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4年葉劍英身體告急,中央已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出手

作者:影中紀實
1984年葉劍英身體告急,中央已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出手
1984年葉劍英身體告急,中央已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出手

鐘南山

文 | 影中紀實

編輯 | 影中紀實

1984年1月10日,開國十大元帥之一的葉劍英肺部感染發炎,生命危在旦夕。為了拯救這位偉大元帥的性命,中央緊急從廣東找到聲名鵲起的呼吸病醫生——鐘南山!

當時剛初出茅廬的鐘南山就接到這樣一個重大的任務,那麼他能夠順利完成嗎?

1897年出生的葉劍英可謂是半生戎馬。曾追随孫中山先生投身革命,後來見到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洞悉蔣介石狼子野心後秘密加入中國共産黨。

葉劍英元帥先後參加國内革命戰争、紅軍長征、抗日戰争以及解放戰争等大大小小數百場戰役,在戰鬥中屢次帶傷指揮,在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因而在身體上留下了不小的暗疾。

1984年葉劍英身體告急,中央已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出手

新中國成立後,葉劍英的身體一直不算好。随着年齡的增長,那些曾經在戰争時遺留下的暗疾開始一步一步侵蝕着他的身體,與葉劍英朝夕相伴的警衛員率先發現了元帥身上的變化。

1979年,82歲的葉劍英時常走路不穩、身體總會莫名地哆嗦,患病頻率明顯增加。這些出現在老元帥身上的狀況,警衛員是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出于對元帥身體的擔憂,警衛員立刻将此事彙報給鄧小平。

鄧小平從警衛員口中得知老元帥的現狀後,立刻就引起了高度重視。因為曾經為新中國立下赫赫功勞的老一輩革命家先後病逝,黨中央對于一些高層上司的身體狀況十分重視,因為他們每個人都中華民族的“瑰寶”。

1984年葉劍英身體告急,中央已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出手

鄧小平親自找到葉劍英,希望他能夠到醫院進行系統、全面的檢查。奈何葉劍英元帥心系國家,必須到中央軍委組織日常工作,可以說是日理萬機,難以抽出時間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

是以,鄧小平在通過組織上的商議後找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将中南海保健組改為中央保健委員會,定期派遣專業醫師對中央上司高層進行身體檢查。這樣既不耽誤葉劍英元帥的日常工作,又能對他身體進行監控。

中央保健委員會的醫師在對葉劍英的身體進行檢查後,果然發現他的身體有大問題!

1984年葉劍英身體告急,中央已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出手

即便葉劍英元帥已經80多歲高齡,但身體的免疫力明顯比同齡人差很多,經常一點點氣候變化就能引起感冒發燒。原本感冒發燒對于普通人來說隻要吃一些特效藥很快就能治愈,但到了葉劍英元帥身上卻完全不同,吃藥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會引起一系列并發症。

醫生對于葉劍英身上的症狀毫無頭緒,雖然知道他的身體有問題,但當時國内并沒有相關的确診病例,無法給出準确的醫學署名與治療方法。

然而,葉劍英元帥對于身上發生的狀況卻沒有絲毫的在意,他甚至笑着安慰照顧自己的醫生,說道:“要不了命的病嘛,人老了都是要生病的,沒什麼大不了的嘛。”看着豁達的葉劍英,醫生心中萬分難過,但葉劍英依舊笑着說到:“我身上可能患上了疑難雜症,但找不到原因,也沒有一個名字,不如我來給他起一個名字吧,就叫‘難治之症’吧。”

1984年葉劍英身體告急,中央已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出手

保健委委員會的醫護人員看着老元帥強忍着病痛折磨依舊樂觀開朗,雖然不好多說什麼,但依舊被淚水打紅了眼眶。

經過醫療專家組對葉劍英進行多次全身檢查後,結合國際病例研究後得出結論,葉劍英患上了“帕金森氏病”,這種疾病雖然不會立刻緻人死亡,但會減弱人體的免疫系統,進而引起一些感冒、發燒等疾病。

在葉劍英身上确診“帕金森氏病”後,醫護人員隻能通過打針打點滴來進行治療,是以葉劍英元帥晚年經常要與針管打交道。

普通人在患上疾病後,基本上都會産生一種悲觀情緒,但這種情緒卻從來沒有發生在葉劍英身上,依舊每天樂觀的接受醫護人員的治療,甚至還經常給身邊照顧他的護士背誦一些古詩來緩解壓他們抑悲觀的情緒。

1984年葉劍英身體告急,中央已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出手

80多歲的老人身體血管非常脆弱,一旦稍微用力過度就會出現嚴重的出血。有一天,醫護人員在給葉劍英紮針打點滴時,表現的十分緊張,為此葉劍英笑着對護士說:“唐代詩人杜甫的詩我非常喜歡,不如趁着趁着閑暇給你背一首《聞官兵收河南河北》,你聽聽怎麼樣?”

葉劍英說罷便開始認真背誦這首脍炙人口的古詩,護士聽着老元帥的詩詞聲,漸漸舒緩了緊張的情緒,溫柔的将針管紮近老人的血管中。

除了“帕金森氏病”折磨着葉劍英,曾經在戰場上留下的暗疾也總會在陰雨天氣發作,刺骨的疼痛一直伴随着老人的晚年。

即便如此,葉劍英卻絲毫沒有在意身上的疼痛,将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工作當中,似乎在建設祖國的工作中能夠讓他忘記身上一切病痛。是以葉劍英也總會對身邊的從業人員說:“每次在工作的時候,身體就會感覺舒服很多。”

1984年葉劍英身體告急,中央已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出手

1983年11月9日,正在家中吃晚飯的葉劍英突覺身體不舒服,随即家人聯系到了中央保健委員會的從業人員,并對葉劍英做了一次全身檢查。經過醫護專家診斷後發現,葉劍英患上的是“急性高側壁小竈心肌梗塞”,通俗來講就是“心梗”。

就在醫療保健專家準備給葉劍英元帥商定治療對策時,卻突然發現他因為“心梗”引起了肺部發炎。

為了能夠及時對葉劍英的病情進行有效治療,中央軍委副主席楊尚昆向中央彙報了葉劍英的病情,彙報結束後,楊尚昆向中央保健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王敏清下達重要指令:醫療組全力做好葉劍英的搶救醫療工作!

1984年葉劍英身體告急,中央已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出手

随後王敏清便和一些醫療專家住進了葉劍英在西山的家中,為老元帥晝夜不眠的搶救工作。在經過長達半個月的時間,葉劍英的病情終于穩定了,可他身上的并發肺炎卻依舊沒有好轉。

為了能夠治療葉劍英嚴重的肺部發炎,中央保健委員會成員經過商議後,将目光盯上了遠在廣東聲名鵲起的一位醫生身上,那位醫生就是日後獲得新中國最高榮譽獎章“共和國勳章”的鐘南山!

鐘南山出生于1936年,他的父親是我國著名的兒科醫生鐘世藩,母親廖月琴則是廣東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創始人之一。

1984年葉劍英身體告急,中央已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出手

1946年,鐘世藩被國民黨政府任命為廣州中央醫院院長。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國民黨提着13萬美元現金找到鐘世藩,希望他能夠跟随國民黨一起逃往台灣。但鐘世藩斷然拒絕了國民黨的要求,冒着生命危險依舊将全家安排在廣州繼續兒科一線工作。

新中國成立以後,鐘世藩将廣州中央醫院全部财産移交給了國家,并且默默地奮鬥在為中國兒科醫學做着貢獻。

鐘世藩對于鐘南山的影響可以說是巨大的,鐘南山完全繼承了父親的高風亮節和嚴正作風。因為父母都是中國著名的醫學泰鬥,是以長大以後的鐘南山也在醫學領域越走越遠。

1956年,鐘南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醫學院。原以為鐘南山會在畢業後會進入醫院從事醫療工作,結果他卻決定留校任教,将所學的知識繼續傳授給他人。

1984年葉劍英身體告急,中央已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出手

醫生最好的知識來源于臨床實驗,但作為一名助教的鐘南山顯然缺少很多臨床手術的機會。作為一名醫科大學畢業的鐘南山,曾有10年時間沒有參與過醫療工作,甚至還做過勞工,被安排燒鍋爐。

35歲前鐘南山庸庸碌碌一事無成,甚至從北京回到廣東見到父親後,遭到了父親的嫌棄。回到廣東後的鐘南山與父親閑聊時,父親問到:“南山,今年你多大了?”

鐘南山回複到:“35了。”父親長長歎了一口氣,沉重的哀歎到:“都35了,真可怕啊!”

35歲的鐘南山意識到了父親的歎息代表什麼意思,此刻的他如鲠在喉、坐卧不安。是的,鐘南山35歲之前卻依舊一事無成,完全辜負了父母對自己的期望,更是辜負了兒時對人生的夢想。

1984年葉劍英身體告急,中央已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出手

經過與父親的短暫相聚後,鐘南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從此走出了一條康莊大道!最終成為中國百姓的“守護神”!

經過反思之後,鐘南山選擇到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進行工作,在臨床一線工作時鐘南山學到了很多在學校不曾學習的知識,同時也發現了很多問題。

鐘南山發現中國醫院最大的問題則是對于呼吸道疾病不重視,但呼吸道疾病對于中國百姓來說,則是威脅最大的一種疾病。

于是在廣州第四人民醫院的幫助下,加入到了支氣管炎防治小組,重點突破呼吸道疾病難題。正是此番經曆,讓鐘南山最終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專攻呼吸科領域。

1984年葉劍英身體告急,中央已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出手

1979年,國内的呼吸道疾病研究陷入到了瓶頸階段,為此,43歲的鐘南山遠赴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呼吸系進行深造。

鐘南山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其實英語成績并不算太好。據鐘老的回憶,當年他在參加留學生資格考試時,英語隻考了52.5分,甚至還沒到及格線。結果那年過線分數為45分,是以鐘南山順利地通過了留學生資格考試,并遠赴英國留學。

在英國的學習生涯可以說非常困難,因為在當時,公派留學生的生活費一個月隻有6英鎊,而剪一次頭發就需要12英鎊。經濟上的困難對于鐘南山來說尚可以克服,畢竟一些生活用品完全可以從國内買到,最讓他頭疼的則是語言上的不通。

1984年葉劍英身體告急,中央已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出手

起初鐘南山的英文水準非常差,是以他就拿有限的生活費全部購買英文錄音帶,每天都通過錄音帶來練習英文口語。鐘南山經過刻苦的學習英文口語後,短短半年時間就能和當地人無障礙溝通。

除此之外,擺在鐘南山面前最大的難題是他的英國導師。

鐘南山初來乍到英國時,他的英國導師弗蘭裡教授直接寫信告訴他:根據英國的法律,中國 資醫生格不被承認的,是以你無法參與臨床工作,隻允許參觀實驗室與病床,同時不能留在英國2年,隻被允許待8個月。

鐘南山收到弗蘭裡教授的信後,并沒有表現太多的氣餒。因為他本就不願意在英國待那麼長時間,隻要知識學到手,肯定要回到祖國的。

面對導師的質疑,鐘南山隻是以最刻苦的學習來回答他。八個月時間到了,鐘南山通過一次次實驗證明自己的實力,以至于弗蘭裡教授找到中南上并告訴他:“你做的實驗報告太好了!我要把它介紹到英國醫學委員會發表。隻要你想留在英國,愛待多久就待多久!”

1984年葉劍英身體告急,中央已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出手

得到導師的肯定後,鐘南山在英國學習了兩年時間,共發表了7篇關于呼吸道的學術文章,引起了全球醫學界的轟動,并獲得了英國倫敦大學“榮譽學者”的稱号。

學成之後的鐘南山選擇回到國内,他的導師弗蘭裡教授極力挽留數次,鐘南山卻表示:“國家這麼困難還給我們機會出去留學,從來沒想過不回來。”于是便回到國内從事呼吸疾病的醫療工作。

1984年7月,葉劍英病情惡化,其中對葉劍英生命威脅最大的就是肺部發炎,嚴重的肺炎讓葉劍英呼吸困難,于是中央保健委下令,不惜一切代價找到鐘南山來為葉劍英進行搶救工作!

1984年葉劍英身體告急,中央已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出手

于是王敏清急電廣東省衛生廳,請他們迅速找到鐘南山,并前往北京為葉劍英元帥治療。

當鐘南山接到廣東省衛生廳的通知後,甚至連考慮的時間都沒有,直接坐上了從廣州到北京的專機。

當鐘南山抵達醫院之後,便直接對葉劍英元帥進行了長時間的搶救工作。

随後在1984年8月10日,在鐘南山與保健委的醫護人員的努力下,葉劍英的病情逐漸穩定。經過兩個月的恢複,葉劍英的生命又延續了兩年多。

1984年葉劍英身體告急,中央已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出手

經過此次搶救,葉劍英身體逐漸恢複了部分健康。從昏迷中清醒過來後,葉劍英元帥依舊将時間投入到了他所熱愛的建設祖國當中。一些老革命同志到醫院看望他時,用了8個字來概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986年10月22日淩晨,葉劍英因為身體技能衰竭,最終病逝于北京的醫院當中。

葉劍英同志去世了,但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卻被傳承了下來,而鐘南山就是他精神的傳承者之一。

當中國面臨非典時,鐘南山挺身而出,在抗擊非典一線連續工作38個小時不曾休息。當中國再次面對更可怕的新冠疫情時,84歲的鐘南山成為了最美逆行者,毅然乘坐上了前往武漢的列車。

1984年葉劍英身體告急,中央已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出手

鐘南山既有國士的擔當,又有戰士的勇猛。

浩浩中華,文明流長!泱泱中國,精神永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