論戒嚴宵禁,業此者夜間通行,不見取締,“因小民生計所關,特予優待也。”

記者統計,長沙城當時共湘陰人炸豆腐擔子56副,每天街市燃起燈,這些湘陰人販就挑着擔子上街,不走正街,專遊行于小街僻巷,各有地段,彼此不相侵越。這些小販們,辛苦一晚,賺的錢也隻能供養家裡一兩人。

文中提到,“該業同人亦立有一公會,舉有總管值年,不許外籍人士做此生意,完全歸湘陰人專利,如有自願歇業者,必将擔子繳存公會,另找同鄉人承頂,限定擔子不能加增,規矩極嚴,無敢逾越雲。

民國時的火宮殿,小商小販、三教九流,雜居其中,可與北京天橋、南京夫子廟媲美。火宮殿的小吃物㾾價美,一向得到老長沙居民及南北美食家所稱道。在火宮殿正門口,有姜氏姐妹團子、周福生的荷蘭粉、胡桂英的豬血、鄧春秀的紅燒蹄子、羅三的米粉、陳益祥的鹵味、胡建嶽的牛角餃子等等,而這些小吃攤的“正C位“,就是姜二爹的炸臭豆腐攤。

沒有湘陰人就沒有的長沙美食之(一)“火宮殿臭豆腐”

姜二爹本名姜永貴,湘陰人,排行第二,後人稱他姜二爹。光緒22年(1896年),年僅十二歲的姜永貴父母雙亡,孤苦無依的他從湘陰流浪來長沙,投奔了一位在落棚橋做油炸豆腐的湘陰老鄉(落棚橋,這個地方,号稱長沙臭豆腐的發源地,也是湘陰人聚集地,因為清末民初的湘陰人,遇上瘟疫水災,都流落到長沙這裡,炸臭豆腐、挑水賣水、販毛筆等),姜二爹學會了油炸豆腐,甚至還有改良。他的臭豆腐具有鮮、香、辣和外焦内嫩的特點,湘陰臭豆腐講究素鹵,用豆豉、冬筍、香菇、白酒、豆腐腦等十種配料制成,非常講究,比放蝦、螺的葷鹵要健康,加上姜二爹做生意厚道,他們家的臭豆腐攤子一直在火宮殿門口,一直到傳到姜家第五代人姜炳坤。因為當時長沙市井還賣鹵香幹,又稱香幹子,長沙老百姓就把湘陰炸豆腐叫臭豆腐,一香一臭,相應成趣。

1958年4月12日,闊别長沙30年,毛澤東主席再回長沙。主席惦記青年時愛吃的臭豆腐,在黃克誠将軍和湖南省委書記周小舟的陪同下視察火宮殿。那時姜炳坤已經過世,是王滿珍(姜炳坤妻子)炸的臭豆腐。毛主席吃完連聲稱贊:“火宮殿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

如今的火宮殿現在國字号,臭豆腐也已經申遺,至今吸引着全世界的遊客食客,隻是我覺得去坡子街人擠人湊熱鬧大可不必,因為臭豆腐是一種平民小吃,它的最佳食用方式,肯定不是坐在明亮光鮮的空調包廂,等漂亮禮貌的服務員端上來的瓷盤裡精緻幾片。吃臭豆腐就該接地氣,在陋街小巷,圍在熱騰騰的油鍋邊,老娭毑用黑光發亮的長筷子現炸,你用筷子揭開小口,淋上辣醬和香油,蹲在馬路邊大快朵頤,這是一種口感、味感、溫度的立體享受。難怪美食家俞清泉說這種臭是一種無可諱言的香味。

沒有湘陰人就沒有的長沙美食之(一)“火宮殿臭豆腐”

推薦一家私藏的的小店。五娭毑臭豆腐。南門口沙河街附近巷子口。營業時間:上午10點到晚上10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