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作者:小風談史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文|小風談史

編輯|小風談史

前言

1949年9月的一個黎明前,8歲的小男孩宋振中跪在冰冷的地闆上,雙手握着鉛筆。他稚嫩的臉上滿是淚水,卻依然勇敢地挺直着脊梁。面前,是手持利刃的劊子手,正冷酷地俯視着這個小小的身軀。一個八歲的孩子,為了守護革命的信仰,英勇就義。

一、那個時代的艱辛曆程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小蘿蔔頭的父母徐林俠和宋绮雲都是共産黨員,為抗日救國奔波勞碌。其父宋绮雲是個先進分子,十六歲考入江蘇第六師範,一九二六年考入黃埔軍校,一九二七年參加中國共産黨。

蘿蔔頭的媽媽徐林俠,1904年生于江蘇邳縣,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被父母強迫逼婚後,徐林俠更加認識到舊社會的封建主義對女性的傷害有多大,是以徐林俠決定去武漢,加入江蘇共産黨的教育訓練班。在教育訓練班上,徐林俠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結為摯友。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徐林俠最喜歡的,就是那名叫宋绮雲的男同志。那時候的宋绮雲家境貧寒,宋绮雲還欠下了一屁股債。原本宋绮雲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從學校裡畢業,然後賺更多的錢,可誰知道,宋绮雲竟然選擇了入黨。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他的父母并沒有反對宋绮雲的決定,而是更加賣力地工作,為宋绮雲供着上學。宋绮雲沒有吃的,就是天天啃着地瓜,想要喝上一口粥,都是一種奢侈。不過即便是這樣,宋绮雲對于革命的熱情還是很高的,徐林俠也被他的熱情所影響。

徐林俠在接受軍訓後,和宋绮雲一起加入中國共産黨,并順勢結了婚,一起為了革命而努力。1929年宋绮雲受黨的調令,進入楊虎城的部隊,在那裡任《皖南日報》總編輯,并兼任《東北文化日報》的總編輯。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不但被動抗戰,而且荒謬地提出了“不抵抗”的方針,此時張學良、楊虎城等人站了出來,向蔣介石進言,迫使他采取軍事行動。西安事變後,宋绮雲被委任為第四軍團的軍事顧問,主要負責楊虎城的統戰事務。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宋绮雲主編的報紙發表社論支援張學良的兵谏,呼籲國共聯合抗日。誰知事變之後,蔣介石開始清算西安事變的參與人員,宋绮雲被秘密逮捕,徐林俠四處打聽丈夫下落,也被抓進了西安白公館的女牢。

二、小蘿蔔頭——監獄裡流亡的童年

1941年的西安,寒風蕭瑟,八個月大的宋振中躺在母親懷裡,因為缺乏食物和陽光,他的身體瘦弱得隻剩皮包骨,但是頭顱卻異常大,看起來和身體不成比例。獄友們見他這樣,便親切地稱他為“小蘿蔔頭”。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黎明前的黑暗總是顯得格外漫長。當第一縷陽光透過鐵窗照進牢房,小蘿蔔頭睜開了迷蒙的雙眼,望着窗外飛過的白鴿,思緒又回到了夢境。

夢裡他成了一隻展翅高飛的小鳥,逃離這座陰暗的監獄。飛過層層鐵窗和高牆,來到母親口中的那片藍天白雲之下。落在一棵樹上,聽着清脆的鳥鳴,看着環山起伏,河水蜿蜒。這是他對自由的想象,也是對童年的渴望。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小蘿蔔頭還不到一歲的時候,就跟随母親入獄。他出生在亂世,來到世間的第一份禮物,是冰冷的監牢和父母淚眼。他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從小被這四面高牆禁锢,成長在鐵窗邊。

母親撫摸他稚嫩的手掌,柔聲細語地為他描繪天地的壯美。用溫暖的言語中滋養他對自由的向往,讓思想在苦難中挺立,活下去的意志不至泯滅。她是他的精神寄托,也是這個世界上他最親近的人。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一日日過去,小蘿蔔頭漸漸長大。他明白外面的世界有多麼遼闊,母親口中的景色有多麼壯美。可是為何自己生來就是禁锢的命運?這不公的格局,讓他幼小的心靈感到莫大的痛苦和困惑。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為了讓他有機會學習知識,母親與獄卒反抗鬥争。終于,在一位叫黃顯聲的同志照看下,小蘿蔔頭開始了監獄中的啟蒙教育。沒有紙和筆,大家想方設法湊合着制作墨汁,用樹枝做筆,破布當練習本。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小蘿蔔頭刻苦用功,一天天學會了國文和算數。有時黃老師也會給他講一些古詩,讓他背誦出來。吟誦着鎖在牢房裡的先輩留下的句子,小蘿蔔頭心中湧起熱淚。他們描述的山川湖海,是自己未曾見過的景色。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一天,小蘿蔔頭遇到一個和他年紀相仿的女孩,名字叫李碧濤。這是除了母親之外,他所見過的第一個與自己年齡相近的孩子。李碧濤描述着學校的點點滴滴,老師講課的場景,放學後互相鞠躬......

聽着李碧濤的講述,小蘿蔔頭難掩内心的興奮。他第一次知道,原來自己也可以去上學,可以有善良的老師,可以和更多的小夥伴一起學習玩耍。這一晚,他夢見自己穿上了校服,和其他孩子一起坐在教室裡。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這美好的夢想始終是奢望。随着時間流逝,小蘿蔔頭變得越來越懂事。他開始在監獄裡傳遞重要的資訊,成為了“小交通員”。即使生活在這永無天日的地方,他也學會照顧其他同伴。

有一位老人生了重病,飲食都成問題。小蘿蔔頭讓母親特意為他煮了一碗面條送去。這碗面條的滋味遠不及家鄉的美味,但老人吃下後,眼中盡是感激的淚花。因為這份小小的溫暖,讓生命在絕望中找到力量。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小蘿蔔頭孜孜不倦地完成着交通員的工作。他來回奔波于牢房,将一份份資訊準确無誤地送到人們手中。盡管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但他一直沒有放棄對光明的希望。

直到有一天,黑暗即将被光明打破的時候。劊子手突然出現,将他的父母殺害。不甘心的淚水還未幹,他自己也倒在血泊之中。劊子手為掩蓋罪行,将一家三口藏于水泥下。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直到解放軍來到,烈士的遺骸才重見天日。人們看到小蘿蔔頭死時雙手緊握的鉛筆,不禁淚如雨下。一個愛國兒童的生命就這樣被殘忍奪去,他的童年在鐵窗間流逝。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小蘿蔔頭被追認為烈士,成為新中國曆史上年紀最小的烈士。他用8年的短暫生命,诠釋了自由的意義。用他對天空的眺望,對生命的熱愛,照亮黑暗,溫暖人心。

三、中國革命史上的年輕烈士們

革命道路上,不僅有小蘿蔔頭這樣的人,還有許許多多年輕的生命,以他們特有的方式,為新中國的誕生貢獻出了寶貴的力量。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女英雄劉胡蘭背後的付出也值得探索。彼時的她還叫劉富蘭。1932年出生在陝西文水的劉富蘭,父母都是當地的農民。1936年,劉富蘭的母親分娩時難産去世,給劉富蘭留下了深深的傷痛。劉富蘭的父親後來又娶了一位妻子胡文秀,給劉富蘭取名劉胡蘭。

胡文秀雖然沒讀過書,但很支援劉胡蘭讀書。每天放學回家,胡文秀總是耐心地教劉胡蘭識字、算數,希望她以後能夠擁有知識改變命運。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在學校裡,劉胡蘭結識了一些有進步思想的老師和同學,從他們那裡了解到抗日救亡的思想,這讓還很年幼的劉胡蘭産生了報效祖國的想法。得到胡文秀的大力支援後,10歲的劉胡蘭偷偷加入了縣裡的兒童團,開始了她參與革命的生活。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劉胡蘭經常白天在學校學習,晚上就跟着兒童團的小夥伴們一起進行站崗放哨等活動,幫助傳遞地下黨的資訊。每個夜晚她都悄悄溜出家門,小心翼翼地穿過村子,來到與小隊好友們約定的集合地點。

夜深人靜時,大家就分頭埋伏在村口的各個角落,一有可疑人員經過就打手勢通知其他人,保護地下黨員的安全。天亮後,劉胡蘭又要趕回家,神色自若地跟胡文秀說起昨晚學習的知識點,掩人耳目。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長大一些後,劉胡蘭開始幫忙傳播愛國主義思想,她總是想方設法弄到紙張和墨水,然後偷偷寫下簡短有力的口号,再散發出去。她也曾與武工隊一起清剿漢奸,身手靈活地協助制服了一些害人的奸細。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抗戰勝利後,劉胡蘭滿懷着為新中國奉獻青春的志向,進入婦女幹部訓練班,接受革命理論和文化知識學習,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就在這時,國民黨反動派背叛國民,發動全面的内戰,戰火蔓延開來。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劉胡蘭明白自己有責任和義務繼續為革命事業努力,她拒絕轉移到後方,而是留在陝甘甯邊區開展抗争工作。白天她化裝打扮,穿梭在村民中間收集敵軍的情報,夜晚則帶着一小隊積極分子,用樸實的工具設計陷阱與埋伏,對敵人進行騷擾。

1947年的一個冬日清晨,劉胡蘭正在帶隊搬運物資,卻突然遭遇國軍襲擊,她為了掩護同伴們先行撤離,自己殿後擊退追兵。就在這時,一顆流彈擊中了劉胡蘭的腿部,她無法再奔跑,最終被俘虜。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國軍對這個14歲的女孩進行各種逼供刑求,想讓她供出更多革命機密,但劉胡蘭始終堅持正義,甯死不屈。

1947年1月12日黎明時分,劉胡蘭被押上刑場,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屠刀,她舉起紅彤彤的小拳頭高呼:“中國共産黨萬歲!毛主席萬歲!”一顆子彈穿透胸口,結束了這個勇敢女孩堅韌的生命。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這些年輕的生命在革命道路上獻出了自己寶貴的青春生命,用鮮血染紅了革命的旗幟。無論劉胡蘭還是小蘿蔔頭,都讓人敬佩他們的勇氣與堅強。他們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革命的重擔,用單純的心甘願為祖國獻出一切。

正是有了他們前仆後繼的奉獻,新中國的曙光才會來到。我們永遠緬懷他們的付出,發揚他們的精神,以永不熄滅的生命之火來點燃我們自己的青春。

結語

1949年,徐林俠哭着對特務說:放了小蘿蔔頭吧,就讓他讨飯去

這些革命先烈用年輕的生命譜寫了壯麗的贊歌,他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紀念。人生價值的實作并不僅僅局限于犧牲,還需要更廣闊的視野。

我們應該繼承他們堅定的信仰,但也要有獨立思考的勇氣和智慧,不要輕易被任何意識形态所籍籍。曆史永遠在前進,道路永遠在延伸。我們要活在當下,面對現實,為美好的未來而奮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