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皇帝出9位,城破則中原不保,徐州重要,為何僅項羽敢定都?

作者:WarOH協虎

1912年年初,北京紫禁城,隆裕太後和小皇帝宣統每天都在聽軍機大臣的奏報。大清帝國此刻已經奄奄一息,南方革命軍輾轉多省,所到之處紛紛宣布獨立。旗人們自己無權無兵,隻能希望袁世凱的“精忠報國”。

但是在2月11日當天,金銮殿上傳出了哭聲,清廷陷入了絕望,因為北方重鎮徐州被革命軍攻陷了。

開國皇帝出9位,城破則中原不保,徐州重要,為何僅項羽敢定都?

在中國華北平原上,徐州二字重若千鈞,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南北進軍的門戶,尤其是對于定都河北的大清來說,徐州就是自己的大門。眼下大門被革命軍踹開,北京岌岌可危,紫禁城的貴族們知道自己大限将至。

就在徐州被破的第二天,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

雖然清帝退位有袁世凱逼宮的功勞,但是徐州才是壓垮大清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徐州這片土地是中國的“風雲地”,在曆史上曾發生過大大小小400多場戰役,控徐州而窺天下,是曆代枭雄的理想。徐州也是中國的“英雄地”,從秦漢開始,徐州範圍内出現了9位開國皇帝,是中國出皇帝最多的地方。

那麼,徐州為什麼盛産帝王?從這裡走出的皇帝有哪些?徐州為什麼是南北之間的“鎖鑰”?既然地理位置如此重要,在中國古代史上,為什麼沒有一個朝代在徐州建都呢?

開國皇帝出9位,城破則中原不保,徐州重要,為何僅項羽敢定都?

徐州位于今天的江蘇省北部,從地圖上看,徐州是江蘇突出的一部分,深深地插入了山東、河南、安徽三省之間。因為掌控着華東地區的交通,徐州也被稱為“五省通衢”。而徐州及其周圍地區古代稱為“彭”,早在5000多年前, 就有一個“大彭國”坐落在這裡。

大彭國範圍不小,不僅包含徐州,今天的魯南、皖北、蘇北地區都在其範圍内。彭國的開國首領彭祖是軒轅黃帝的後代,他率領人民進攻東夷,在建國後一直征戰不斷。

而從“大彭國”的曆史可以看出,徐州早在上古時期就是“黃金地段”,是戰争高發區,華夏文明在這裡和東夷打得你死我活。

夏商周時期,徐州一直位于中原文明的邊界,本地人跟東夷、越人打得有來有回。一直到秦漢時期,徐州才登上華夏的主舞台。秦末楚漢争霸,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都來自徐州,劉邦是沛縣人,人稱“沛公”,沛縣就在徐州西北;項羽是彭城人,也是古徐州範圍。

開國皇帝出9位,城破則中原不保,徐州重要,為何僅項羽敢定都?

除了楚漢雙雄,後來徐州還出過7位帝王。

三國時期的東吳大帝孫權,就出生在下邳;南北朝劉宋的宋武帝劉裕出生在彭城縣;南朝齊高帝蕭道成生于江蘇丹陽,但是祖籍是徐州蘭陵縣;南朝梁武帝蕭衍和齊高帝一樣,都是生于丹陽但籍貫蘭陵。

隋唐以後中國的核心重回北方,帝王将相多是河洛之人,但是唐末五代時期,埋葬大唐的後梁朱全忠、割據江南的南唐李昇都是徐州人。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但是他祖籍徐州沛縣,這就是徐州曆史上的9位開國皇帝。

上述9位皇帝中,6位是徐州人,3位祖籍徐州,就算隻把6個本地皇帝算上,徐州這個地方出皇帝的頻率也高得驚人。徐州皇帝的名單有不同版本,這隻是其中之一,還有曹魏的曹丕,蜀漢的劉備,五代吳越的錢镠,五代南漢的劉陟籍貫都是徐州。

為什麼小小的徐州能出這麼多皇帝呢?其實這跟徐州本身的地理、人文環境有關。

開國皇帝出9位,城破則中原不保,徐州重要,為何僅項羽敢定都?

先談人文因素。

中國古代從商湯滅夏開始,一直是“有道誅無道”,任何王朝到了晚期腐敗後,民間的新生力量就有權力将其推翻。在亂世中,誰能打仗誰就能活到最後,坐上皇位。徐州自古以來就是戰場,當地人有尚武好鬥的名聲在外,加上徐州所在的黃淮地區人口稠密,每逢亂世都能拉出一支英勇善戰的軍隊來。

既然軍隊能打仗,帶領軍隊的人自然容易坐鎮天下。

宋代的徐州太守蘇轼,就給皇帝報告過徐州當地“兇桀好鬥”難以管理的情況,他在《上皇帝說》裡寫道:“漢高祖,豐邑人也;項羽,下相人也;孫權,下邳人也;劉裕,彭城人也;朱全忠,砀山人也:皆在今徐州數百裡間耳。其人以此自負,兇桀之氣,積以成俗。”
開國皇帝出9位,城破則中原不保,徐州重要,為何僅項羽敢定都?

由此可見,徐州本地百姓以這些古代一時豪傑為偶像,民風極其彪悍,在宋代已經成為官府重視的問題。從楚漢開始,徐州及其周圍在封建時代發生過幾十次農民起義,“造反”頻率處在全國前茅。

秦末的陳勝吳廣,漢末的赤眉軍,唐末的黃巢起義,元朝的紅巾軍,清末的撚子,他們就都是起兵自黃淮地區。

但光靠愛“造反”,徐州也出不了那麼多帝王。中國的四川省也是造反大戶,古話說: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未定,愛“造反”的四川經常出割據政權,但是以此進取天下的例子并不多。

而在徐州造反的成功率高,跟徐州的地理位置密切相關。

開國皇帝出9位,城破則中原不保,徐州重要,為何僅項羽敢定都?

徐州在中國是一個“南不南,北不北”的城市,古人稱其為“北國之南,南國之北”,基本處在中國南北分界線上。古徐州城是魯南山地向江淮平原過渡的邊緣,這裡東望黃海,北通山東,南接江淮平原。

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隻有山東西部是山地,要打仗必須從西繞過山東丘陵,徐州正卡在這個必經之路上,“南北鎖鑰”其名不虛。

從徐州往西、南、北分别是中國三大傳統中心——政治中心關中洛陽、經濟中心江南平原、軍事重地燕雲山地,每逢亂世,哪方勢力占據徐州,就占有主動權。三國的曹操、呂布、劉備在徐州鏖戰,殺戮甚重,曹操得徐州後定北方。南北朝的劉裕北上伐燕,也是奪下徐州後滅亡後燕。

開國皇帝出9位,城破則中原不保,徐州重要,為何僅項羽敢定都?

除了位置特殊外,徐州城的地形也易守難攻,它三面有山,一面靠河,平時有泗河和汴河的水運幫助運輸貨物,一到戰時,兩條河運兵運糧也非常友善。

在宋以前,黃淮之間的水系運輸是維持國家繁榮的支柱,徐州不僅是陸上運輸的核心,也是内河航運的中轉站,唐朝宋朝都派重兵保護,一旦失去這裡,中原的經濟就将癱瘓。

封建王朝時代,除了北方的遊牧民族入侵外,皇帝最怕的就是禍起蕭牆。一旦有人從山東或者江淮地區奪了徐州,那王朝的棺材蓋就蓋了一半了。

那既然徐州如此重要,又出過這麼多皇帝,那古代為什麼沒有王朝定都于此呢?

開國皇帝出9位,城破則中原不保,徐州重要,為何僅項羽敢定都?

中國自有文明以來,帝都大都在長江和黃河之間,“黃河-淮河-長江”三條水系及其周圍平原養育了上億人,在明清之前,這裡是中國的核心區域。從長安到南京再到北京,三個城市連成的三角形區域是中國的主舞台,這三座城市也是中國大部分王朝的都城所在。

封建王朝建都,要考慮的東西很多。

首先是政治因素,即貴族們的出身,如宋朝的趙光義和滿朝勳貴出生生活在開封,是以他們堅決不同意宋太祖遷都; 第二是經濟因素,即主要的産糧地,都城的貴族和軍隊要生活,其消耗的物資遠比一般城市多。關中平原就是因為環境惡化,糧食産量下降,而被執政者慢慢抛棄; 更重要的是軍事因素,即都城的地理安全性。都城的地理位置是否安全,決定着一個帝國的未來,繁榮的宋朝就是因為定都在繁華但是無險可守的開封,導緻被金人一波推平,連皇帝都擄走。

既然地理重要性大于政治和經濟,那麼徐州對于傳統首都長安、洛陽的劣勢就很大了。

開國皇帝出9位,城破則中原不保,徐州重要,為何僅項羽敢定都?

先看長安的地理優勢,長安地處關中“陸海”,南北是秦嶺和北山隔絕,東南西北有四塞保護,号稱固若金湯。就光一個函谷關,戰國時期東方諸侯聯合攻打多少次,都無功而返。就算諸侯使勁力氣打過了函谷關,諸侯也元氣大傷,而秦國以逸待勞,要進軍關中難如登天。

再看洛陽,伊洛盆地北有黃河天塹,周圍是嵩山、伏牛山、中條山等山脈保護,虎牢關卡在正前方。如果把山脈看為城牆,長安、洛陽就是“自然城池”,這種地理形勢易守難攻,哪怕天下有變也能占據主動權,進可攻退可守。

再看徐州,徐州處在黃淮平原上,整體地形比較平坦,沒有高山險塞,更沒有大河天塹。徐州城的周圍有幾個小山包,隻夠在打仗的時候駐軍,互為犄角之勢,要當做防禦屏障是不可能的。作為南北通道的的徐州城軍事意義重大,但是要在這裡建都,則等于睡在寬敞大路上,皇帝的安全無從保障。

開國皇帝出9位,城破則中原不保,徐州重要,為何僅項羽敢定都?

但自古以來,隻有一個人在徐州建都了,這就是西楚霸王項羽。

在滅秦之後,項羽将天下分給諸侯,自己的西楚就定都老家彭城。而定都彭城,被史學家認為是項羽最錯的一次戰略規劃。

彭城易攻難守,被劉邦一戰拿下,西楚也一敗塗地,最後敗給了關中的劉邦,項羽打下的天下就這樣拱手讓人。有項羽的前車之鑒,後世誰還敢提建都徐州的事。

以曆史大勢看,徐州所處的方位也難以起到号令中國的作用。

中國的經濟中心先在關中、中原,後來挪到了江南。徐州懸在黃淮平原和魯南丘陵的邊界上,經濟上遠離了核心,慢慢變成了一個南北轉運交通樞紐。這方面有一個城市和徐州非常相似,那就是武漢。

武漢外号“九省通衢”比徐州的“五省通衢”地位更高,兩座城市都位于中國南北通道上,武漢所在的江漢平原北接襄陽,是江西湖廣前往中原的通道。

武漢三鎮在曆史上也是重要的軍鎮,在戰國時期就有築城的曆史。宋代以後武昌、漢陽作為漢江和長江的水運樞紐,商業日漸繁榮,但就是因為地理上無險可守,加上沒有大平原支撐,是以一直沒有王朝垂青。

開國皇帝出9位,城破則中原不保,徐州重要,為何僅項羽敢定都?

徐州在元明清時期靠着大運河煥發了第二春,京杭運河是連通經濟中心江南和政治中心北京的大動脈,對于明清的中國意義重大。明代在徐州建立了運河四大倉之一的“廣運倉”,從這裡把漕糧運往北方各處。當時的徐州是不亞于揚州的都會,明朝《漂海錄》就記載徐州:“物華豐富,可比江南”。

大運河養育了一系列的運河城市,但是随着20世紀運河的中斷,運河畔的城市也面臨困境。清末到民國的一系列戰争都在徐州進行決戰,國民政府北伐、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數百萬大軍鏖戰徐州,對當地的經濟和生态條件破壞很大。

開國皇帝出9位,城破則中原不保,徐州重要,為何僅項羽敢定都?

好在徐州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不會被忽視,中國重要的隴海鐵路和京滬鐵路在這裡交彙,使得徐州成為我國的鐵路樞紐之一。建國之後的漫長時間裡,中國交通就靠清末民國留下來的鐵路脈絡,徐州成為華北的明星城市。又因為本地有煤鐵資源,徐州成為一個工業城市,是江蘇僅次于省會南京的第二大城市。

但在改革開放後,長江三角洲城市的發展速度更快,長三角抱團發展,把徐州甩到了江蘇末尾。上世紀末,華東各省提出了“淮海經濟區”的構想,這一經濟區以徐州為中心,用鐵路連接配接各大城市,加強地區交流,讓商貿物流和旅遊、教育、醫療資源合作加強,帶動整個黃淮地區1億多人的發展。

現代的徐州已經是國家釋出的二線城市,雖然在江蘇省内的還不是龍頭,但是它的城市生産總值已經超過很多中西部的省會,二線是綽綽有餘。在能預見的将來,徐州在蘇北的上司作用會大大增強,有黃淮地區有1億多人口作為基礎,徐州已經喊出“保2争1”的口号,未來可期。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千年風煙徐州城》,孫學順 2、《徐州曆史地理初探》,單樹模、羅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