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促使了六鎮起義的爆發?遷都洛陽才是關鍵

魏晉南北朝中的北朝,就是北魏王朝。這個王朝很拽很拽,當初西晉司馬家不給力,八王之亂把天下搞得亂七八糟。

琅琊王司馬睿一看,這不是我的機會來了嗎?果斷南下建立了東晉王朝,誰知道剛開國,這哥們就成了傀儡。

而北方繼續處于混戰之中,一直等到一位英雄人物拓跋珪的出現,北方才稍微有了那麼一丁點兒統一的迹象。北魏王朝,在拓跋珪的帶領下,大殺四方,幾乎沒有對手。

拓跋珪死後,他兒子拓跋嗣繼位,繼續将國土向南推進,終于将北魏的勢力範圍擴張到了淮河流域。

當然了,拓跋珪和他兒子拓跋嗣都是打基礎的人,真正完成北方統一的,是他們的後代拓跋焘。

作為拓跋珪的孫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猛了。他向北多次把柔然摁在地上摩擦,向南陸續平定北方各國,大夏、北燕、北涼、仇池、吐谷渾全都在他的腳丫子底下混飯吃。就連南朝的劉宋王朝,也被拓跋焘打得倉皇北顧。

如此強盛的北魏王朝,卻在多年以後,遭遇了一場緻命的起義,那就是北魏六鎮起義!這場起義結束後,沒幾年北魏就滅亡了。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促使了六鎮起義的爆發?遷都洛陽才是關鍵

一、六鎮起義是怎麼回事?

拓跋珪那個時候,柔然很強悍,總是趁着拓跋珪南下的時候,偷襲他們的大後方,真是個煩人的小妖精。無奈之下,北魏隻好在北方設立了六鎮邊軍,以此抵擋柔然的進攻。

即使在拓跋焘時期,六鎮邊軍的地位都非常崇高,為啥?因為他們擔任着保家衛國的重任。柔然雖然不是拓跋焘的對手,可他們跑得快啊!等入侵的消息傳到拓跋焘那兒,人家早就跑得沒影子了,是以守軍就顯得特别重要了。

所謂六鎮,也就是:沃野鎮、懷朔鎮、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等六鎮。

那時候北魏六鎮的地位别提多高了,由于拓跋焘要掃蕩中原,是以北方邊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幹達官顯貴們,把自家的孩子送到六鎮去鍍金,回來就是有戰功的将軍了!

是以說,北魏六鎮巅峰時期,要啥有啥,工資待遇、福利獎金全都是超一流水準,大家擠破腦袋找關系都要去六鎮參軍。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促使了六鎮起義的爆發?遷都洛陽才是關鍵

北魏把自己守得固若金湯,這誰扛得住啊?搶不到東西的柔然,沒多久就吃不消了。恰好手底下的小弟高車族反水,柔然忙着内戰,壓根沒工夫再南下搞北魏了。這個時候北魏朝廷忽然發現一件事:為啥還要那麼高薪水養着這些沒太大作用的邊軍?

這是典型的過河拆橋的思想,不過的确很現實。尤其是北魏将都城遷徙到洛陽以後,北魏六鎮的地位再次下降,過去他們守衛的是都城,如今都城南遷,六鎮的存在感就更低了。

六鎮軍官們的待遇嚴重下降,福利獎金别提了,就連工資都不按月發了,你說他們能爽嗎?過去大手大腳花錢慣了,如今光支出,沒收入了,這不是要人家老命了嘛!

為此六鎮軍官們開始壓榨手裡的士兵和鎮民,沒辦法,大魚吃小魚,小魚隻能吃蝦米了。整天和柔然打交道,那地方民風彪悍得很,士兵和鎮民怎麼可能甘願受欺負?

于是乎,公元523年,一個叫破六韓拔陵的沃野鎮鎮民發動起義,誅殺了本部鎮将,宣布反叛北魏,由此拉開了一場規模浩大的六鎮起義。11年後,北魏滅亡。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促使了六鎮起義的爆發?遷都洛陽才是關鍵

二、孝文帝改革,是不是六鎮起義的主要推手?

北魏是鮮卑拓跋部建立的王朝,和一般的漢人王朝不同的是,他們比較崇拜自己的鮮卑文化,在建國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鮮卑文化一直淩駕于漢文化之上。

可伴随着北魏朝廷的深入了解,這幫鮮卑貴族算是徹底開眼了,什麼情況?漢文化居然這麼優秀?為此這幫人義無反顧地開始研習漢文化。

尤其是到了北魏孝文帝元宏時期,對漢文化的學習,幾乎到了巅峰。元宏不光自己學,還要全國一起學,是以一場轟轟烈烈的漢化改革運動,就這麼展開了。

第一,元宏将鮮卑拓跋氏改為漢人的“元氏”,以此立下改革的決心。同時給一幫貴族也改了姓氏,比如拔拔氏改為長孫氏、獨孤氏改為劉氏、尉遲氏為尉氏等等。

第二,不準朝堂之内再說胡語,也就是鮮卑話。好家夥,這項改革力度就比較大了,大家全都要改說漢語,一時間,漢語補習班開滿了整個都城。

第三,遷都洛陽!這項改革的阻力是最大的,因為過去大家在平城生活美好,學區房都買好了,各種不動産都在平城。如今元宏一句話,就要讓這麼多不動産貶值,簡直把這幫人給逼瘋了。當然,該遷都還是要遷都的。

第四,促進鮮卑、漢人通婚。這事兒元宏自己帶了個頭,主動将範陽盧氏、清河崔氏、荥陽鄭氏、太原王氏、隴西李氏等漢人士族家庭的女子,納入自己的後宮。同時他也做主,讓自己的弟弟娶了一堆漢人士族家庭的女子。

在孝文帝的一頓操作之下,北魏漢化的程序相當快,漢文化在北魏大行其道,簡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北魏六鎮邊軍。

孝文帝改革的過程中,遷都洛陽,對六鎮邊軍的打擊是最大的。改姓氏可以忍,說漢語也可以忍,甚至通婚也沒啥關系,這都沒有實質性的傷害,唯獨遷都洛陽,對六鎮邊軍簡直就是毀滅性的打擊。

為啥?過去平城緊挨着北魏六鎮,六鎮邊軍負責保衛京城,地位相當高。如今北魏遷都洛陽以後,北方就剩下了一地雞毛,過去都是貴族子弟戍邊鍍金,如今北魏朝廷把大量囚犯送到北邊來戍邊,這也是為啥後來邊軍和鎮民發動起義的重要原因。

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僅僅過了28年,北魏六鎮便爆發了起義。又過了11年,北魏宣告滅亡。是以你能說這中間沒點關系嗎?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促使了六鎮起義的爆發?遷都洛陽才是關鍵

三、漢化改革和六鎮起義,在東西魏時期,依舊有很深影響。

爾朱榮平定了六鎮起義以後,壓根不知道怎麼處置六鎮降卒。這幫人也算是北魏子民,而且數量龐大,正當他傷腦筋的時候,他被北魏孝莊帝元子攸給宰了。

自此北魏再次陷入了大亂之中,高歡收攏了一大部分六鎮降卒,公然宣布反叛爾朱家族:沒有爾朱榮的爾朱家族,那就是渣渣!

在高歡的一頓操作之下,爾朱家族終于敗亡,而高歡也成為了北魏大丞相,奪得了北魏的最高權力。

與此同時,關中地區的賀拔嶽,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北方大多數人都歸順了高歡,唯獨他就是不服氣!為此高歡設計,讓侯莫陳悅将賀拔嶽給宰了。

本以為關中之地唾手可得,沒想到半路殺出個宇文泰。宇文泰這個人太猛了,20多歲就接管了賀拔嶽的部隊,成為了關隴地區的老大。這個時候北方就剩下了高歡和宇文泰對決了,北魏也是以一分為二,成為了東魏和西魏。

高歡的兒子高洋取代東魏,建立了北齊王朝。而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在堂兄宇文護的輔佐下,取代了西魏,建立了北周。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促使了六鎮起義的爆發?遷都洛陽才是關鍵

是以在這個曆史的風口浪尖,選擇哪種文化治國,再次擺在了雙方跟前。

第一,宇文泰以及北周。

宇文泰最初是想恢複鮮卑化風格的,不僅恢複了大家的鮮卑姓氏,而且還給漢族大臣賜鮮卑姓,比如隋文帝楊堅就被賜姓普六茹,唐高祖李淵他們家則被賜姓大野。

可後來他發現這也太難了!首先宇文泰手裡的鮮卑人遠遠少于漢人,其次漢族豪強在關隴地區的實力強悍。

是以最後宇文泰還是選擇了妥協,和漢人豪強握手言和。這麼一來其實北周整體風格雖然有鮮卑色彩,可主色調還是以漢文化為主的。比如說恢複周禮就是典型的标志。

第二,高歡以及北齊。

高歡是漢人,很多人覺得他應該崇尚漢文化,那還真不是。他是鮮卑化的漢人,是以無論是治軍還是治國,他都願意搞鮮卑那一套。

對孝文帝漢化改革,高歡很不感冒,沒辦法,他手裡的鮮卑人實在是太多了,不給他們足夠的利益,還真沒法子搞定這檔子事。

可是高歡的後代們,對漢文化的熱愛,卻絲毫不弱于孝文帝。他們通過考試選拔官吏,其實就是對漢文化發展的一種探索。

隻可惜,北齊的軍事主體依舊是鮮卑人,是以說他們想搞徹底的漢化改革,并不容易。畢竟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的結果,至今曆曆在目。

這兩種文化的碰撞結果,不言而喻。北周的漢化改革十分成功,關隴集團做大做強,逐漸成為了北周的主體。在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帶領下,北周終究還是滅亡了北齊。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促使了六鎮起義的爆發?遷都洛陽才是關鍵

總結:隋唐還是要感謝一下北魏孝文帝的。

其實對于一個鮮卑王朝的領袖人物來說,漢化改革的确需要很強大的魄力。明知道是好東西,可是阻力太大,弄不好就要亡國。

可孝文帝元宏偏偏就是有這個魄力,反觀北齊,一直在漢化改革中試探着,卻沒有正兒八經地落實過漢化改革的思想。結果錯過了最佳發展時期。

反倒是宇文泰家族對漢文化的妥協,最終使得北周王朝越來越強大。當然了後遺症就是關隴集團不斷做大,逐漸架空了鮮卑宇文家族。

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楊堅,和建立唐朝的唐高祖李淵,都是關隴集團的成員,也都是孝文帝漢化改革的受益者。畢竟文化認同,往往比軍事打壓還要重要。

參考資料:《魏書》、《北齊書》、《周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