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生創造派》:點亮古代杭州的科技之光

杭州,

是一座充滿創造力的城市。

古往今來,

湧現了許多偉大的科技學家。

他們科技研究涉及到天文學、地理學、醫學、建築學等諸多領域,

向我們展現了古代杭州的科技之光。

今天重磅為您推薦

《天生創造派》

新書上線

作者簡介

張奕陽,1995年生于浙江湖州。畢業于浙江工業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現任湖州市新風國小教育集團教師。

杭州,是一座充滿創造力的城市。古往今來,湧現了許多偉大的科技學家。他們是誰?他們發現了什麼科學奧秘?創造了哪些改變我們曆史的發明?……杭州是天生的“創造派”,本書用科學的視角,輕松的語言,講述了這些科技學家與杭州的故事。他們或出生于杭州,或生活于杭州,有朝廷官員,也有平民百姓,有理論探索者,也有發明創造家,他們的科技研究涉及到天文學、地理學、醫學、建築學等諸多領域,向我們展現了古代杭州的科技之光。

化土木為神奇,造塔大師的傳奇人生

《天生創造派》:點亮古代杭州的科技之光

喻皓,又作預皓,喻浩,五代末期吳越國西府(今浙江杭州)人。杭州都料匠,人稱“預都料”,是一位有着“國朝第一木工”美譽的著名建築工匠。擅長建塔,以逐層鋪闆釘實之法,使杭州梵天寺塔身穩固。晚年著有中國曆史上第一部建築領域的木工手冊——《木經》一書,共有三卷,是一部極具建築科學價值的著作,對後世影響深遠。書裡這樣寫道:

喻皓雖然念過一點書,認識一些字,但終究不是文化人,寫書這件事更是從來都沒有想過。但自從想到能為千千萬萬的木匠帶去一些便利,能為後世儲存下這些無與倫比的建築,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完成這本書。

回到杭州後,他白天上工,晚上就專心撰寫書稿。他一邊整理京城的畫稿,一邊繼續研究木質結構的原理,總結建築設計的方法、步驟和技巧。為了做出更全面、更系統的解釋,他常常廢寝忘食,睡夢中還會雙手交叉模拟各種結構,反複研究、思考。

寒來暑往,凝結了喻皓畢生所得的《木經》一書終于誕生了。以木為生,終成經典,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木工手冊,它較為全面、系統地闡釋了各類樓閣房屋的設計原理和方法技巧,源源不斷地滋養着中國的建築文明。

《天生創造派》:點亮古代杭州的科技之光

(圖為開封鐵塔)

“膠泥+火=?”一次載入史冊的科技實驗

《天生創造派》:點亮古代杭州的科技之光

畢昇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活字印刷術具有一字多用、重複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時省力、節約材料等優點,比整版雕刻經濟友善,它為中國文化經濟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創造發明的背後是畢昇和夥伴們一次次的嘗試和探索,書裡這樣寫道:

說幹就幹,畢昇拿出随身的刻刀,在薄如錢币的方形膠泥上輕松的刻了一個“活”字,小心翼翼的交給了燒制勞工。幾天後,開窯了,畢昇興沖沖的奔向制陶廠,泥字印燒制成功了,筆劃清晰可見,堅硬牢固,完全符合印刷需求。可定睛一看,泥字印上有氣泡形成的一點點小孔,畢昇擔心這會影響印刷品質,忙詢問一旁的勞工。“有氣泡很正常的,我們平時就是燒些盆盆罐罐的粗家夥,有點氣泡也不影響使用和美觀,你要是想要完全沒有氣泡,得再費些力氣,一定要選擇潔淨細膩的塊狀膠泥,和泥也很講究,要和得又透又熟,必須先粉碎、用水浸泡、攪拌澄清、除去沙粒雜質等,然後在青石闆上不斷的捶打壓揉,直到泥團全無氣泡,變得和面團一樣柔軟且不粘手為止,方能刻模。”勞工一邊做着活,一邊和畢昇解釋道。

《天生創造派》:點亮古代杭州的科技之光

在制作活版印刷的時候,火候、材料、幹濕環境,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有差錯,書裡這樣寫道:

“對了,燒制也是很有技巧,不同的材料需要的火候、時間都是不一樣的,你要做這麼精美小巧的字印,我建議可以放在小窯場裡燒,這個主要是用來燒泥人的,受熱比大窯場更加均勻,也更好控制火候。”一旁的勞工也補充道。

“那太好了!真是衆人拾柴火焰高啊,多虧了大家出謀劃策,那我趕緊再試驗一次!”畢昇在大家的熱情幫助下,反複研究,按照師傅所說的方法制作出合适的膠泥,按照往常的字型大小切成泥丁,待幹濕适度的時候,蘸水在光滑的闆上輕輕摩擦,直至每一面都光滑為止。“多麼完美!光滑潔淨!”畢昇對自己的手藝頗為滿意。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科學泰鬥

沈括,字存中,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時期傑出的科學家,同時是卓越的工程師、軍事家、政治家。他在從事政治活動時做了許多有益百姓的實際工作,同時進行科學研究,對天文、數學、曆法、地理、生物、醫藥、文學、史學、音樂等諸多學科,都有卓越的貢獻。

《天生創造派》:點亮古代杭州的科技之光

他晚年所著的《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别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夢溪筆談》的内容不僅涉及範圍很廣,而且所記載的科學技術知識,反映了那時的先進水準,是以被科技史家李約瑟稱做“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标”。而這背後離不開沈括對于每個資料、對于現象不分晝夜的測算和考察,書裡這樣寫道:

“沈大人,昨晚又是一夜沒合眼吧?我看您眼睛都熬紅了。”一位曆官拿着候簿走了過來。

“就是幾天幾夜不合眼,也是值得的!你看,這是我這幾日改進的渾儀,擴大了窺管的口徑,從以前的一度半擴大到了七度了,終于可以看清楚北極星的走向了!”

“大人,要不今夜讓我們來觀察記錄吧,您也休息幾日。”曆官看着這嶄新的渾儀,對沈括頗為敬佩。

“沒事,我還想再親自觀測幾日,順便再改進一下。對了,昨日讓你們去找的五星資料有消息了嗎?”

“天文院那的人說一有消息就會來通知我們,但是我看還是别抱什麼太大的希望了。”曆官小聲回應道。

沈括自知當時罷免了不少渎職的官員,少不了遭人記恨。但缺少曆年的五星資料,勢必給改曆工作再一次增加了難度。沈括絕非輕言放棄之人,正所謂求人不如求己,沈括決定根據現有資料進行推演。他日以繼夜地工作着,每每挑燈夜讀,熬紅了雙眼才稍稍休息,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是親自跑去請教有經驗的曆官,不管年輕與否,總以師傅相稱,不久之後,整個司天監的曆官們都認識了這位剛上任的紅眼長官。

《天生創造派》:點亮古代杭州的科技之光

《杭州優秀傳統文化叢書》

“杭州優秀傳統文化叢書”是一套旨在傳承城市曆史文脈、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讀物,堅持“講故事、輕閱讀、易傳播”,充分呈現時代特色、全域特色、故事特色、開放特色。

整套叢書包括一部專著和十個系列一百餘冊圖書,内容涵蓋城史文化、山水文化、名人文化、遺迹文化、辭章文化、藝術文化、工藝文化、起居文化、風俗文化、思想文化等方面,既有全面展示,又有亮點凸顯。

為了吸引更多讀者尤其是年輕閱聽人,叢書一改以文史專家為主要作者的習慣做法,邀請省内外作家擔任主創團隊,組織文史專家、文藝評論家把關提升,以豐富的曆史故事承載優秀傳統文化,以細膩的對話和情節蘊含優秀文化思想,但願成為一套令人開卷有益、愛不釋手、喜歡推介的好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