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年度“最美康複科技工作者”】徐林教授典型事迹

作者:中國康複醫學會
【2021年度“最美康複科技工作者”】徐林教授典型事迹

中國康複醫學會

2021年"最美康複技術工作者"

徐林教授的典型事迹

編織

建設百年黨路,努力找回人。2021年,廣大康複科技工作者響應黨的号召,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緻力于科研,奮力追回臨床,教學一線,恪守科學道德,積極投身公益事業,湧現出一批表現突出的康複科技工作者。為了進一步弘揚中國科學家的精神,激發廣大康複科技工作者的榮譽感、自豪感、責任感,引導和激勵廣大康複科技工作者學習最美、争美最美,站在百年曆史的新起點上, 實作高水準的科技自力更生,現在是中國康複醫學會2021年"最優良康複科技工作者"的典型事迹推廣。

【2021年度“最美康複科技工作者”】徐林教授典型事迹

徐琳,中華康複醫學會常務理事,骨與關節康複專業委員會主席,北京中醫藥大學骨科臨床研究科主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朱門醫院骨科中心主任,骨科研究室主任,國家脊柱非整合組組長, 全國脊柱三聯會主席,全國腦癱醫學聯盟主席,國際脊髓學會華人分會副會長,美國科學進步學會國際會員。知名骨科和顯微外科專家、醫學博士、二級教授、主任醫師、醫生、博士後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專項資助。中國第一位骨顯微外科醫生,世界截肢再植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忠偉教授,緻力于治療脊柱、關節和骨盤疾病40多年,專攻各種脊柱退行性變、脊髓畸形、骨關節重建、腦癱和肢體畸形手術, 擅長各類骨科疑難診療,完成骨科手術3萬餘例。

為了克服腦癱治療的困難,徐林教授于1990年在亞洲首次使用選擇性脊神經根後切除術(SPR)治療腦癱痙攣症,并于1991年完成了國際上第一個手上肢痙攣的頸部SPR治療,SPR手術的研發是腦癱所必需的神經測量裝置, 獲得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ZL98240922.2),并在全國推廣SPR,現已建立了8個腦癱治療中心,成功治療腦癱患者3萬餘人。主編撰寫了我國首部《腦癱手術的現代治療與康複》專著,主持制定了《痙攣性腦癱手術治療專家共識》,打造了腦癱手術治療與康複的一體化模式。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國康複醫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陸軍科技進步獎等獎項。

針對我國人工頸椎間盤的研究與發展,徐林教授将中醫"動态結合"的傳統理念應用于脊柱外科領域,在我國率先提出脊柱非融合和混合手術,并率先開展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混合手術和國内人工頸椎間盤研究, 首例山羊人工盤動物實驗模型,獲得"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資助。上司組建國家脊柱非內建技術組和脊柱研究聯盟。

在骨關節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方面,徐林教授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中國康複醫學會的委托,制定了《骨關節康複指南》。帶領團隊與清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長期合作,研發原位可模塑注射生物材料,獲得"十一五"國家科技重點項目支援。近年來,國内首家開展骨科導航,積極推廣機器人手術和3D列印技術,探索導電水凝膠醫用生物材料的發展。

針對中醫骨科人才的迫切需求,徐林教授繼承了中醫骨損傷治療體系,結合現代中醫骨科教育,建立了北京中醫藥大學骨科臨床科學系,招收中醫骨科大學生,在教學方法和教材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主編國家"十三五"骨損傷研究所學生教材《中西醫結合骨損傷科學臨床研究》,培養了包括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玉清、國慶、博士後、博士、碩士等中西醫骨科高層次人才100餘人。

作為骨與關節康複委員會董事會成員,徐林教授熱衷于公益事業,努力踐行協會服務的宗旨,組織并帶頭參與"康複服務"活動,并進行多地咨詢、手術和繼續教育教育訓練。作為組委會專家、骨科專家委員會主席,帶領團隊連續7年深入西藏參加中國心髒鑄造公益活動,累計診療2000餘人,免費手術治療近100名患者,榮獲中國康複醫學會康複服務先進個人等榮譽稱号。

【2021年度“最美康複科技工作者”】徐林教授典型事迹

結束

資料來源:中國康複醫學會黨委辦公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