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事:英雄的戰士,慈祥的母親,被敵人殺害的徐林俠和她的小兒女

作者:真誠永恒

徐林俠,又名麗芳,一九0五年出生在江蘇省邳縣的一個農民家庭。父母生了三個女兒,她最小。在宗教思想統治下的舊中國,沒有子嗣被認為是最大的不幸。她出生前,父母曾到處燒香許願,祈求老天爺給個兒子,以便傳宗接代,結果生下她,使全家極為失望。

故事:英雄的戰士,慈祥的母親,被敵人殺害的徐林俠和她的小兒女

她從幼年起,性格倔強,富有反抗精神。當母親為她纏足時,她極力反抗,白天裹好夜間放開,雖經遭痛責,但也無效,終于保持了一雙天足。父母在失去子嗣的希望後,轉而讓女兒讀書識字,以便将來支撐門戶。于是,她被送入縣立第一女子國小讀書。國小畢業後,又以優異成績考取了省立徐州第三女子師範。

徐州三女師在共産黨員吳亞魯等人的努力下,曾經是徐州早期傳播革命思想的中心。徐林俠閱讀《新青年》等進步刊物,初步接受了先進思想。随着思想覺悟的提高,她對摧殘婦女的舊禮教更為痛恨。

當她二十一歲時,一連接配接到家中三封為她議婚的信,她都嚴詞拒絕并劃破手指,用鮮血寫了“誓死不從”的抗婚書,使家中隻好撤銷原議。

對革命已有初步認識的徐林俠,在一九二五年寒假回邳縣後,便參加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後的國民黨。

一九二六年,她又奔赴武漢,進入江浙黨務訓練班學習。在這期間,她認識了國民黨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學生、邳縣籍的宋绮雲,李逾時,他們都是共産黨員。在他們的幫助下,徐林俠參加了中國共産黨。

入黨後,徐林俠對自己要求更高,經常參加武漢街頭的宣傳活動,後來又帶頭剪發易服,考進了武漢分校女生隊,當了中國第一代革命女兵。

故事:英雄的戰士,慈祥的母親,被敵人殺害的徐林俠和她的小兒女

一九二七年五月,徐林俠參加了擊退夏鬥寅叛亂的戰鬥。七月,她又随部隊前往南昌準備參加起義,因途中受阻沒趕上。傳回武漢不久,即奉組織訓示,沿京漢路北上,輾轉回到邳縣,和從南京回來的宋绮雲等一起就地發動、組織群衆,宋绮雲任縣武裝大隊第二中隊長,徐林俠任縣婦女會長。

長期受着封建禮教束縛的邳縣婦女,經過五四、五卅、北伐等革命風暴的影響,有解放的要求,但無人領頭,終究沒有什麼大的行動。

徐林俠擔任婦女會長以後,立即發動婦女剪辮子、放腳,開始了反抗封建禮教的鬥争。婦女們在她帶領下,用長杆挑着剪下的辮子在大街上示威遊行,當時,在群衆中有很大的影響。

在反封建鬥争中,徐林俠很注重發現和培養婦女骨幹,很快發展了吳福雲等邳縣第一批女共産黨員。

這時,全縣共産黨員已發展到六十餘人,經上級準許,一九二八年五月,成立了中共邳縣特别支部,徐林俠任特支婦女委員。

一九二八年八月又成立了中共邳縣縣委,徐林俠任縣委婦女部長。她組織婦女散發傳單,張貼智語,形成了一支活躍的革命力量。當時,邳縣革命形勢較好,有“紅邳縣”之稱。這年十月,徐林俠和宋绮雲結了婚。

由于蔣介石背叛革命,邳縣革命力量也發生了分化。共産黨員及思想進步的同志,受到國民黨右派的仇視。一九二八年夏季,邳縣農村革命力量迅速壯大,農民運動不斷興起,使反動派恐懼起來。

他們糾集力量,瘋狂撲向一切燃起革命火種的地方。第一批黑名單逮捕的七十四人中,徐林俠排列在前面。她于七月二十二日被捕送入徐州監獄,後又轉押至蘇州監獄。

共産黨員的崇高信仰、堅貞意志,使徐林俠在嚴刑拷打下毫不動搖,和敵人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争。這時,她已懷孕數月,由于受重刑摧殘,身體十分虛弱。

生育前的一天晚上,敵人為迫使她就範,曾折磨得她連續暈倒七次,仍一無所獲,隻好同意她保外生産。徐林俠在苦難中生下了一對孿生女兒。

故事:英雄的戰士,慈祥的母親,被敵人殺害的徐林俠和她的小兒女

遠在北平從事革命活動的宋绮雲,得知妻子在獄中堅貞不屈的表現後,提筆賦詩,遙寄林俠:

士窮見節義, 歲寒識松柏, 疾風知勁草, 闆蕩出英豪。

這次獄中鬥争,敵人未抓到徐林俠任何“犯罪”事實隻得以所謂對國民黨“背誓罪”,判刑七個月。

一九三0年,宋绮雲随楊虎城将軍進駐西安,任《西北文化日報》社社長。徐林俠和宋绮雲一起,利用楊虎城将軍提供的友善,積極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抗日救亡運動,并把路過西安的愛國青年送往革命聖地延安。

一九四一年九月,推行賣國投降,積極反共的蔣介石先後逮捕了宋绮雲夫婦。徐林俠被捕時,懷中抱着不滿周歲的幼子宋振中。

他們被捕後,先被押解到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後到貴州息烽集中營,再返重慶。八年中,曾三次往返,四易魔窟。

他們在獄中吃的是黴臭的飯食,住的是陰暗潮濕的地牢,蚊蠅臭蟲不分晝夜地叮咬。在敵人殘酷的折磨下,徐林俠表現了共産黨員的崇高氣節,和對同志深厚的革命情誼。

在息烽監獄,每個犯人隻配置設定僅一尺寬的地方,剛夠一個人躺下,連身都不能翻。而小孩子是不給地方的,徐林俠隻好叫兒子睡在自己的身上。

夜裡牢房一片漆黑,林俠隻能摸索着給孩子換尿布,濕尿布沒有火烤,便塞在懷裡捂幹。嬰兒時就随媽媽坐牢的振中,從小看到的是反動派刺刀的寒光,聽到的是匪徒的瞬叫,穿的是媽媽改小的囚衣。

他已經九歲了,卻象五、六歲的孩子那樣瘦小,長着與身體不相稱的大腦袋,獄中難友憐愛地稱他為“小蘿蔔頭”。

身體發育不好的振中,思想卻成熟得特别早。徐林俠對兒子來說,既是慈母,又是良師。她的一舉一動,都向兒子灌輸着對同志的愛,對敵人的恨。

故事:英雄的戰士,慈祥的母親,被敵人殺害的徐林俠和她的小兒女

一九四七年十月的一天,牢裡來了新難友。初進來時,她看到鋪上又黑又髒的被子,嗅着室内渾濁的空氣,禁不住一陣惡心。

徐林俠趁窗外看守不注意,扔給她一條用碎白布拼成的床單,又悄悄向她介紹獄中的情況,幫她照料小女兒,鼓勵她振作精神和敵人鬥争。

振中學媽媽的樣子,盡管自己缺乏營養,還把一瓶别人送給他舍不得吃的魚肝油給小妹妹吃。

長期非人的磨難,使徐林俠身體十分虛弱,才隻四十出頭的人,頭發已經灰白,手指被酷刑扭歪,兩腿腫得向外滲水,極度貧血使她時常頭昏氣急。

在這樣的情況下,她除去服勞役做苦工外,還經常睜着昏花的雙眼,用變形的手指幫助難友縫補衣服。

一九四七年夏天,當組織決定韓子棟越獄時,徐林俠首先想到老韓已被監禁十四年穿的全是有标志的囚衣,逃出後目标明顯,危險很大,便決定為他趕做衣裳。

她找出破衣舊布,細心地拼湊,用心地一針針補綴。在昏暗的燈光下,被扭歪的手指常被針戳破,流出滴滴鮮血。

故事:英雄的戰士,慈祥的母親,被敵人殺害的徐林俠和她的小兒女

她又考慮到老韓要帶路上吃的東西,還特地縫了一隻小口袋。衣服和口袋一縫好,振中立刻接過來,機警地送到韓子棟手中。

故事:英雄的戰士,慈祥的母親,被敵人殺害的徐林俠和她的小兒女

當老韓看到這件染有血迹的衣物時,幹枯的眼睛,不由得流下激動的淚水。他越獄成功後,一直珍藏着這兩件飽含戰友情誼的衣物。那個小口袋至今還陳列在重慶“美蔣罪行展覽館”裡。

一九四九年九月,解放大軍已勝利入川。垂死掙紮的國民黨反動派對楊虎城和宋绮雲兩家下了毒手。

楊虎城将軍和他的兒子楊拯中,先被特務挾持上“中美合作所”東邊的小歌樂山,被刺死在“戴公祠”。

徐林俠夫婦帶着幼子振中和楊虎城将軍的小女兒楊拯貴,一起被關進山坡下的平房内。徐林俠預感到敵人的陰謀,臨刑前對特務們說:“我們已落在你們手裡,就不怕死,可這兩個孩子沒有罪,決不允許你們傷害他們。”

劊子手一言不發,步步逼近徐林俠,劈胸就是一刀。頓時,鮮血直流。兩個孩子哭着撲向媽媽,滅絕人性的兇手卻讓還未斷氣的林俠,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愛子和拯貴慘死在屠刀下。

故事:英雄的戰士,慈祥的母親,被敵人殺害的徐林俠和她的小兒女

徐林俠為革命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她用自己鮮明的愛和恨,寫下這壯麗的一頁,鼓舞着千千萬萬婦女和革命後代,為争取更美好的明天而鬥争。願徐林俠永生!

免責聲明:本文釋出後,如發生侵權事宜,一經提示,必将立即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