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從中國帶走了幾瓶茅台,結果差點把白宮燒了

作者:冰封曆史

1972年的某一天,大洋彼岸的白宮内,尼克松和他的家人們正在用餐。一家人歡聲笑語,看起來好不熱鬧。就在這時,白宮的保安突然看見窗戶倒映出沖天火光,同時還伴随着尼克松一家人的驚叫。

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從中國帶走了幾瓶茅台,結果差點把白宮燒了

尼克松

保安立刻趕進去,隻見用餐的桌子都是火焰,尼克松等人都在撲打着火。保安立刻加入其中,好一頓折騰,才将火苗撲滅。緊接着,尼克松劫後餘生地笑着說道:“這茅台酒可真不錯……”

那麼,白宮這場小型“火災”是怎麼一回事?尼克松又為什麼會在火被撲滅後提到“酒”?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正式踏上了中國的土地,開始了他為期一周的訪華之旅。21日上午11時,來自美國的專機停落在北京機場。走出飛機的尼克松主動将手伸向周總理,雙方雙手交握的那一刻,周總理說出了一句永載史冊的話:“總統先生,你的手伸過了世界上最遼闊的海洋——25年沒有交往了!”

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從中國帶走了幾瓶茅台,結果差點把白宮燒了

尼克松訪華

中美雙方都感慨良多,從之前老死不相往來的關系,走到今天這一步,其中花費的力氣自是不必多說。中國對尼克松訪華一事十分重視,儀仗隊由371人組成。要知道按照慣例來講,當有别國的總統來訪時,中國的儀仗隊一般都是150人。除此之外,牌面也由原來的50人,變成了120人,足以見其規模宏大。

盡管尼克松看見表情嚴肅,整整齊齊地解放軍儀仗隊有些害怕,甚至尼克松還在他的回憶錄寫道“自己差點暈過去”,不過尼克松還是對于,中國這種高禮儀的接待感到十分滿意,他開心地對周總理說:“中國儀仗隊是我見過最出色的一個!”

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從中國帶走了幾瓶茅台,結果差點把白宮燒了

歡迎儀式結束後,周總理和尼克松一行人,坐上“紅旗牌”汽車,來到了釣魚台國飯店。簡單的休頓之後,尼克松夫婦來到了,專門為歡迎他們來訪中國,而舉行的午宴宴會上。

午宴除了專門招待貴客的菜品,還有毛主席親自為尼克松夫妻增加的三道菜,分别是:燒滑水、魚翅仔雞和牛排。尼克松夫妻知曉後,非常高興,一口氣吃了很多,一邊吃還一邊贊歎味道好。

不過在這三道菜中,“燒滑水”這道菜尼克松一開始吃得并不多,甚至還隐隐有些不愉快。因為“燒滑水”的主料是青魚尾部,也就是說這道菜魚刺很多,這對不喜歡吃多刺魚的尼克松來說,可謂是一種折磨。

而直到尼克松明白了這道菜背後的寓意,情況才發生了改變。原來青魚尾部是魚身上最有力量的部分,魚在水裡遊泳時,靠的就是尾部的力量,這就好像船前進的舵和推進器。

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從中國帶走了幾瓶茅台,結果差點把白宮燒了

毛主席想借這道菜向尼克松表示,希望從現在開始,一起推動兩國的關系以及後續的發展,甚至是推動世界向前發展。雖然尼克松更多的是為了美國的利益,選擇來訪中國,但是毛主席的期許,也确實是尼克松所想。是以,當尼克松了解之後,便愉快地吃下了“燒滑水”。

可以說中國的一切,都讓尼克松感到既陌生又驚奇,他一輩子也無法忘記為期一周的中國之旅,尤其是國宴上的茅台酒,以及周總理表演的“戲法”。

21日的晚上,我國舉辦了盛大的國宴,以歡迎尼克松的到來。宴會現場熱烈的氣氛,通過國際衛星傳輸到了,美國的千家萬戶,讓不甚了解中國的美國人,大開眼界。

從古至今,我國就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尤其是尼克松不僅僅是“朋友”,更是美國總統。為了表現誠意與尊重,我國下了不少功夫。從宴會的歌曲到菜品,幾乎全方面做着努力。

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從中國帶走了幾瓶茅台,結果差點把白宮燒了

首先在宴會歌曲方面,周總理選用了兩首美國樂曲:《美麗的亞美利加》和《牧場上的家》。當歌曲奏響時,尼克松夫婦深感驚喜,他們從沒想到過,在中國舉辦的宴會上,不使用本國的音樂,反而演奏了美國樂曲。

尼克松夫婦覺得自己得到了重視,其他随行的美國官員也是這樣的想法,兩首歌曲獲得了全體美國人的一緻好評,宴會的氣氛瞬間被推向了高潮。

随後,尼克松随着指引落座。當尼克松看到桌上的菜肴時,他不禁驚歎:“天啊。”為了招待來自大洋彼岸的貴客,此次國宴準備了幾十道菜,包括冷盤9道、熱菜6道、點心7道以及各種甜品、水果。這種規格在新中國成立後是少有的,也難怪尼克松會驚訝了。

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從中國帶走了幾瓶茅台,結果差點把白宮燒了

圖為尼克松訪華時的宴會場景

而在菜品的選擇上,國宴的廚師也好一番絞盡腦汁。考慮到尼克松美國人的身份,也許并不習慣純粹的中式菜肴,廚師們換上了一些在國宴中不常出現的菜品,比如烤肉、烤香腸等。

同時為了照顧尼克松等美國來賓的口味,我友善在國宴上還準備了沙拉、面包和黃油。打聽到美國人熱愛吃蝦,我方還特地準備了,兩道具有美國風味的大蝦。與此同時,考慮到美國人不會使用筷子,我國又為其準備了刀叉。

衆人落座之後,周總理熱情地給坐在身旁的尼克松布菜,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周總理親切的關懷。尼克松小聲地說了一句“謝謝”,随後做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舉動,他沒有選擇刀叉,反而拿起了作為備用的筷子。

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從中國帶走了幾瓶茅台,結果差點把白宮燒了

周總理感到有些詫異,問道:“總統先生會使用筷子嗎?”

尼克松頗有些自豪:“當然,這都是為了體驗到正宗的中餐飲食。”

說完,他不緊不慢地用手中的筷子夾起盤中的美味佳肴,放入嘴裡慢慢品嘗。尼克松挺像回事的一招一式,吸引了在場記者的目光,而這一幕也通過衛星轉載到了美國的電視上。

事後,大家才了解到,尼克松為了這次訪華的成功,他在出訪前,面頭苦練筷子進食的技巧,一方面是為了不出洋相,一方面也是為了表示出他對這次通路的重視。

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從中國帶走了幾瓶茅台,結果差點把白宮燒了

周總理

周總理看出了尼克松的小心思,笑着給尼克松夾了一些菜。随後總理指着畫有熊貓的煙盒,對尼克松說:“我想送給你這個。”尼克松有些摸不着頭腦,送香煙是什麼意思?他遲疑了一會兒說:“你是要……送我香煙?”

總理搖了搖頭解釋:“不是香煙。我是說要送你們兩隻熊貓。”尼克松驚喜萬分,轉頭對他的夫人說:“聽見了嗎?周恩來總理說要送我們兩隻熊貓,真的熊貓!”熊貓作為中國的國寶,很珍貴也很稀有,全世界範圍内隻有中國才有,許多西方人都特别喜歡熊貓。

是以,當尼克松聽見總理的決定,才顯得這麼的興奮。就在尼克松高興的時候,坐在電視機前的美國人也激動地跳了起來。《華盛頓郵報》立刻發表評論表示:“周恩來通過可愛的熊貓,一下子把美國人的心給征服了。”

期間,周總理還将貯存了幾十年的幾瓶茅台酒,開封招待尼克松等人。當一股充滿醇厚氣味的酒香,以開封的酒罐為中心,四處逃散,飄滿整個宴會大廳時,所有美國人都不禁發出喟歎。

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從中國帶走了幾瓶茅台,結果差點把白宮燒了

尼克松忍不住問道:“這是什麼酒?”總理笑着回答道:“這就是馳名中外的茅台酒,它的度數可是高達50多度嘞!”尼克松一聽,十分驚訝,這麼一碗看着像白水的酒,竟然有五十多度嗎?總理端起酒杯,對着尼克松示意,随後慢慢地抿了一下口。見狀,尼克松也舉起酒杯,一口喝下,結果被高純度的茅台嗆了一下,他這才知道茅台的得厲害。

不過随之而來的就是醇厚綿長的口感,令人回味無窮,尼克松喝上了頭,連一旁基辛格的暗示勸告都看不見,還是周總理進行了制止,才叫尼克松停下來,尼克松笑着說:“抱歉,不過茅台可真好喝。”

周總理也笑了,随後從桌上拿過一個小碟子,往裡面倒入一些茅台,用火柴點燃,瞬間一簇幽藍的火苗就從碟子中竄起。尼克松瞪大了眼睛,連連驚歎:“這簡直就是阿波羅飛船上使用的酒精燃料,簡直太神奇了!”聽聞尼克松的形容,所有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從中國帶走了幾瓶茅台,結果差點把白宮燒了

直到宴會結束後,尼克松都還在回味茅台。1972年2月28日,中美兩國正式簽署了《聯合公報》,在歸國前的告别宴會上,尼克松又一次舉起斟滿茅台的酒杯,躊躇滿志地說道:“我們在這裡已有一周的時間,這是改變世界的一周!

至此,中美關系終于駛向正常化的道路。2月28日上午十點,尼克松登上了飛往美國的專機,跟随他一起回去的,還有幾瓶茅台酒……

尼克松回國後,迫不及待地同家人們分享起這趟訪華之旅,尤其着重描述了茅台酒,說到興奮處,還從箱子裡拿出茅台,向家人們展示。随後尼克松又拿出一個盤子,放在飯桌上,興緻勃勃地說:“我要給你們表演我在中國學到的一個戲法。”

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從中國帶走了幾瓶茅台,結果差點把白宮燒了

說完,尼克松便拆開茅台,往盤子裡面倒。尼克松倒得太急,一不小心灑了一些在桌布上,而他滿心沉浸在“展示戲法”的興奮中,根本就沒注意。尼克松用火柴小心翼翼地點燃,結果火苗一下沿着灑在桌布上的酒蔓延。衆人被吓了一大跳,這才有了開頭那一幕。

經過及時的搶救,火順利被撲滅,沒有演變成一場大的火災。這件事傳出去之後,成為了美國人茶餘飯後的笑談。後來基辛格再次訪華時,主動談起了這件事,他笑着說:“當年尼克松帶回去的茅台酒,差一點就把白宮給燒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