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没有湘阴人就没有的长沙美食之(一)“火宫殿臭豆腐”

作者:东湖饮水时落笔
没有湘阴人就没有的长沙美食之(一)“火宫殿臭豆腐”

长沙的臭豆腐“臭名”远扬,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便是火宫殿臭豆腐。

1925年11月的长沙《大公报》记载:“省城油炸豆腐业系湘阴人之专利”。1925年12月的长沙《大公报》记载:省城油炸豆腐业,系以臭菜水浸泡之豆腐,用油炸,于夜间肩挑油锅担子,手摇小铜钟,沿街高声叫卖,无论戒严宵禁,业此者夜间通行,不见取缔,“因小民生计所关,特予优待也。”

记者统计,长沙城当时共湘阴人炸豆腐担子56副,每天街市燃起灯,这些湘阴人贩就挑着担子上街,不走正街,专游行于小街僻巷,各有地段,彼此不相侵越。这些小贩们,辛苦一晚,赚的钱也只能供养家里一两人。

文中提到,“该业同人亦立有一公会,举有总管值年,不许外籍人士做此生意,完全归湘阴人专利,如有自愿歇业者,必将担子缴存公会,另找同乡人承顶,限定担子不能加增,规矩极严,无敢逾越云。

民国时的火宫殿,小商小贩、三教九流,杂居其中,可与北京天桥、南京夫子庙媲美。火宫殿的小吃物㾾价美,一向得到老长沙居民及南北美食家所称道。在火宫殿正门口,有姜氏姐妹团子、周福生的荷兰粉、胡桂英的猪血、邓春秀的红烧蹄子、罗三的米粉、陈益祥的卤味、胡建岳的牛角饺子等等,而这些小吃摊的“正C位“,就是姜二爹的炸臭豆腐摊。

没有湘阴人就没有的长沙美食之(一)“火宫殿臭豆腐”

姜二爹本名姜永贵,湘阴人,排行第二,后人称他姜二爹。光绪22年(1896年),年仅十二岁的姜永贵父母双亡,孤苦无依的他从湘阴流浪来长沙,投奔了一位在落棚桥做油炸豆腐的湘阴老乡(落棚桥,这个地方,号称长沙臭豆腐的发源地,也是湘阴人聚集地,因为清末民初的湘阴人,遇上瘟疫水灾,都流落到长沙这里,炸臭豆腐、挑水卖水、贩毛笔等),姜二爹学会了油炸豆腐,甚至还有改良。他的臭豆腐具有鲜、香、辣和外焦内嫩的特点,湘阴臭豆腐讲究素卤,用豆豉、冬笋、香菇、白酒、豆腐脑等十种配料制成,非常讲究,比放虾、螺的荤卤要健康,加上姜二爹做生意厚道,他们家的臭豆腐摊子一直在火宫殿门口,一直到传到姜家第五代人姜炳坤。因为当时长沙市井还卖卤香干,又称香干子,长沙老百姓就把湘阴炸豆腐叫臭豆腐,一香一臭,相应成趣。

1958年4月12日,阔别长沙30年,毛泽东主席再回长沙。主席惦记青年时爱吃的臭豆腐,在黄克诚将军和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的陪同下视察火宫殿。那时姜炳坤已经过世,是王满珍(姜炳坤妻子)炸的臭豆腐。毛主席吃完连声称赞:“火宫殿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如今的火宫殿现在国字号,臭豆腐也已经申遗,至今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食客,只是我觉得去坡子街人挤人凑热闹大可不必,因为臭豆腐是一种平民小吃,它的最佳食用方式,肯定不是坐在明亮光鲜的空调包厢,等漂亮礼貌的服务员端上来的瓷盘里精致几片。吃臭豆腐就该接地气,在陋街小巷,围在热腾腾的油锅边,老娭毑用黑光发亮的长筷子现炸,你用筷子揭开小口,淋上辣酱和香油,蹲在马路边大快朵颐,这是一种口感、味感、温度的立体享受。难怪美食家俞清泉说这种臭是一种无可讳言的香味。

没有湘阴人就没有的长沙美食之(一)“火宫殿臭豆腐”

推荐一家私藏的的小店。五娭毑臭豆腐。南门口沙河街附近巷子口。营业时间: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