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甚适于心——永樂甜白釉、鮮紅釉、青花瓷

作者:聰慧聽雨觀風
甚适于心——永樂甜白釉、鮮紅釉、青花瓷

永樂皇帝在曆史上稱之為“大帝”,遠征漠北,營建紫禁城,派鄭和下西洋,編修《永樂大典》,可謂文治武功。其在藝術方面,尤其是瓷器燒造方面也有着自己強烈的追求與偏好。《明太宗實錄》曾記載,回回結牙思進玉碗,上不受,命禮部賜鈔遣歸。謂尚書鄭賜曰:“朕朝夕所用中國瓷器,潔素瑩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

令永樂皇帝甚适于心的瓷器究竟是什麼,明代萬曆年間,王世懋在著作《二酉委譚》中提出永樂時期的瓷器以“甜白為常,蘇麻離青為飾,鮮紅為寶”。這三類瓷器,理應代表了永樂皇帝内心中最為喜好的瓷器品類。

甜白釉瓷器創燒于永樂時期,素有“白如凝脂,素猶積雪”之稱。燕京乃是元朝舊都,白色是元朝所崇尚之色,因而在此地當藩王的朱棣,或多或少受到元朝風氣之影響,喜愛白瓷。

甚适于心——永樂甜白釉、鮮紅釉、青花瓷

明永樂 甜白釉僧帽壺 上海博物館藏

在燕王發動“靖難之役”之前,姚廣孝曾提出要贈予朱棣一頂“白帽子”,朱棣乃為藩王,王上加一白字,便為皇字,暗指幫朱棣奪取皇位。之後朱棣靖難成功,理應也把白色當做了自己的幸運色。

永樂甜白釉給人整體營造出恬靜優雅的藝術感覺,釉質肥厚,十分耐看。

而随着時間的推移,永樂皇帝對燒造紅釉的興趣也逐漸提升起來。首先,明朝屬火德,紅色乃是明朝的國色,象征着朱明王朝的繁盛與永久,必定受到皇室的重視。其次,随着明代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加強,投入到禦窯廠生産的資金以及技術支援越來越多,制瓷工藝的成熟,才使最難燒造的高溫銅紅釉,在永樂時期終于發出純正的紅色。

甚适于心——永樂甜白釉、鮮紅釉、青花瓷

明永樂 鮮紅釉高足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高溫紅釉是以銅做呈色劑,在還原氣氛中高溫燒制而成,由于對燒成溫度以及氣氛的準确度要求極高,是以亦是最難燒造的顔色釉瓷器。永樂鮮紅釉,具有紅釉瓷器的開創地位,猶如紅寶石一般的顔色,深受後世追捧。

甚适于心——永樂甜白釉、鮮紅釉、青花瓷

明永樂 青花蕉石竹紋玉壺春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永樂的青花瓷器,以蘇麻離青為料,其異域風格的造型,濃重明豔的呈色,超凡脫俗的紋飾,被後人贊譽為“發曠古之未有,開一代之奇葩。”蘇麻離青是一種含鐵量高,含錳量低的青花顔料。用它繪制的紋飾,往往帶有暈散效果。在釉料沉積之處,還有黑色的鐵鏽斑閃爍其間。整體畫面猶如潑墨山水般的暈染與灑脫。

明永樂 甜白釉盤

尺寸:直徑18.9厘米

甚适于心——永樂甜白釉、鮮紅釉、青花瓷
甚适于心——永樂甜白釉、鮮紅釉、青花瓷

明永樂 鮮紅釉盤

甚适于心——永樂甜白釉、鮮紅釉、青花瓷
甚适于心——永樂甜白釉、鮮紅釉、青花瓷
甚适于心——永樂甜白釉、鮮紅釉、青花瓷

此盤敞口,弧腹,圈足。通體施銅紅釉,口沿因高溫熔融使紅釉垂流而顯露出白色胎骨,俗稱“燈草邊”,足底施白釉。釉色鮮豔,造型規整,是永樂鮮紅釉瓷的代表。

明永樂 青花折枝瓜果紋大碗

尺寸:直徑25.5厘米,高13厘米

甚适于心——永樂甜白釉、鮮紅釉、青花瓷
甚适于心——永樂甜白釉、鮮紅釉、青花瓷
甚适于心——永樂甜白釉、鮮紅釉、青花瓷
甚适于心——永樂甜白釉、鮮紅釉、青花瓷
甚适于心——永樂甜白釉、鮮紅釉、青花瓷
甚适于心——永樂甜白釉、鮮紅釉、青花瓷
甚适于心——永樂甜白釉、鮮紅釉、青花瓷
甚适于心——永樂甜白釉、鮮紅釉、青花瓷

大型明代永樂青花碗的存世數量非常稀少,裝飾紋飾通常以上等钴料描繪而成。此件大碗外壁分别繪有折枝柿子、石榴、枇杷、桃紋,圍繞碗心繪制一圈纏枝蓮紋,碗心圓框内繪有雙扁菊紋,裝飾非常複雜。纏枝蓮以及四果紋的畫法流暢,枝蔓、葉莖繪畫灑脫。整體工藝精美,色澤鮮豔,紋飾設計别具巧思,造型端莊大氣,不失為永樂青花瓷的傑作。

明永樂 外鮮紅釉内青花勾蓮紋碗

尺寸:直徑11.4厘米,高5.8厘米

甚适于心——永樂甜白釉、鮮紅釉、青花瓷
甚适于心——永樂甜白釉、鮮紅釉、青花瓷
甚适于心——永樂甜白釉、鮮紅釉、青花瓷
甚适于心——永樂甜白釉、鮮紅釉、青花瓷

此件永樂外鮮紅釉内青花蓮紋碗侈口,口以下内收,底部較為豐滿,圈足。外壁為鮮紅釉,内壁口沿裝飾卷草紋一周,裡心雙圈内繪制有勾蓮一朵,青花呈色濃豔,有明顯蘇料鐵鏽斑痕迹。此碗燒造工藝極難,既要保證碗心内青花發色明豔,又要使外壁紅釉發出鮮紅色彩。青花與銅紅釉燒成的最佳溫度不同,兼具二者發色,必定要對窯溫有絕對精準的控制。

此碗乃傳世孤品,于已公開發表的公私藏中皆不見其蹤影,展現着明代永樂時期禦窯廠制瓷的巅峰水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