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這部電影走出影院時,忽然很想給爸媽打個電話,和他們聊上幾句,聊聊爺爺外公的過世,聊聊他們如果遇上電影裡的情況希望我怎麼做,聊聊東西方面對死亡的不同态度。可惜時間太晚了,他們應該已經休息了,于是放棄了這個念頭,寫了這篇推文。這部電影讓我意識到,關于“父母是隔在我們與死亡之間的一道簾子”這件事,可能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像在中國感受那麼深。
中國的孩子除了在懵懂無知的時候被父母帶到葬禮,大多數都從沒直面過爺爺奶奶外婆外公輩的過世和葬禮,當他們得知老人過世這件事的時候,通常事情已經過去很久了。因為父母們覺得老人年紀大了,離開是必然的,而孩子們還有很長的人生,不能耽誤學習或者工作。是以,對孩子們來說,爺爺奶奶是憑空消失的人,當某一天非常強烈地想要和他們通話、視訊的時候,父母輕描淡寫的告訴你:“他/她已經不在了,當時你很忙/怕你難過,是以就沒有通知你。”彷佛隔了很久再來說這件事,大人們不再難過了,孩子們就不會難過了一樣。
《别告訴她》這部電影選取了一個在中國家庭非常非常普遍的事作為切入點,來探讨東西方文化對死亡的不同态度。這個切入點就是當家裡的老人得了重病時日無多時,究竟是該告訴她真相,讓她盡情地去完成自己臨終前的願望,盡量不留遺憾地告别這個世界;還是隐瞞真相粉飾太平,避免老人擔憂焦慮,讓她平平靜靜走完最後的時光。影片中選擇的也是大多數中國家庭選擇的,就是隐瞞真相,盡量全家人團聚到一起,陪伴老人度過最後的時光。
奶奶的兩個兒子在二十多年前分别出國定居,長子在日本、次子在美國,留在國内的奶奶一直和自己的妹妹以及妹妹的子女們照顧。在一次體檢中奶奶查出癌症晚期,醫生診斷生命隻剩下三個月的時間,接到消息的兒子、兒媳、孫子、孫女們決定回國探望奶奶,最後一次全家團圓。為了讓全家回國這件事顯得合理,他們打算為長孫與相識三個月的女友舉辦一場婚禮,以婚禮的名義回國。
影片在金球獎上獲得了喜劇片最佳女主角後,被各種公衆号炒得很火,然而國内遲遲未能上映,吊足了觀衆的胃口、提升了對影片的期待值。真正到影院看了全片後,個人感覺其實并沒有各大公衆号誇得那麼神,雖然一直打着探讨東西文化差異的旗幟,其實當中關于東西文化差異的部分非常單薄,反而是對于中國文化,尤其是東北地區的一些文化,講的很真實。
奶奶晨練得“嘿哈”,比莉走出機場攬活的計程車司機,喧鬧喜慶中西結合的結婚典禮,拜祭爺爺時關于祭品的小算盤,還有飯桌上親戚之間暗暗的你來我往,送别時拍着計程車門不願放開的收,看着真的是又熟悉又搞笑又催淚。影片結尾,奶奶确診後六年依然健康地活着,能跑能跳。直到最後我也沒想明白,我們究竟該怎麼面對即将到來死亡以及親人即将到來的死亡,對我自己來說,我希望可以像《臨終筆記》裡面的砂田先生一樣,從容的完成自己的臨終願望、安排告别式、葬禮等事項,親手為自己的人生畫上句點。可是,對于父母來說,也許瞞着也未必就是錯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