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牧豎捕狼,清·蒲松齡《聊齋志異》

作者:平平靜靜哒

牧豎捕狼(牧童與狼)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

【原文】

兩牧豎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謀分捉之。

各登一樹,相去數十步。

少頃,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

豎于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号且爬抓。

其一豎又在彼樹緻小狼鳴急;狼辍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跑号如前狀。

前樹又嗚,又轉奔之。

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複,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動。

豎下視之,氣已絕矣。

今有豪強子,怒目按劍,若将搏噬;為所怒者,乃阖扇去。豪力盡聲嘶,更無敵者,豈不暢然自雄?不知此禽獸之威,人故弄之以為戲耳。

【今譯】

兩個牧童,入山,走在山裡發現了一個狼窩,窩裡有兩隻小狼崽。

兩個牧童商量每人捉一隻小狼崽,各自分頭爬上了一棵樹,這兩棵樹相距大約幾十步遠。

一會兒,大母狼回來了,到窩裡一看,發現兩隻小狼崽不見了,大母狼于是非常着急,神情慌裡慌張。

一個牧童在樹上用力扭小狼的蹄子和耳朵,故意讓小狼大聲嗥叫。

大狼聽到小狼的叫聲,仰起頭尋找,擡頭一看,狂怒地撲奔到樹下,抱着樹幹嚎叫着又抓又爬,狂叫不已。

這時候,另一個牧童又在另外一棵樹上也扭着小狼,設法讓另一隻小狼痛号,把小狼崽弄得急叫。

大狼聽到另外一隻小狼的嚎叫聲,辍聲四顧,停止舉動,到處張望,這才發現它的另一隻小狼在那一棵樹上,于是就顧不得這邊的狼崽,丢下這個,轉而匆促地從這顆樹下急奔到那顆樹下,嚎叫爬抓,連抓帶嚎和方才一樣。

誰知,前一棵樹上的牧童又讓小狼崽哀号,大狼又急忙轉身撲奔過去。

就這樣,大狼嘴裡沒有停止過嚎叫,口中不停地号叫;腳下沒有停止過奔跑,爪子不停地爬抓,跑來跑去,來來回回奔跑了總有幾十趟,腳步跑得逐漸地慢了,嚎叫的聲音也逐漸弱了,後來,就氣息微弱,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僵躺在地上,過了好久,都不動彈。

兩個牧童從樹上爬下來,湊近細看,這隻大狼已經氣絕身亡。

現在有些豪強家的子弟動不動就氣勢洶洶,橫眉豎眼地舞槍弄劍,好像要把人吃掉似的。而那些逗他們發怒的人,卻關上門走了。這些子弟們聲嘶力竭地叫喊,更認為再也沒有敵過他們的,于是便以為自己是威風凜凜的英雄了。可他們不知道這種如同禽獸的威風,不過是人們故意戲弄他們取樂罷了。

【賞析】

這兩個聰明的牧童,開動腦筋采用疲勞戰術,利用自己的智慧使兇狠強大的大狼陷于瘋狂的狀态,使它疲于奔命,力竭氣絕而死,牧童終于赢得了勝利。

這種戰術對于打擊敵人确實有一定的作用。

它啟示我們,智慧的重要性,凡事要勤于動腦。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文中的大母狼雖然是兇殘的動物,但它作為兩隻幼狼崽的母親,在它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母愛卻是令人感動的,盡管它是隻母狼,但母愛永遠是偉大的,值得贊美的,利用母狼的母愛天性而殺害狼,又讓人讀完之後覺得有些于心不忍,這樣看來,牧童的行為又過于殘忍。

牧豎捕狼,清·蒲松齡《聊齋志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