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對世界文明的影響延續至今。如今,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簡稱“上海版專”)用一根網線,連起了中外印刷媒體技術領域,讓活字印刷術之父再次“火”到了海外。
近日,“畢昇工坊”(中文+技能2021雲上課堂)正式開班。據悉,包括第44世界技能大賽印刷媒體技術銀牌獲得者、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海申辦形象大使張淑萍,上海印刷博物館前任館長滕莉等一批技能領域專家組成的精英講師團,将開設一系列“中文+技能”課程,為“一帶一路”國家的青年們提供教育訓練。

【承接“魯班工坊”内涵】
2018年9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提出,中國将在非洲設立10個魯班工坊,并向非洲青年提供技能教育訓練。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印刷行業引進中國制造的印刷裝置後,由于缺乏技術人才,在印刷裝置操作、零部件供應、裝置維修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難,機器裝置不能發揮最大作用。在此背景下,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對接“魯班工坊”戰略思想的内涵,提出了開設“畢昇工坊”的思路。這一課程不僅為當地印刷企業員工和印刷院校學生提供技術教育訓練和中文教育訓練,也為中國印刷企業和國外印刷企業搭建合作平台,提供資訊服務和解決方案,促進中國産品和中國服務的輸出。
“畢昇工坊”是上海版專與烏茲别克斯坦塔什幹紡織與輕工業學院共同搭建的職教服務新型實體平台。整個教育訓練從11月中旬開始,到明年1月中旬,為期2個月。課程内容為中文、中國出版印刷史、印刷媒體技術、包裝策劃與設計等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下為在上海版專的留學生;線上則輻射了來自烏茲别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國家和地區數以千計的學員。上海版專校長陳斌表示,學校将繼續為“一帶一路”沿線職業院校學生和企業員工開展高品質媒體技術教育訓練。
【上海職教“走出去”】
學員們在“畢昇工坊”不僅能學好技能,成為當地需要的印刷人才,同時,還能學習漢語言、中國書法和繪畫等中華傳統文化,體驗中文的魅力。“畢昇工坊”合作方塔什幹紡工學院校長卡赫拉莫諾維奇說:“去年第一期‘畢昇工坊’進修班收獲了良好的反響,受到了師生們的廣泛喜愛和好評,師生們對本期教育訓練同樣充滿期待。”
來自非洲盧旺達的版專2021級漢語言留學生英格貝爾·維尼是“畢昇工坊”的一名學員,他希望自己在漢語學習之外,還能通過“畢昇工坊”課程學習到先進的技術和中國文化,掌握一技之長,讓自己成為一個“中國通”,将來希望從事與中國和盧旺達經濟往來有關的工作。
上海市教委國際交流處處長吳英俊評價說,“畢昇工坊”對接國家戰略,是“小而美”“準而精”的“魯班工坊”。這是上海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的有益嘗試和上海職業教育對外開放新的優秀實踐成果,促進了印刷傳媒領域的中外人文交流,推動了職業教育國際化創新發展。
下一步,上海版專将提升“畢昇工坊”的輻射範圍和影響,在更廣的範圍内布點、建設,把所有有意願共建“一帶一路”技能共同體和服務印刷産能國際合作的職業院校都納入“畢昇工坊”的朋友圈來。
欄目主編:徐瑞哲 文字編輯:李蕾 題圖來源:上海版專供圖
來源:作者: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