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元前221年秦朝始皇帝開始,到清末宣統退位2132年的曆史長河中,有三位皇帝都具備了超高的個人素質和個人魅力,他們雄才大略,年輕有為,可惜都英年早逝,進而徹底改變了曆史走向。讓人扼腕歎息。
第一位,北魏孝文帝元宏(公元467-499年),北魏是鮮卑族建立的政權,孝文帝元宏(拓拔宏)是第七位皇帝,5歲即位,由祖母馮太後主政,随着北方的統一北魏即已經逐漸開始與漢族士族階層合作,馮太後主政期間進行了一系列吏治和漢化改革、推行均田制和三長制,重用漢臣,展示了高超的政治手段,拓拔宏從小深受祖母影響,熟讀經典,很有才略。
孝文帝親政後,大力推行漢化,北魏當時的都城在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在統一北方之後,顯然平城已不适合作為統治中心,同時也為了統一江南做準備,洛陽就成為首選之地。孝文帝評價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孝文帝先是号稱要南征伐齊,到了洛陽,天下大雨,他又利用群臣的畏戰心裡果斷遷都洛陽。并下诏全面推行漢化,要求改穿漢服,指令三十歲以下的官員,必須說漢語,改漢姓,提暢與漢族通婚等等
孝文帝的全面漢化政策受到了當時鮮卑貴族的激烈抵抗,也引發了很多沖突。但孝文帝殺伐果決,處死太子元恂,平定叛亂,孝文帝的漢化舉措顯示了他超高的政治遠見,對後世産生了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
西晉王朝滅亡後,衆多少數民族政權走馬燈似的輪換,史稱五胡十六國,當時的北方遊牧民族隻是占個地盤,難以長久立足,也時常引發激烈的民族沖突。
孝文帝的漢化政策,不僅大大促進了民族融合,緩解了民族沖突,也深刻影響了後面北周、隋唐幾個強大王朝的産生。
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在推行改革的同時,也在積極南征,準備統一全國。從太和二十一年即開始親率大軍南征,其間染病,太和二十三年在南征途中病逝。
魏書評價:“…加以雄才大略,愛奇好士,視下如傷,役己利物,亦無得而稱之。其經緯天地,豈虛谥也!”
谥孝文,“經緯天地之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