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馬懿心生一計,借刀殺人,張郃命休矣

作者:小刀三國

關于張郃的死,《魏略》有詳細的記載: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發,矢中郃髀。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馬懿心生一計,借刀殺人,張郃命休矣

張郃

話說是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兵鋒直指祁山,以木牛流馬運輸糧草,曹叡派遣司馬懿,率領張郃、郭淮、費曜等人前往抵禦,魏蜀雙方爆發了鹵城之戰。此前司馬懿和張郃對如何抵禦蜀軍也曾發生過争執,諸葛亮退還祁山後,司馬懿指令張郃出兵追擊,張郃說道:兵法雲,圍攻城池一定要開個出口,退卻的軍隊切莫再追。

老實說,張郃說的很有道理,但是司馬懿不從,強行指令張郃追殺蜀軍,果然,諸葛亮在木門谷居高臨下設伏,張郃一到,蜀軍萬箭齊發,流矢射中了張郃的右腿,張郃陣亡。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馬懿心生一計,借刀殺人,張郃命休矣

諸葛亮

以上的《魏略》的記載,但陳壽的《三國志》裡面,是沒有說是司馬懿讓張郃去追擊的,并沒有交代張郃出兵追殺的原因,但第四次北伐确實是司馬懿全權指揮的,司馬懿和張郃關于戰役的打法還是存在不同意見的,因而相對來說,魏略的記載應該是更為可信的。

事實是,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确實把張郃幹掉了。有人要問了,張郃有這麼厲害嗎,司馬懿難道真的要有意捉弄害死張郃嗎,來看看三國人物對張郃的評價,你就會明白了。

陳壽評價說:郃識變量,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曹操評價說: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

魚豢評價說:淵雖為都督,劉備憚郃而易淵。

連曹操都把他比作韓信,陳壽同樣說連諸葛亮也怕張郃,魚豢更是說劉備也怕張郃。這三個人合起來評價,張郃絕對是一員曹魏良将。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馬懿心生一計,借刀殺人,張郃命休矣

司馬懿

自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投靠曹操之後,前前後後張郃效忠了曹魏達30年之久,不管從資曆上,還是經驗上,都是一個很有話語權的人。值得注意的是,曹仁、夏侯淵、張遼、樂進、于禁、徐晃、夏侯尚、夏侯惇等等一大批曹魏死忠的武将都已經死絕了,而唯獨張郃還在。

很顯然,張郃的存在,日後一定會對司馬氏篡權形成威脅,更何況張郃是員沙場宿将,而且是有兵權在手的,萬一帶着天子割據一方或者把守京城,都是對篡位非常不利的。這便是司馬懿想“借刀殺人”除掉張郃的重要原因。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馬懿心生一計,借刀殺人,張郃命休矣

曹叡

這一幕影視劇《軍事聯盟》也着重刻畫了,其實是很有道理的。司馬懿想要除掉張郃,最好的時機就是在戰場上,畢竟張郃是武将,不打仗的話,怎麼以“莫須有”的罪名除掉呢。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司馬懿和張郃同樣在外打仗,而且司馬懿是張郃的直屬上級,司馬懿完全可以借助諸葛亮的手,或者說蜀軍的手,刻意讓張郃去打有風險的仗,張郃不從命也不行呀,張郃要是不聽從,司馬懿也可以去皇帝面前參奏一本,張郃死了,司馬懿也可以說他為國捐軀,然後貓哭耗子。不得不說,司馬懿實在是高手,心生一計,借刀殺人。論政治手段,張郃真的就像韓信,太耿直玩不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