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4年叶剑英身体告急,中央已备好追悼会,危急时刻钟南山出手

作者:影中纪实
1984年叶剑英身体告急,中央已备好追悼会,危急时刻钟南山出手
1984年叶剑英身体告急,中央已备好追悼会,危急时刻钟南山出手

钟南山

文 | 影中纪实

编辑 | 影中纪实

1984年1月10日,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肺部感染炎症,生命危在旦夕。为了拯救这位伟大元帅的性命,中央紧急从广东找到声名鹊起的呼吸病医生——钟南山!

当时刚初出茅庐的钟南山就接到这样一个重大的任务,那么他能够顺利完成吗?

1897年出生的叶剑英可谓是半生戎马。曾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后来见到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洞悉蒋介石狼子野心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叶剑英元帅先后参加国内革命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等大大小小数百场战役,在战斗中屡次带伤指挥,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因而在身体上留下了不小的暗疾。

1984年叶剑英身体告急,中央已备好追悼会,危急时刻钟南山出手

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的身体一直不算好。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曾经在战争时遗留下的暗疾开始一步一步侵蚀着他的身体,与叶剑英朝夕相伴的警卫员率先发现了元帅身上的变化。

1979年,82岁的叶剑英时常走路不稳、身体总会莫名地哆嗦,患病频率明显增加。这些出现在老元帅身上的状况,警卫员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出于对元帅身体的担忧,警卫员立刻将此事汇报给邓小平。

邓小平从警卫员口中得知老元帅的现状后,立刻就引起了高度重视。因为曾经为新中国立下赫赫功劳的老一辈革命家先后病逝,党中央对于一些高层领导的身体状况十分重视,因为他们每个人都中华民族的“瑰宝”。

1984年叶剑英身体告急,中央已备好追悼会,危急时刻钟南山出手

邓小平亲自找到叶剑英,希望他能够到医院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奈何叶剑英元帅心系国家,必须到中央军委组织日常工作,可以说是日理万机,难以抽出时间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因此,邓小平在通过组织上的商议后找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将中南海保健组改为中央保健委员会,定期派遣专业医师对中央领导高层进行身体检查。这样既不耽误叶剑英元帅的日常工作,又能对他身体进行监控。

中央保健委员会的医师在对叶剑英的身体进行检查后,果然发现他的身体有大问题!

1984年叶剑英身体告急,中央已备好追悼会,危急时刻钟南山出手

即便叶剑英元帅已经80多岁高龄,但身体的免疫力明显比同龄人差很多,经常一点点气候变化就能引起感冒发烧。原本感冒发烧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吃一些特效药很快就能治愈,但到了叶剑英元帅身上却完全不同,吃药非但没有好转,反而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医生对于叶剑英身上的症状毫无头绪,虽然知道他的身体有问题,但当时国内并没有相关的确诊病例,无法给出准确的医学署名与治疗方法。

然而,叶剑英元帅对于身上发生的状况却没有丝毫的在意,他甚至笑着安慰照顾自己的医生,说道:“要不了命的病嘛,人老了都是要生病的,没什么大不了的嘛。”看着豁达的叶剑英,医生心中万分难过,但叶剑英依旧笑着说到:“我身上可能患上了疑难杂症,但找不到原因,也没有一个名字,不如我来给他起一个名字吧,就叫‘难治之症’吧。”

1984年叶剑英身体告急,中央已备好追悼会,危急时刻钟南山出手

保健委委员会的医护人员看着老元帅强忍着病痛折磨依旧乐观开朗,虽然不好多说什么,但依旧被泪水打红了眼眶。

经过医疗专家组对叶剑英进行多次全身检查后,结合国际病例研究后得出结论,叶剑英患上了“帕金森氏病”,这种疾病虽然不会立刻致人死亡,但会减弱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引起一些感冒、发烧等疾病。

在叶剑英身上确诊“帕金森氏病”后,医护人员只能通过打针输液来进行治疗,所以叶剑英元帅晚年经常要与针管打交道。

普通人在患上疾病后,基本上都会产生一种悲观情绪,但这种情绪却从来没有发生在叶剑英身上,依旧每天乐观的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甚至还经常给身边照顾他的护士背诵一些古诗来缓解压他们抑悲观的情绪。

1984年叶剑英身体告急,中央已备好追悼会,危急时刻钟南山出手

80多岁的老人身体血管非常脆弱,一旦稍微用力过度就会出现严重的出血。有一天,医护人员在给叶剑英扎针输液时,表现的十分紧张,为此叶剑英笑着对护士说:“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我非常喜欢,不如趁着趁着闲暇给你背一首《闻官兵收河南河北》,你听听怎么样?”

叶剑英说罢便开始认真背诵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护士听着老元帅的诗词声,渐渐舒缓了紧张的情绪,温柔的将针管扎近老人的血管中。

除了“帕金森氏病”折磨着叶剑英,曾经在战场上留下的暗疾也总会在阴雨天气发作,刺骨的疼痛一直伴随着老人的晚年。

即便如此,叶剑英却丝毫没有在意身上的疼痛,将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似乎在建设祖国的工作中能够让他忘记身上一切病痛。所以叶剑英也总会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每次在工作的时候,身体就会感觉舒服很多。”

1984年叶剑英身体告急,中央已备好追悼会,危急时刻钟南山出手

1983年11月9日,正在家中吃晚饭的叶剑英突觉身体不舒服,随即家人联系到了中央保健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并对叶剑英做了一次全身检查。经过医护专家诊断后发现,叶剑英患上的是“急性高侧壁小灶心肌梗塞”,通俗来讲就是“心梗”。

就在医疗保健专家准备给叶剑英元帅商定治疗对策时,却突然发现他因为“心梗”引起了肺部炎症。

为了能够及时对叶剑英的病情进行有效治疗,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向中央汇报了叶剑英的病情,汇报结束后,杨尚昆向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敏清下达重要指令:医疗组全力做好叶剑英的抢救医疗工作!

1984年叶剑英身体告急,中央已备好追悼会,危急时刻钟南山出手

随后王敏清便和一些医疗专家住进了叶剑英在西山的家中,为老元帅昼夜不眠的抢救工作。在经过长达半个月的时间,叶剑英的病情终于稳定了,可他身上的并发肺炎却依旧没有好转。

为了能够治疗叶剑英严重的肺部炎症,中央保健委员会成员经过商议后,将目光盯上了远在广东声名鹊起的一位医生身上,那位医生就是日后获得新中国最高荣誉奖章“共和国勋章”的钟南山!

钟南山出生于1936年,他的父亲是我国著名的儿科医生钟世藩,母亲廖月琴则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

1984年叶剑英身体告急,中央已备好追悼会,危急时刻钟南山出手

1946年,钟世藩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广州中央医院院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提着13万美元现金找到钟世藩,希望他能够跟随国民党一起逃往台湾。但钟世藩断然拒绝了国民党的要求,冒着生命危险依旧将全家安排在广州继续儿科一线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钟世藩将广州中央医院全部财产移交给了国家,并且默默地奋斗在为中国儿科医学做着贡献。

钟世藩对于钟南山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钟南山完全继承了父亲的高风亮节和严正作风。因为父母都是中国著名的医学泰斗,所以长大以后的钟南山也在医学领域越走越远。

1956年,钟南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原以为钟南山会在毕业后会进入医院从事医疗工作,结果他却决定留校任教,将所学的知识继续传授给他人。

1984年叶剑英身体告急,中央已备好追悼会,危急时刻钟南山出手

医生最好的知识来源于临床实验,但作为一名助教的钟南山显然缺少很多临床手术的机会。作为一名医科大学毕业的钟南山,曾有10年时间没有参与过医疗工作,甚至还做过工人,被安排烧锅炉。

35岁前钟南山庸庸碌碌一事无成,甚至从北京回到广东见到父亲后,遭到了父亲的嫌弃。回到广东后的钟南山与父亲闲聊时,父亲问到:“南山,今年你多大了?”

钟南山回复到:“35了。”父亲长长叹了一口气,沉重的哀叹到:“都35了,真可怕啊!”

35岁的钟南山意识到了父亲的叹息代表什么意思,此刻的他如鲠在喉、坐卧不安。是的,钟南山35岁之前却依旧一事无成,完全辜负了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更是辜负了儿时对人生的梦想。

1984年叶剑英身体告急,中央已备好追悼会,危急时刻钟南山出手

经过与父亲的短暂相聚后,钟南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从此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最终成为中国百姓的“守护神”!

经过反思之后,钟南山选择到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工作,在临床一线工作时钟南山学到了很多在学校不曾学习的知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钟南山发现中国医院最大的问题则是对于呼吸道疾病不重视,但呼吸道疾病对于中国百姓来说,则是威胁最大的一种疾病。

于是在广州第四人民医院的帮助下,加入到了支气管炎防治小组,重点突破呼吸道疾病难题。正是此番经历,让钟南山最终确定了自己的方向,专攻呼吸科领域。

1984年叶剑英身体告急,中央已备好追悼会,危急时刻钟南山出手

1979年,国内的呼吸道疾病研究陷入到了瓶颈阶段,为此,43岁的钟南山远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呼吸系进行深造。

钟南山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其实英语成绩并不算太好。据钟老的回忆,当年他在参加留学生资格考试时,英语只考了52.5分,甚至还没到及格线。结果那年过线分数为45分,所以钟南山顺利地通过了留学生资格考试,并远赴英国留学。

在英国的学习生涯可以说非常困难,因为在当时,公派留学生的生活费一个月只有6英镑,而剪一次头发就需要12英镑。经济上的困难对于钟南山来说尚可以克服,毕竟一些生活用品完全可以从国内买到,最让他头疼的则是语言上的不通。

1984年叶剑英身体告急,中央已备好追悼会,危急时刻钟南山出手

起初钟南山的英文水平非常差,所以他就拿有限的生活费全部购买英文磁带,每天都通过磁带来练习英文口语。钟南山经过刻苦的学习英文口语后,短短半年时间就能和当地人无障碍沟通。

除此之外,摆在钟南山面前最大的难题是他的英国导师。

钟南山初来乍到英国时,他的英国导师弗兰里教授直接写信告诉他:根据英国的法律,中国 资医生格不被承认的,所以你无法参与临床工作,只允许参观实验室与病床,同时不能留在英国2年,只被允许待8个月。

钟南山收到弗兰里教授的信后,并没有表现太多的气馁。因为他本就不愿意在英国待那么长时间,只要知识学到手,肯定要回到祖国的。

面对导师的质疑,钟南山只是以最刻苦的学习来回答他。八个月时间到了,钟南山通过一次次实验证明自己的实力,以至于弗兰里教授找到中南上并告诉他:“你做的实验报告太好了!我要把它介绍到英国医学委员会发表。只要你想留在英国,爱待多久就待多久!”

1984年叶剑英身体告急,中央已备好追悼会,危急时刻钟南山出手

得到导师的肯定后,钟南山在英国学习了两年时间,共发表了7篇关于呼吸道的学术文章,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轰动,并获得了英国伦敦大学“荣誉学者”的称号。

学成之后的钟南山选择回到国内,他的导师弗兰里教授极力挽留数次,钟南山却表示:“国家这么困难还给我们机会出去留学,从来没想过不回来。”于是便回到国内从事呼吸疾病的医疗工作。

1984年7月,叶剑英病情恶化,其中对叶剑英生命威胁最大的就是肺部炎症,严重的肺炎让叶剑英呼吸困难,于是中央保健委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找到钟南山来为叶剑英进行抢救工作!

1984年叶剑英身体告急,中央已备好追悼会,危急时刻钟南山出手

于是王敏清急电广东省卫生厅,请他们迅速找到钟南山,并前往北京为叶剑英元帅治疗。

当钟南山接到广东省卫生厅的通知后,甚至连考虑的时间都没有,直接坐上了从广州到北京的专机。

当钟南山抵达医院之后,便直接对叶剑英元帅进行了长时间的抢救工作。

随后在1984年8月10日,在钟南山与保健委的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叶剑英的病情逐渐稳定。经过两个月的恢复,叶剑英的生命又延续了两年多。

1984年叶剑英身体告急,中央已备好追悼会,危急时刻钟南山出手

经过此次抢救,叶剑英身体逐渐恢复了部分健康。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后,叶剑英元帅依旧将时间投入到了他所热爱的建设祖国当中。一些老革命同志到医院看望他时,用了8个字来概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86年10月22日凌晨,叶剑英因为身体技能衰竭,最终病逝于北京的医院当中。

叶剑英同志去世了,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却被传承了下来,而钟南山就是他精神的传承者之一。

当中国面临非典时,钟南山挺身而出,在抗击非典一线连续工作38个小时不曾休息。当中国再次面对更可怕的新冠疫情时,84岁的钟南山成为了最美逆行者,毅然乘坐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

1984年叶剑英身体告急,中央已备好追悼会,危急时刻钟南山出手

钟南山既有国士的担当,又有战士的勇猛。

浩浩中华,文明流长!泱泱中国,精神永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