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承良好家風 赓續紅色血脈⑨|範仲淹:一生先憂後樂 千載廉儉家風

傳承良好家風 赓續紅色血脈⑨|範仲淹:一生先憂後樂 千載廉儉家風

範仲淹:一生先憂後樂 千載廉儉家風

傳承良好家風 赓續紅色血脈⑨|範仲淹:一生先憂後樂 千載廉儉家風

範氏家規簡介

範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蘇州市吳縣人,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谥号“文正”,曆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陝西經略安撫招讨副使等職,後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有《範文正公集》傳世。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是中華文明史上流光溢彩的精神财富。

範仲淹治家甚嚴,親定《六十一字族規》和《義莊規矩》,并且專門寫《誡諸子書》教育自家子弟。後代依其訓導整理形成了《範文正公家訓百字銘》,教導兒孫後代做人要正心修身、積德行善,教導族人要和睦共處、相扶相助。

羅江縣範氏族人謹遵祖訓,不斷完善,将範仲淹“先憂後樂”的家國情懷和“謙恭自律”的仁人志士節操融化到族人的日正常範中,并由此制定了《範氏家規》13條、《新定族規》10條和《範氏傳統家風》8條,其内容涉及子孫教育、婚喪嫁娶、禮義廉恥、産業管理、行善布施、獎懲考核等方方面面,要求“凡我範氏族人,以上美德務必代代相傳,以保持并發揚我範氏源遠流長的優良作風”。

範氏家規家風特色有四:一是厚人倫,崇尚孝順父母、兄弟恭讓、勤勞儉樸的持家原則;二是明獎懲,凡對家族有貢獻者均以獎勵,反之則進行處罰;三是講公正,對佃戶的管理均公正無私,不亂克扣,嚴禁中飽私囊;四是惠四鄰,對于困難的族人、鄉親均應“籌款盡善”。

-------------------------------------

範氏家規摘編

志高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摘自《嶽陽樓記》

勤讀聖賢書,尊師如重親。

——摘自《範文正公家訓百字銘》

且溫習文字,清心潔行,以自樹立平生之稱。當見大節,不必竊論曲直,取小名招大悔矣。

——摘自範仲淹《誡諸子書》

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兄弟互相助,慈悲無過境。

睦四鄰:禮義勿疏狂,遜讓敦睦鄰。敬長輿懷幼,憐恤孤寡貧。

鄉裡、外姻親戚,如貧窘中非次急難,或遇年饑不能度日,諸房共同相度詣,即于義田米内量行濟助。

——摘自範仲淹《義莊規矩》

儉養德:謙恭尚廉潔,絕戒驕傲情。字紙莫亂廢,須報五谷恩。

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範純仁傳》

清白吏:京師少往還,凡見利處,便須思患。老夫屢經風波,惟能忍窮,故得免禍。

守規矩:作事循天理,博愛惜生靈。

利貞能載物,柔順以承天。

——摘自範家大院享堂楹聯

評論:家風代代傳 惠澤永不息

範氏家規家風有四個特點:一是厚人倫,二是明獎懲,三是講公正,四是惠四鄰。家風明确規定:凡我範氏族人,以上美德務必代代相傳,以保持并發揚範氏源遠流長的優良家風。

範仲淹的家風在羅江縣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傳承,在100多年的時間裡,範氏後人不斷完善,制定了《範氏家規》13條、《新定族規》10條和《範氏傳統家風》8條,内容涉及子孫教育、婚喪嫁娶、禮義廉恥、産業管理、行善布施、獎懲考核等方面。範氏後人世世代代身體力行,多年來,範氏家族中鮮聞違法亂紀之事。

在這樣優良的家風熏陶下,範氏後人詩禮傳家,人才輩出,羅江縣這一脈中就有與陳毅元帥成為莫逆之交的民主革命先鋒範英士,以及最早參演《黃河大合唱》的範氏兩姐妹。

範氏家風不僅在家族中傳承,而且影響了這一方土地。羅江縣全縣127個村,每個村在10年前就成立了公民道德協會用以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兩年前又在四川省成立了第一個鄰裡鄉親互助會,這和範仲淹早年創辦“範氏義莊”的宗旨和範氏家族要求“惠四鄰”的家風一脈相承。

傳承良好家風 赓續紅色血脈⑨|範仲淹:一生先憂後樂 千載廉儉家風
傳承良好家風 赓續紅色血脈⑨|範仲淹:一生先憂後樂 千載廉儉家風

供稿:市委黨史研究室

傳承良好家風 赓續紅色血脈⑨|範仲淹:一生先憂後樂 千載廉儉家風

編輯:崔路偉 郭雨倩

主編:張學志 監制:莊 力

四平日報新媒體中心

傳承良好家風 赓續紅色血脈⑨|範仲淹:一生先憂後樂 千載廉儉家風
傳承良好家風 赓續紅色血脈⑨|範仲淹:一生先憂後樂 千載廉儉家風
傳承良好家風 赓續紅色血脈⑨|範仲淹:一生先憂後樂 千載廉儉家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