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自成入京42天,這42天裡他都幹了些啥?3件事把他送上絕路

雙鳌恰是鋼叉舉,八股渾如寶劍擎。隻怕釣鳌人設铒,捉将沸釜送殘生。——李自成

談起“大順皇帝”李自成,想必很多人一定不會陌生,他是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之一。從時間上來看,李自成從進入北京城到被殺,一共隻有42天。

要知道,李自成起義造反時,打出的口号是“均田免糧”,這很符合百姓的心願。可是,為何他入京42天後就草草收場了呢?

李自成入京42天,這42天裡他都幹了些啥?3件事把他送上絕路

一、李自成的發家史

李自成原本是明朝的一名士兵,但因為東林黨人鼓動崇祯皇帝“裁兵”,導緻他失業了。後來,李自成的家鄉又遭遇了大旱,再加上朝廷的苛捐雜稅,百姓的生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壓迫,使得起義爆發不斷。

李自成也是毅然加入到了起義軍當中,并且提出了“均田免賦”的口号,以此獲得百姓的支援。在這樣的口号之下,更多痛恨明朝的百姓加入到了其中,在經曆一番挫折之後,李自成終于率領起義軍攻破北京城,李自成也成就了帝位,開創了大順王朝。

初入京城的李自成很是風光,無論是威望還是權力都達到了鼎峰。可就是這樣的一副好牌,愣是被李自成以42天的作為打得稀爛。

很多人疑惑,李自成究竟是做了什麼,在入京僅僅42天後就被推翻?在翻閱大順王朝的這段曆史後,可以發現,李自成在這42天的作為當中,大緻有3件事直接将其送上了絕路。

李自成入京42天,這42天裡他都幹了些啥?3件事把他送上絕路

二、李自成的3件錯事

第一件事,是打砸搶燒,欺壓京城百姓。

照常理來看,李自成自己便是從苦難的泥潭中掙紮出來的,他應該最能體恤人民的疾苦。可是進京後的李自成非但沒有想辦法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反而将掠奪的手伸向了人民。

李自成剛剛進入京城時,人民是對他充滿期待的。借着一句“闖王來了不納糧”,李自成的名号在那個時代也算得上響亮,在那個饑荒與瘟疫并行的年代裡,人們都期待着這個“闖王”能夠給他們帶來一段平安幸福的生活。

而李自成剛剛進入京城的時候,也順應了人民的願望,他進城的時候,手下的軍隊不足兩萬人,并且受到嚴格的管理。根據李自成立的規矩,進城之後所有人不得掠奪百姓的财物,也不許搶掠城中的女子,一旦違反這些條款,任何人殺無赦。

在這樣的高壓下,李自成手下的士兵們自然不敢胡來,是以,在李自成的軍隊剛剛進城時,除了皇親國戚受到了一定的沖擊,普通百姓的生活幾乎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李自成入京42天,這42天裡他都幹了些啥?3件事把他送上絕路

京城的秩序安好,沒有出現燒殺搶掠與趁火打劫,人們還是按照之前的步調生活做工,連市場店鋪也與往日一樣照常開門。但是漸漸地,李自成軍隊内部的資金出現問題,而百姓們的噩夢也就開始了。

雖然李自成是從民間走出來的起義者,他手下的士兵們大多也曾是農民,但說到底這些人并不是為了人民而戰,此時此刻自然也不會将群眾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們中的一大批人甚至認為自己作為起義軍便高百姓一等。

是以,自李自成19日進入紫禁城後,27日他手下的部隊便再也按捺不住,露出了真實面目。這些人為了能夠得到更多的錢财,開始大量掠奪普通百姓的财産,欺壓民女,甚至将手中的武器對準無辜的群衆,百姓們對“闖王”的信任也就此灰飛煙滅。

第二件事,是搜刮前臣,并施以酷刑。

李自成手下的小兵之是以開始肆無忌憚地對百姓下手,自然不是因為他們不畏懼李自成定下的規矩,而是因為起義軍的高層帶頭破壞了規矩,最先伸出了掠奪之手。

在封建社會中,普通百姓往往都生活在最底層,即使李自成手下的小兵肆意妄為,但搜刮來的資金與糧食也完全不夠填補軍隊的缺口,李自成認為想要真正獲得大量的資金,還得從前朝的官員身上下手。

李自成入京42天,這42天裡他都幹了些啥?3件事把他送上絕路

27日開始,起義軍便開始大量抓捕明朝的官員,為了争奪資金四處抄家,起義軍定下規矩:明朝官員若是中堂以上的職位,便要繳納助饷十萬,任職部院京堂錦衣的官員則要分别納饷七萬、五萬和三萬,道科吏部交納份額五萬到三萬不等,翰林按官職交納數額分别為三萬、兩萬、一萬,部屬以下的官員也要交納上千的助饷。

當然,不是李自成定下規矩,這些官員就會乖乖交錢,不過面對那些不願交納的人,李自成也有自己的辦法。他的部下劉宗敏制作了五千件夾棍,這種夾棍由木頭制成,每一根木頭都有棱有角,并将這些木棍用釘子連接配接在一起,經受此刑法的人最終手骨都會斷成幾節。

不過,被抓來用刑的不僅僅隻有不願給錢的人,若是交的數額令李自成不滿意,也逃不過酷刑的伺候,一些官員明明已經捐出了上萬的資金,卻依然被折磨得死去活來,直到他們同意再捐出兩三萬才得以解脫。

李自成這一系列操作頓時使得整個京城籠罩在一片恐懼之中,普通的群眾被李自成手下的小兵欺壓,而曾經的高官也難逃李自成的酷刑。

根據史料記載,李自成進京之後前前後後從前朝官員手中搜出了七千萬兩白銀,可這白花花的銀子最終沒能使李自成在京城站穩腳跟。

李自成入京42天,這42天裡他都幹了些啥?3件事把他送上絕路

第三件事,是沉迷享樂,得罪吳三桂。

踏入紫禁城的李自成既沒有馬上黃袍加身,着手處理前朝遺留的問題,也沒有犒勞兄弟,論功行賞,反而是被其他事情吸引去了注意力。

在李自成攻進後宮之前,明朝末代的皇後和嫔妃已經成為了明朝的陪葬,如今還在後宮活動的無非隻是一些前朝剩下的宮女,可李自成與他的部下卻起了歹心,這一念直接葬送了他們的未來。

面對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眼饞于這片江山的并不僅僅隻有李自成,此時清軍浩浩蕩蕩的人馬正守在關外,而把守山海關的人便是著名的吳三桂。

可以說,李自成如今可以大搖大擺地進入紫禁城,準備自封為王,在背後少不了吳三桂的功勞,可是此時的李自成和他的手下早已目中無人。李自成覺得,既然紫禁城都已經被自己裝入囊中,那麼這城中的财寶佳人自然也全都是自己的戰利品,于是,他們開始如強盜般地瓜分這一切。

李自成看上了相貌美麗的窦美儀,而他的一個手下看上了一名名叫陳圓圓的女子。若這些女子都沒有什麼身世背景,也許這件事并不會成為曆史的一個轉折,可這個陳圓圓并不簡單。

李自成入京42天,這42天裡他都幹了些啥?3件事把他送上絕路

陳圓圓是吳三桂的愛妾,當時吳三桂正在李自成的招降與清軍的交涉之間搖擺不定,陳圓圓和吳三桂的其他家人都成為了李自成的人質。

原本隻要吳三桂歸降,李自成放人,山海關的危機就此便可以化解,可誰知他的手下卻看上了陳圓圓,這使吳三桂怒火中燒,最終将清軍引入了山海關。

當然,如果将李自成所有失敗的原因都歸結于沒有安置好陳圓圓自然有失偏頗。其實,李自成手下的軍隊并不是完全無法抵禦清軍的進攻,隻是當時的李自成以為自己已經坐穩了王位,隻差一個登基儀式,于是根本就沒把中心放在處理清軍上,大概李自成自己也不會想到,自己辛辛苦苦起義15年,最終卻因為一時疏忽而功虧一篑。

李自成入京42天,這42天裡他都幹了些啥?3件事把他送上絕路

三、不一樣的李自成

當然,李自成也不是一無是處,根據一些史書的記載,李自成在坐上龍椅後非常的親民,走訪老百姓時,都依然是穿着樸素。同時,他的身上也絲毫沒有官僚氣息,在和百姓交談時都是噓寒問暖,談笑風生的。

他還一度推行了“三年免糧”的激勵政策,甚至慷慨大方地把戰時逃亡地主們留下的土地,都盡數分給了農民,以至于在當時,都有“大順王朝之下再無暴民”這樣的說法。楊世聰曾是李自成的對手,即使是他,在這一方面都對李自成有着很高的評價。

與此同時,在李自成短短42天的任職期内,農民軍管制下的周邊區域,“吏不敢舞文,民不敢犯禁,邑甚安之”,也算是一片清明了。

另外,李自成一上任就摒棄了明朝腐敗不堪的廠衛制度,将宮中的太監人數一再壓縮。

是以,李自成并非真的在上任後就一事無成,相反,在某些方面,他的表現也算是可圈可點了。隻是,作為一個統治者而言,他的眼界應該要放得更長遠、更開闊些,戰略如果失誤,戰術再好也隻是白費心機。

總的來說,李自成如果是一個封疆大吏或者是一省的巡撫,他或許可以做得不錯。不過,在當皇帝方面,他的能力還差了幾許,用現在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便是一個立體的李自成,讓人恨,又讓人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