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未了 黄河口酒魂

黄河口酒魂

文 崔向珍

1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上,爱酒的文人墨客多到无以计数。以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为首的“酒中八仙人”,就是最让人信服的例证。许多年来,一直非常喜欢李白的诗,却一直弄不清楚到底是酒成就了李白,还是李白赋予了酒诗意的灵魂。

青未了 黄河口酒魂

我喜欢诗,爱屋及乌也喜欢酒。喜欢的诗文可以兴起诵读而不分唐宋,但对于酒,仅仅是一种关联的喜欢而已,从来没有认认真真地品过它的滋味。中国是酒的故乡,从江南的绵柔到北国的清冽,从杜康的秫酒到贵州的茅台,品种多到数不胜数。杜康的秫酒太远了,远的太不真实。茅台虽然可以买到,但却不是寻常百姓的杯中之物。在这个白酒的文明王国,我可以不喝酒,但不能失了起码的礼节,备三两瓶上好的白酒招待自己的亲朋好友。

上好的酒是用上好的粮食做的,籽粒饱满的高粱,金黄丰满的麦粒,都是做白酒的好原料。我们这里的人都爱喝自己家乡生产的马场酒。正宗的马场酒是军马场的厂酒,六十多年的历史了,那些经年累月积攒下来的酒香风吹不走雨淋不透,从酒厂的车间一直飘散到每个村镇的每一户人家,在春夏秋冬的轮回里绵延不绝。这个酒厂在孤岛镇,孤岛镇在东营,东营在黄河入海口。黄河九曲十八弯,万里奔涌而来,携泥裹沙在黄河入海口淤积出大片的新淤地,新淤地上就是我的故乡东营,以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著称的石油新城。一年又一年,黄河把粗沙和细沙在这里层层铺垫,沙土、壤土和黏土一片片扩展,肥沃的土地上长出颗粒饱满的庄稼,也长出了一个酒厂的神话。

红高粱、小麦、玉米……,都是最好的粮食。粮食的丰收与天空和大地关联,粮食和村庄里的生命关联。风调雨顺,黄河水滋润,粮食又和酒有了关联。东营的村庄好像都不大,好像又都很大,人和人之间都很熟稔很亲切。父辈那一代人,来到家里都是客,憨厚的笑脸迎着,有力的大手握着,踏踏实实地在火炕上坐定了,粮食收成,家长里短,谈古论今。猪肉是集市上割回来的,碧绿鲜嫩的青菜是自家院里种的,炕下的灶火红彤彤的,一口黢黑的大铁锅滋滋啦啦。平时不怎么舍得喝的马场酒一杯杯满上,菜越吃越凉,心越喝越热,敞开了心扉,聊起来没够。送客出门,主人不晃,客人也不晃。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了菜园子,没有了火炕,但心还热着。家里炒几个菜,或者干脆坐在酒店里,自己带的马场酒。散装的,瓶装的,都好。菜越吃越凉,心越喝越热,敞开了心扉,聊个没够。送客出门,主人不晃,客人也不晃。

青未了 黄河口酒魂

2

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不同,酒与酒不同。好人暖心,好酒也一样。好酒是好人酿的,用真诚的心,在酒界里坚守。“踏踏实实做酒,老老实实做人。”有人说最懂庄稼的是农民,其实不然,做酒的人更懂庄稼。庄稼是农民的命根子,更是做酒人的命根子。“粮为酒本”,没有好粮食酿不出好酒。山东人耿直爽快,山东人种出来的粮食也透着诚实。麦子黄熟了,高粱红透了,酒厂的粮库里就堆满了。都是黄河水滋养出来的一等一的好粮食,糯糯的高粱蒸熟了,雪白的大米蒸熟了,金黄的小米蒸熟了,都放进方方正正的窖坑里藏着,捂得严严实实。“千年老窖万年糟”,做酒人不着急,懂酒的人也不着急。

酒厂的车间很大,袅袅的酒气弥漫,浓浓的酒香氤氲。一排排的窖坑排列得满满当当,纯净的酒香里裹夹着醉人的气息。做好酒要用好曲,上好的曲都是用小麦做成的。做酒的人都明白。大曲比小曲好,块曲比散曲好。块曲的制造技术复杂,成本高,很费时间和人力,做酒的人不在乎,他们只关心酒和酒的质量,关心喝酒人的肠胃以及自己面前那条越走越宽的大路。酒厂有三个通风良好的大曲库,每个曲库里都堆满了淡黄的曲块。这些方方正正的曲块像极了记忆里故乡的土坯,曲块上密密麻麻的麦粒锁着挥之不去的一些乡愁。

嗅闻着曲块的麦香,我想起了故乡的土地和庄稼,想起了曾经挥汗如雨的自己。此刻,做酒的人也在挥汗如雨,他们不是收割庄稼,但他们一样珍惜粮食。黄河入海口这块土地适合种各种庄稼,这里四季分明,有黄河有渤海,有风有雪有湿地,有蒹霞苍苍也有白露为霜。土地肥沃,庄稼人朴实。庄稼人一年年春种秋收不停劳作,为了丰衣足食为了幸福的生活。孩子的学费,老人的晚年,还有自己和老父亲的酒杯。他们长年累月地用马场酒松散疲乏的筋骨,驱走琐碎生活里的烦恼。他们把最好的粮食送进自己的口中,他们也把最好的粮食送进酒厂。老一辈都是赶着马车送粮的,铃声叮叮当当。车上装着堆成小山的粮食,也挂着打散酒的葫芦,卖完粮食一转身灌满酒葫芦,鞭梢上都能甩出甘冽的酒香。老一辈老了,马车和马匹也老了,但粮食不会老,酒香也不会老。

青未了 黄河口酒魂

3

做酒的人都能喝酒,他们只喝自己酿的酒。酒逢知己千杯少,爱喝马场酒的人都是他们的知己,粮食酒,不上头。马场酒不跟杜康的秫酒比,也不跟贵州的茅台比,做酒的人只想做出一种最养人的酒,养故乡人也养外乡人,只要你爱喝,我就用心做。黄河入海口的粮食没有高贵和卑贱的区别,用黄河口的粮食做出来的马场酒也没有高贵和卑贱的区别。葫芦里盛的,玻璃瓶里装的,都是好酒,谁都喝的起,谁都喝不够。

人有初心,酒也有初心,做酒的人最初只想把最好的酒给最懂它的人喝,现在还是。生活提高了,粮食涨价了,人工涨价了,酒也必须涨价。节俭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去买了其它牌子的酒喝,觉得便宜省钱,喝过两回肠胃不舒服了,自己也想开了。骑着三轮车驮着酒葫芦急火火直奔酒厂而来,贵点怕啥,又不是喝不起,自言自语地说,打酒人憋着笑。

青未了 黄河口酒魂

自古以来,酒是有文化的,做酒人的酒文化有唐诗宋词的韵味,但更多的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踏实。他们的理念很正,做好酒,做好酒文化。酒文化很深,谁也品不到底,他们也品不到底,但是他们一直在努力。酒和酒文化都是养精神的,他们的精神被马场酒熏染得特别务实。人心善良正直,酒风丰满醇厚,这甘冽香醇的美好,足可以让你我共冬而暖,也足可以安妥一个游子那苦苦思乡的灵魂。(2328字)

作者简介:崔向珍,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入围第三届丰子恺散文奖,有多篇文章入选中考、中高考模拟阅读题及初中语文随堂教材。

壹点号青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