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从中国带走了几瓶茅台,结果差点把白宫烧了

作者:冰封历史

1972年的某一天,大洋彼岸的白宫内,尼克松和他的家人们正在用餐。一家人欢声笑语,看起来好不热闹。就在这时,白宫的保安突然看见窗户倒映出冲天火光,同时还伴随着尼克松一家人的惊叫。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从中国带走了几瓶茅台,结果差点把白宫烧了

尼克松

保安立刻赶进去,只见用餐的桌子都是火焰,尼克松等人都在扑打着火。保安立刻加入其中,好一顿折腾,才将火苗扑灭。紧接着,尼克松劫后余生地笑着说道:“这茅台酒可真不错……”

那么,白宫这场小型“火灾”是怎么一回事?尼克松又为什么会在火被扑灭后提到“酒”?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正式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开始了他为期一周的访华之旅。21日上午11时,来自美国的专机停落在北京机场。走出飞机的尼克松主动将手伸向周总理,双方双手交握的那一刻,周总理说出了一句永载史册的话:“总统先生,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25年没有交往了!”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从中国带走了几瓶茅台,结果差点把白宫烧了

尼克松访华

中美双方都感慨良多,从之前老死不相往来的关系,走到今天这一步,其中花费的力气自是不必多说。中国对尼克松访华一事十分重视,仪仗队由371人组成。要知道按照惯例来讲,当有别国的总统来访时,中国的仪仗队一般都是150人。除此之外,牌面也由原来的50人,变成了120人,足以见其规模宏大。

尽管尼克松看见表情严肃,整整齐齐地解放军仪仗队有些害怕,甚至尼克松还在他的回忆录写道“自己差点晕过去”,不过尼克松还是对于,中国这种高礼仪的接待感到十分满意,他开心地对周总理说:“中国仪仗队是我见过最出色的一个!”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从中国带走了几瓶茅台,结果差点把白宫烧了

欢迎仪式结束后,周总理和尼克松一行人,坐上“红旗牌”汽车,来到了钓鱼台国宾馆。简单的休顿之后,尼克松夫妇来到了,专门为欢迎他们来访中国,而举行的午宴宴会上。

午宴除了专门招待贵客的菜品,还有毛主席亲自为尼克松夫妻增加的三道菜,分别是:烧滑水、鱼翅仔鸡和牛排。尼克松夫妻知晓后,非常高兴,一口气吃了很多,一边吃还一边赞叹味道好。

不过在这三道菜中,“烧滑水”这道菜尼克松一开始吃得并不多,甚至还隐隐有些不愉快。因为“烧滑水”的主料是青鱼尾部,也就是说这道菜鱼刺很多,这对不喜欢吃多刺鱼的尼克松来说,可谓是一种折磨。

而直到尼克松明白了这道菜背后的寓意,情况才发生了改变。原来青鱼尾部是鱼身上最有力量的部分,鱼在水里游泳时,靠的就是尾部的力量,这就好像船前进的舵和推进器。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从中国带走了几瓶茅台,结果差点把白宫烧了

毛主席想借这道菜向尼克松表示,希望从现在开始,一起推动两国的关系以及后续的发展,甚至是推动世界向前发展。虽然尼克松更多的是为了美国的利益,选择来访中国,但是毛主席的期许,也确实是尼克松所想。因此,当尼克松了解之后,便愉快地吃下了“烧滑水”。

可以说中国的一切,都让尼克松感到既陌生又惊奇,他一辈子也无法忘记为期一周的中国之旅,尤其是国宴上的茅台酒,以及周总理表演的“戏法”。

21日的晚上,我国举办了盛大的国宴,以欢迎尼克松的到来。宴会现场热烈的气氛,通过国际卫星传输到了,美国的千家万户,让不甚了解中国的美国人,大开眼界。

从古至今,我国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尤其是尼克松不仅仅是“朋友”,更是美国总统。为了表现诚意与尊重,我国下了不少功夫。从宴会的歌曲到菜品,几乎全方面做着努力。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从中国带走了几瓶茅台,结果差点把白宫烧了

首先在宴会歌曲方面,周总理选用了两首美国乐曲:《美丽的亚美利加》和《牧场上的家》。当歌曲奏响时,尼克松夫妇深感惊喜,他们从没想到过,在中国举办的宴会上,不使用本国的音乐,反而演奏了美国乐曲。

尼克松夫妇觉得自己得到了重视,其他随行的美国官员也是这样的想法,两首歌曲获得了全体美国人的一致好评,宴会的气氛瞬间被推向了高潮。

随后,尼克松随着指引落座。当尼克松看到桌上的菜肴时,他不禁惊叹:“天啊。”为了招待来自大洋彼岸的贵客,此次国宴准备了几十道菜,包括冷盘9道、热菜6道、点心7道以及各种甜品、水果。这种规格在新中国成立后是少有的,也难怪尼克松会惊讶了。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从中国带走了几瓶茅台,结果差点把白宫烧了

图为尼克松访华时的宴会场景

而在菜品的选择上,国宴的厨师也好一番绞尽脑汁。考虑到尼克松美国人的身份,也许并不习惯纯粹的中式菜肴,厨师们换上了一些在国宴中不常出现的菜品,比如烤肉、烤香肠等。

同时为了照顾尼克松等美国来宾的口味,我方便在国宴上还准备了沙拉、面包和黄油。打听到美国人热爱吃虾,我方还特地准备了,两道具有美国风味的大虾。与此同时,考虑到美国人不会使用筷子,我国又为其准备了刀叉。

众人落座之后,周总理热情地给坐在身旁的尼克松布菜,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周总理亲切的关怀。尼克松小声地说了一句“谢谢”,随后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举动,他没有选择刀叉,反而拿起了作为备用的筷子。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从中国带走了几瓶茅台,结果差点把白宫烧了

周总理感到有些诧异,问道:“总统先生会使用筷子吗?”

尼克松颇有些自豪:“当然,这都是为了体验到正宗的中餐饮食。”

说完,他不紧不慢地用手中的筷子夹起盘中的美味佳肴,放入嘴里慢慢品尝。尼克松挺像回事的一招一式,吸引了在场记者的目光,而这一幕也通过卫星转载到了美国的电视上。

事后,大家才了解到,尼克松为了这次访华的成功,他在出访前,面头苦练筷子进食的技巧,一方面是为了不出洋相,一方面也是为了表示出他对这次访问的重视。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从中国带走了几瓶茅台,结果差点把白宫烧了

周总理

周总理看出了尼克松的小心思,笑着给尼克松夹了一些菜。随后总理指着画有熊猫的烟盒,对尼克松说:“我想送给你这个。”尼克松有些摸不着头脑,送香烟是什么意思?他迟疑了一会儿说:“你是要……送我香烟?”

总理摇了摇头解释:“不是香烟。我是说要送你们两只熊猫。”尼克松惊喜万分,转头对他的夫人说:“听见了吗?周恩来总理说要送我们两只熊猫,真的熊猫!”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很珍贵也很稀有,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才有,许多西方人都特别喜欢熊猫。

因此,当尼克松听见总理的决定,才显得这么的兴奋。就在尼克松高兴的时候,坐在电视机前的美国人也激动地跳了起来。《华盛顿邮报》立刻发表评论表示:“周恩来通过可爱的熊猫,一下子把美国人的心给征服了。”

期间,周总理还将贮存了几十年的几瓶茅台酒,开封招待尼克松等人。当一股充满醇厚气味的酒香,以开封的酒罐为中心,四处逃散,飘满整个宴会大厅时,所有美国人都不禁发出喟叹。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从中国带走了几瓶茅台,结果差点把白宫烧了

尼克松忍不住问道:“这是什么酒?”总理笑着回答道:“这就是驰名中外的茅台酒,它的度数可是高达50多度嘞!”尼克松一听,十分惊讶,这么一碗看着像白水的酒,竟然有五十多度吗?总理端起酒杯,对着尼克松示意,随后慢慢地抿了一下口。见状,尼克松也举起酒杯,一口喝下,结果被高纯度的茅台呛了一下,他这才知道茅台的得厉害。

不过随之而来的就是醇厚绵长的口感,令人回味无穷,尼克松喝上了头,连一旁基辛格的暗示劝告都看不见,还是周总理进行了制止,才叫尼克松停下来,尼克松笑着说:“抱歉,不过茅台可真好喝。”

周总理也笑了,随后从桌上拿过一个小碟子,往里面倒入一些茅台,用火柴点燃,瞬间一簇幽蓝的火苗就从碟子中窜起。尼克松瞪大了眼睛,连连惊叹:“这简直就是阿波罗飞船上使用的酒精燃料,简直太神奇了!”听闻尼克松的形容,所有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从中国带走了几瓶茅台,结果差点把白宫烧了

直到宴会结束后,尼克松都还在回味茅台。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正式签署了《联合公报》,在归国前的告别宴会上,尼克松又一次举起斟满茅台的酒杯,踌躇满志地说道:“我们在这里已有一周的时间,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至此,中美关系终于驶向正常化的道路。2月28日上午十点,尼克松登上了飞往美国的专机,跟随他一起回去的,还有几瓶茅台酒……

尼克松回国后,迫不及待地同家人们分享起这趟访华之旅,尤其着重描述了茅台酒,说到兴奋处,还从箱子里拿出茅台,向家人们展示。随后尼克松又拿出一个盘子,放在饭桌上,兴致勃勃地说:“我要给你们表演我在中国学到的一个戏法。”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从中国带走了几瓶茅台,结果差点把白宫烧了

说完,尼克松便拆开茅台,往盘子里面倒。尼克松倒得太急,一不小心洒了一些在桌布上,而他满心沉浸在“展示戏法”的兴奋中,根本就没注意。尼克松用火柴小心翼翼地点燃,结果火苗一下沿着洒在桌布上的酒蔓延。众人被吓了一大跳,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经过及时的抢救,火顺利被扑灭,没有演变成一场大的火灾。这件事传出去之后,成为了美国人茶余饭后的笑谈。后来基辛格再次访华时,主动谈起了这件事,他笑着说:“当年尼克松带回去的茅台酒,差一点就把白宫给烧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