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澤東唯一寫詩“國有疑難可問誰”的元帥,時隔六年再任總政主任

作者:深海1380

羅榮桓,是我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立者和上司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一、“老實人”羅榮桓,支援毛澤東三灣改編,堅決貫徹執行毛澤東的治軍主張

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參加秋收起義後的部隊,擺脫了敵人的瘋狂尾追,帶領起義部隊編成的紅一軍一師來到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這是一個隻有50多戶人家的村子。

鑒于當時嚴酷的鬥争實際,為了讓全體将士有一個明确的方向,提高紅軍的戰鬥力,打消一些人“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毛澤東連夜召開會議,對部隊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把原有的一個師縮編為兩個營共六個連,外加一個特務連,組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第一師紅一團。

在宛希先、張子清、曾士峨、羅榮桓等人的堅決支援下,三灣改編得以順利進行。

三灣改編時,師長是舊軍人出身的餘灑度(三灣改編後失蹤),他的手下參謀長等人都是他原來的部屬。由于設立了黨代表,舊軍隊原有的打罵士兵等軍閥習氣沒有了,擁護紅軍的士兵思想堅定了。

三灣改編時,當時工農革命軍總共才七個連,特務連戰鬥力是最強的。黨代表羅榮桓,連長曾士峨,副連長張宗遜,三人都是中共黨員,革命意志堅定,政治上靠得住,這支部隊後來成為紅軍的打仗最堅決的中流砥柱。

三灣改編後,毛澤東率領部隊,從永新三灣經古城、甯崗、茅坪,再上井崗山,開創了我黨我軍農村武裝割據的道路。

三灣改編後,羅榮桓曾士峨他們率部參加過龍源口戰鬥和黃洋界保衛戰。

毛澤東唯一寫詩“國有疑難可問誰”的元帥,時隔六年再任總政主任

1928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主力在湘南行動受挫後轉移到桂東。8月下旬,國民黨湘軍和贛軍共五個團,趁紅四軍主力在湘南未歸之際,對井岡山根據地發起第二次“會剿”。8月30日晨,敵軍向井岡山黃洋界哨口發起進攻。

黃洋界位于井岡山主峰北面,扼山險要道,為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留守井岡山的紅四軍第31團一部和第32團,在赤衛隊和人民群衆的支援下,憑險據守,連續打退敵人的多次猛烈攻擊。當天下午,正當敵軍重新組織進攻時,紅軍以僅有的一門剛修複的迫擊炮開始轟擊。湘軍誤以為紅四軍主力回山當夜撤退。黃洋界戰鬥的勝利,為紅四軍主力回師井岡山,打破國民黨軍的第二次“會剿”創造了條件。

三灣改編中,毛澤東一個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在連隊以上各級建制設立黨代表,使“部隊完全處于黨的絕對上司之下”。

1928年3月,毛澤東帶領部隊在酃縣中村整訓一周,羅榮桓調任3營8連黨代表。在整訓中,羅榮桓時常請毛澤東去講話,“毛澤東是一請就到,到了就講。而且講話很幽默風趣,深入淺出。毛澤東一講話,部隊就好帶了。當時部隊一天5分錢的夥食錢也不能保證,再說已經取消了發饷。而毛澤東的講話比發饷還更受戰士們的歡迎。”羅榮桓到8連不久,全連面貌發生明顯的變化。

毛澤東後來跟人評價羅榮桓說他是“老實人”,毛澤東說羅榮桓的“老實”,不是說他木讷、笨拙、反應遲鈍,而是指他對黨忠誠、做事認真、工作踏踏實實。是以,羅榮桓成為毛澤東信賴的七名黨代表之一。

當部隊到達酃縣水口的時候,毛澤東親自帶着黨代表,親自在團部發展了賴毅等6名黨員。賴毅中将後來回憶:“臨走時,毛委員又叮囑各連黨代表,回去後要抓緊發展工作。"羅榮桓把毛澤東的交代記在心上,立即在特務連認真貫徹落實。

毛澤東唯一寫詩“國有疑難可問誰”的元帥,時隔六年再任總政主任

毛澤東跟羅榮桓等

在途中,羅榮桓除做宣傳工作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連隊建黨上。當時,特務連除羅榮桓、曾士峨和副連長張宗遜外,一個士兵黨員也沒有。為了迅速在連隊建立黨支部,羅榮桓行軍時一面幫助戰士們背槍,一面同他們拉家常,了解情況,物色和培養發展對象。很快,羅榮桓熟悉了全連每一個戰士的經曆、家庭和思想狀況,并從中選擇了8名發展對象,讓他們填寫了入黨表格。

10月初,天氣逐漸寒冷,戰士們還穿着破爛的單衣,給養十分困難,毛澤東帶領部隊向江西省遂川縣方向展開遊擊活動,以解決部隊的冬衣和給養。22日,部隊進駐遂川城西的大汾鎮。晚上,羅榮桓在特務連舉行第一次入黨宣誓儀式。

會場選在一個閣上。羅榮桓招呼8名新黨員在條凳上就坐。随後,毛澤東在曾士峨、張宗遜等陪同下來到了會場。入黨儀式開始後,羅榮桓首先解釋三個英文字母 C . C . P 就是“中國共産黨”的縮寫,又講解了入黨誓詞的意義。接着,8名新黨員逐個談了自己的經曆和入黨動機,毛澤東帶領大家宣了誓。

毛澤東唯一寫詩“國有疑難可問誰”的元帥,時隔六年再任總政主任

宣誓儀式後,毛澤東作了講話。

羅榮桓在特務連發展黨員之舉,獲得黨史界的較高評價:“毛澤東和羅榮桓等黨代表在水口、大汾等地發展了人民軍隊最早的一批士兵黨員,有了這批黨員,‘支部建在連上’才開始落到了實處。

4月,朱德、陳毅率領的部隊與毛澤東在甯岡砻市會師。随後,兩軍宣布組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羅榮桓出任第11師第31團3營黨代表。28團和31團是全軍主力團。紅28團是朱德率領的主力,紅31團則是毛澤東率領的主力,羅榮桓在3營擔任黨代表,是毛澤東率領的主力團的骨幹。羅榮桓也成為井岡山紅色根據地和我軍的創始人之一。

第二個政策就是在部隊中實行官兵平等,成立士兵委員會,受到紅軍士兵們的擁護,影響了一部分不堅定者,穩定了部隊情緒。

第三政策就是主張以農村包圍城市,走武裝割據的道路,不盲目冒進去打大城市(比如長沙等),減少了部隊無謂的減員。

“三灣改編” 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上司,标志着毛澤東建設人民軍隊思想開始形成。

三灣改編初步解決了如何把以農民及舊軍人為主要成分的革命軍隊建設成為一支無産階級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奠定了我黨政治建軍的基礎。

羅榮桓,1902年11月26日出生在湖南省衡山縣魚形鎮南灣村一個地主兼商人家庭。羅榮桓8歲入私塾,12歲進本村羅氏嶽英國小讀書。

1919年秋,羅榮桓進入長沙協均中習,開始接觸新思想。毛澤東創辦的“新民學會”及其主編的《湘江評論》對羅榮桓的影響最深。

1924年,羅榮桓考入青島大學工科預科學習。1925年4月發生了“青島慘案”。1926年夏,羅榮桓從青島大學結業後來到廣州,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

1927年羅榮桓經長沙轉赴武昌中山大學理學院學習。同時從事學生運動,并加入共青團,擔任武昌中山大學支部組織幹事。不久轉為中國共産黨黨員。同年八九月間,受湖北省委的派遣,赴崇陽、通城一帶參加鄂南暴動。

1929年3月中旬,紅四軍殲滅土著軍閥福建防軍第二混成旅郭鳳鳴部兩個團,攻占了長汀,打開了閩西局面。

在長汀,部隊番号改了。團改稱縱隊,營部改稱支隊,連改稱大隊。第28團主力編為第一縱隊,28團餘部和特務連編為第二縱隊,第31團編為第三縱隊。羅榮桓任第三縱隊第九支隊(即原31團三營黨代表。

6月下旬,紅四軍第三次打下龍岩後,召開了紅四軍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圍繞黨對軍隊的上司問題進行了一些争論。有的人對黨支部決定連隊的問題有懷疑,有的幹部認為黨的紀律限制了個人自由。

在中央代表劉安恭的挑拔下,紅四軍不少人将矛頭直指毛澤東。1929年6月8日,前委擴大會議上,身為前委書記的毛澤東受到衆人指責,多數軍事将領支援朱德、陳毅,反對設立政治委員制度。

會議最後改選了前敵委員會,陳毅任前委書記,毛澤東從中央局書記、紅四軍前委書記改任委員,進而離開部隊,去閩西地方工作。

毛澤東唯一寫詩“國有疑難可問誰”的元帥,時隔六年再任總政主任

1932年3月,紅軍在“左"傾路線指揮下打贛州失敗後,主力分成中、西兩路軍向北發展,再奪取其他中心城市。毛澤東反對這種做法。反對無效後,他選擇了與林彪、聶榮臻和羅榮桓指揮的中路軍一起行動,并在部隊中發揮了他對幹部們的影響力。

攻打贛州的失敗,幾千名紅軍戰士的鮮血,使毛澤東對于左傾路線十分憤慨。行軍途中,毛澤東一再建議改向閩西進軍。這一建議,得到了中路軍總指揮林彪、政委聶榮臻和政治部主任羅榮桓的支援。

3月21日,林彪、聶榮臻、羅榮桓向中革軍委建議:“部隊的行動問題,我們完全同意毛主席的意見。”此事獲得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來的同意。随後,這支部隊在毛澤東的指揮下東進。

羅東保将軍後來回憶說:

1932年間,部隊住在福建長訂,準備打漳州。羅主任白天忙着開會,參與毛澤東及聶政委制定作戰計劃……眼睛都熬紅了。

羅榮桓以他紮實的工作作風力助毛澤東等人,做好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對于穩定軍心起了重要作用。之後,東路軍打下了福建漳州,又威逼廈門,再次取得重大勝利,并且将獲得的一批銀元支援了在上海的黨中央機關。

從秋收起義以來,羅榮桓在毛澤東的上司下工作,在紅四軍黨的七大會議上,羅榮桓在發言中,力主堅決擁護毛澤東的正确主張,進而也受到了排擠。

1932年10月,由于執行左傾路線的“甯都會議”,撤銷了毛澤東的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的職務。

支援毛澤東的鄧小平、毛澤覃等一批幹部也受到批判和打擊。羅榮桓也被調離,王明等指責堅決執行毛主席正确路線的鄧小平、羅榮桓等人是“宗派主義”,撤銷了他們的職務。

後來雖然恢複了工作,但是把羅榮桓由紅一軍團總政治部主任,降為巡視員,動員部部長,主要負責擴紅(就是招兵)工作。

在擴紅工作中,羅榮桓在一個地區,短短三個月擴紅3000人,有力地充實了部隊,擴大了紅軍的影響。

1934年1月,中央決定,将羅榮桓、羅邁、毛澤覃等人的名字,放在紅軍各報紙“擴紅”突擊運動光榮紅榜表彰,在中華蘇維埃二大上羅榮桓被授予一枚銀質獎章,并當選為中華蘇維埃中央執委候補委員。

從1928年至1934年,羅榮桓曾任連、營黨代表、縱隊政委、紅軍第四軍政委、第一軍政治部主任、江西軍區政治部主任、總政治部動員部長等職,在作戰、擴紅、加強政治說服等方面做了大量紮實工作。

毛澤東唯一寫詩“國有疑難可問誰”的元帥,時隔六年再任總政主任

二、“老實人”羅榮桓,成為我黨我軍優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群組織者

在長征途中,羅榮桓初期随幹部團行動,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調任第一軍團政治部副主任,負責籌糧和群衆工作。

1936年3月,羅榮桓奉命率第一軍團東征。在山西中陽縣關上村戰鬥中,紅一軍團一舉殲敵主力獨二旅。6月,羅榮桓進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學習。

七七事變爆發後,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挺進山西,開展遊擊戰争。羅榮桓任八路軍第115師政治部主任。在山西地方黨和兄弟部隊的支援下,先後建立了以恒山、五台山為中心的晉察冀根據地和以呂梁山為中心的晉西根據地。

1938年10月,林彪在行軍途中被閻錫山的士兵誤傷,赴蘇聯療傷。任115師政委的羅榮桓和代師長陳光,奉命率115師師部和第343旅第686團從晉西出發,向山東挺進。

1939年10月,根據毛澤東及八路軍總部訓示,羅榮桓率部向魯南進軍,創立魯南抗日根據地。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主力部隊由當初的3000多人,發展到70000人(算上地方武裝30000人),成為蘇魯遊擊戰争的重要依托。

毛澤東唯一寫詩“國有疑難可問誰”的元帥,時隔六年再任總政主任

在反日軍“掃蕩”中,羅榮桓靈活運用毛澤東的軍事原則,結合山東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敵進我進”的方針,即“翻邊戰術”,有力地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對根據地的圍剿。

這種戰術在運用上,就是當敵人向我大舉進攻時,我除以小部隊和一些地方遊擊隊去對付敵人外,大部隊同時插到敵人後方去,相機攻擊敵之薄弱後方,并破壞敵之交通要道,使日軍難以在根據地内持久作戰,進而粉碎日軍的“掃蕩”。

1940年9月,已任山東軍區書記的羅榮桓,率領山東軍民粉碎了日僞的多次“掃蕩”,度過了1941年至1942年的最困難時期。

1941年11月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田俊六親自指揮4個師團、3個獨立混成旅團和僞軍共計5萬餘人,向山東抗日根據地中心的沂水、臨汾、費縣、蒙陰之間縱橫70裡的地區實行“鐵壁合圍”。5月,日軍兵分11路從四面八方包圍了第115師師部駐地留田,最近的隻有二三公裡,最遠的不過七八公裡。

這時師部僅有一營兵力,而機關人員卻有5000多人,勢十分危急。在這嚴峻的時刻,羅榮桓鎮定沉着,神态自如,站在地圖面前,平靜而嚴肅地分析敵我态勢,然後提出“向西南”突圍的主張。随後,羅榮桓親自率作戰科和部分偵察人員先行出發,觀察情況,選擇突圍的方向和路線。

大家沿着羅榮桓選擇的路線,利用在留田東南10餘公裡的村莊附近東西不過一公裡的間隙通過了日僞的第一道封鎖線,接着又在一個兩公裡半的間隙通過了日軍第二道封鎖線。6日拂曉,我軍未費一槍一彈,突破了敵人的重兵包圍,最後粉碎了敵人的“鐵壁合圍”。當時随部隊行動的記者希伯稱頌這次突圍是“無聲的戰鬥”,稱羅榮桓的指揮是“神奇的指揮”,這是羅榮桓對“翻邊戰術”的經典運用。

毛澤東唯一寫詩“國有疑難可問誰”的元帥,時隔六年再任總政主任

羅榮桓和夫人林月琴

三、羅榮桓“老實”中不失機智,寬容中保持原則,為軍隊政治工作樹立了标杆。

羅榮桓同志是個“老實人”,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同時又有很強的原則性。

正因為如此,黨中央毛澤東同志才好幾次安排他與一貫跟政委合不來的林彪一起搭檔、指揮部隊。

毛澤東說過,“羅榮桓是執行中央政策的模範”。事實上,1943年後,毛澤東對羅榮桓大有人才難得、唯羅不可的味道。幾乎是“強令”羅榮桓帶病工作;而羅榮桓堅決、靈活地執行毛澤東的訓示,兢兢業業,把山東工作搞得有聲有色。

到1945年,任115師師長兼政委的羅榮桓,腎病病情越來越嚴重。毛澤東考慮到他兼職太多,擔子太重,将從蘇聯養病回國後在延安工作的林彪調往山東。

8月26日,毛澤東親筆起草了一份緻山東分局的電報:“林彪、蕭勁光二同志昨日飛抵太行轉赴山東。分工:羅榮桓為書記及政委,林彪為司令員,蕭勁光為副司令員。如羅因病必須休養時,林代理羅之職務,林、蕭均為分局委員。其餘不變動。”

這個安排表明了毛澤東對羅榮桓的充分信任。對此,黃瑤認為:在毛澤東的心目中,羅榮桓比林彪更重要。

然而在9月19日,為了應對國民黨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即将發動向解放區進攻的内戰,黨中央作出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方針,黨中央又決定調羅榮桓去東北工作。

毛澤東唯一寫詩“國有疑難可問誰”的元帥,時隔六年再任總政主任

毛澤東給羅榮桓授銜

此時榮桓因病重已難于支撐下去。他曾向中央提出,希望能休養一個時期,如果一定要去東北,他請求不要讓他當部隊主要上司人。

中央複電,由于鬥争需要,東北還是要去,到東北後治療條件可能好一些。于是,羅榮桓便率山東軍區部隊6萬餘人于1945年底前陸續到達東北。途中,榮桓被任命為東北民自治軍(不久改名為民主聯軍第二政委)。

1946年7月,在毛主席的安排下,羅榮桓先去北韓,在平壤蘇軍醫院确診為腎癌,因是野戰醫院,不具備手術條件,毛主席又訓示聯系了去莫斯科治療。

1947年3月,在傷口剛剛愈合還伴随有高血壓、心髒病的情況下,羅榮桓說服醫生出院回國,6月到了東北,投入到緊張的解放東北的繁忙工作中。

1948年9月,遼沈戰役打響。10月,按中央及毛澤東的部署,攻打錦州的時候。10月2日,羅榮桓、林彪帶着前線總指揮部,乘坐火車由哈爾濱南下。到達彰武車站時,因為敵機轟炸,林彪與羅榮桓停了下來。當時,為了防止敵機轟炸,兩人的駐地相隔得比較遠。

當晚,前指電台接到報告:葫蘆島之敵增加了4個師。電報首先送到了林彪住處。

在部署遼沈戰役時,毛澤東和黨中央決定先打錦州,對東北之敵頭行關門打狗的政策。但林彪顧慮重重,一來擔心後方運輸線太長,部隊南下缺糧油;二來擔心北平之敵傅作義北上,若錦州攻不下,還會緻使部隊的汽車和坦克、重炮因無油料而撤不出來,是以遲遲不下決心。受到毛澤東的嚴肅批評後,林彪才率部南下。這時,他聽說敵人在葫蘆島增兵4個師,擔心部隊被沈陽和錦西、葫蘆島之敵夾擊,作戰決心又動搖了,立即下令部隊暫停前進。并且,未經商量,林彪就以林、羅、劉三人的名義給中央軍委發出加急電報,要求停止攻打錦州,回師打長春。

第二日清晨,參謀長劉亞來到林彪住處,得知林彪已向中央軍委發電報要回去打長春,馬上覺得事情不對頭,于是來到羅榮桓住處報告。羅榮桓一聽,顧不上洗臉和吃飯,拉上劉亞就去找林彪。

林彪見着羅榮桓,說了昨晚向中央軍委發電報的情況,并對他說:“等軍委回電後再定下一步行動吧!”

羅榮桓認為林彪要回去打長春,已不是軍事指揮員權限内的事情,而是擅自變更黨中央既定戰略決策的大問題。

看完林彪發的電稿後,羅榮桓立即表示不妥:“在幾十萬人的部隊已經南下到達遼西前線,錦州外圍敵人據點已經肅清,而敵情變化并不大(隻不過增加4個師)的情況下,輕易改變中央早已定了的作戰方針是不适當的。攻錦州決心不能改變。”

據劉亞後來說,當時羅榮桓盡力克制自己的怒氣,手腳都有點發抖了。參謀長劉亞樓表示同意羅榮桓政委的意見。

經過羅、劉的勸說,林彪也可能感到做法不妥,便吩咐秘書到機要處追回電報。秘書回來後報告:“電報業已在清晨4時許發出。”劉亞樓問:“那怎麼辦?”

林彪不作聲,羅榮桓果斷地說:“再發一份電報,說明我們仍然決心攻錦。”

以往總部發出電報,都是由林彪口授,秘書記錄後經林彪看過便簽發。這時林彪一言不發。于是,羅榮桓起草電稿。電報說:

我們拟仍攻錦州。隻要我們經過充分準備,然後發起總攻,仍有殲滅錦敵之可能,至少能殲敵之一部或大部。目前如回頭攻長春,則太費時間,即令不攻長春,該敵亦必自動突圍,我能收複長春,并能殲敵一部。

電稿經林彪修改後于上午9時發出,但林彪修改時把羅榮桓在電報稿開頭寫的“前電廢棄”這句删掉了。

4日淩晨,毛澤東看到這封電報。在這之前,他已連續發出兩封電報批評林彪回師打長春的錯誤想法,過了5個多小時後又收到林、羅、劉表示攻錦決心不變的電報,立即複電:“你們決心攻錦州,甚好,甚慰。和你們之間的一切不同意見,現在都沒有了。”

毛澤東唯一寫詩“國有疑難可問誰”的元帥,時隔六年再任總政主任

在複電中,毛澤東重申了不應回師打長春的理由,為“戰錦”這個“大問題”作了總結。

結果,盡管蔣介石親自來到葫蘆島調兵遣将,錦州還是如期解放。

随即,被圍困的長春的守軍絕望中也舉行起義。遼沈戰役按照毛澤東的部署終于取得勝利,實作了東北全境的解放。

這一次羅榮桓在關鍵時刻堅決執行黨中央決策,及時阻攔林彪撤兵回師長春,對遼沈戰役的順利推進功不可沒。

解放後,羅榮桓擔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兼總政幹部部長的職務。

1951年12月3日,總政治部以羅榮桓、傅鐘、蕭華的名義給毛澤東寫信,建議開辦解放軍政治學院,培養我軍的政工幹部,力使軍隊的各項工作按照黨的原則和在黨的上司下進行。

次日,毛澤東就回信準許了這個建議。随後,羅榮桓、蕭華、王宗槐等7人組成了籌備委員會,并決定到北京郊區去找地方建校辦學。

經過多方考察,標明了北平城郊五棵松以西一片布滿砂石和墳茔的地帶。次年6月,兩幢學員樓破土動工。

這時,新中國的各項建設沒有現成的經驗,學習蘇聯成風。1953年,有人主張解放軍也照搬蘇聯的一套,搞單一首長制,取消政治委員和政治機關。羅榮桓敏銳地說:“毛主席為我軍建立的政治工作光榮傳統不能丢。”為此他立即面見毛澤東,認為這樣做會背離我們黨在軍隊實行的根本政治制度,背離了我軍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

羅榮桓堅持和維護了毛澤東“黨指揮槍”的思想,加強了軍隊中的政治工作。

1955年我軍決定實行軍銜制。黨中央提名的十名元帥中,羅榮桓名列其中。羅榮桓知道後,立即給毛澤東寫信,說自己參加革命較晚,貢獻不大,不要提名他為元帥。但是,黨中央、毛主席深知羅榮桓的為人與貢獻,還是授予了他元帥軍銜。

1956年,羅榮桓的心痛反複發作,他讓贻誤工作,于9月2日向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寫信,請求解除了總政治部主任和總幹部部長職務。

1959年7月廬山會議後,毛澤東單獨找到羅榮桓,商談國防部長人選問題。羅榮桓坦誠地談了自己的看法,回家以後,林月琴問他:“同主席說了什麼?”

羅榮桓隻說了一句:“一些人事上的事。”再沒有第二句。

羅榮桓的黨性很強,黨内重大的事情一般不會對人說;二是他對毛澤東的感情很深,覺得毛澤東的話不應該外傳。

這次談話的内容,羅榮桓一直沒有對别人說過。

1972年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把它說了出來:“當時,我要羅榮桓同志談談看法,當時中央已經定了林彪。羅榮桓說,林彪打仗還可以,就是主持全面工作不一定很行,一是身體原因,但最主要的是,林這個人喜歡搞小圈子,團結多數同志是他的弱點。現在看來,羅榮桓的觀點是有預見的。”

毛澤東對羅榮桓信任有加, 盡管羅榮桓的健康每況愈下,還是宛如當年那樣對他加碼放擔子。1960年底,國防部長林彪把總治部主任譚政整下了台,經羅瑞卿和蕭華提議,毛澤東還是決定讓羅榮桓複出。1961年1月,在毛澤東的提議下,羅榮桓再次擔任了總政治部主任。

幾個月後,羅榮柯和林彪就毛澤東思想的學習問題發生了争論 。

羅榮桓對毛澤東的個人感情很深厚,源自他對毛澤東思想的準确了解和認識。與他共事20多年的梁必業中将說,羅榮桓“對待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持馬克思主義科學态度”。是我軍進階幹部中堅決執行毛澤東路線的傑出典範。

毛澤東唯一寫詩“國有疑難可問誰”的元帥,時隔六年再任總政主任

甘渭漢中将說:羅榮桓對毛澤東沒有個人迷信,相反,有着一種很難得的正确的、科學的态度。也正是因為此,1961年夏,羅榮桓與老搭檔林彪發生了一次大争論。

林彪在廬山會議後主持中央軍委的工作。一次在軍委擴大會議上,林彪提出要“帶着問題學習毛澤東思想”。羅榮桓聽後覺得此話不妥,不贊成。

1961年4月30日,林彪主持軍委常委會,會議讨論了幾項工作後,羅榮桓說:“‘帶着問題學毛選’,這句話要考慮一下,這句話有毛病。”

“那你說,怎麼學?”林彪很不高興地說。

“應當是學習毛主席著作的精神實質。‘帶着問題學’這句話改掉為好。”羅榮桓的話讓大家很吃驚。

幾分鐘後,林彪才緩緩說:“不好就去掉嘛。”

“還是去掉好,學習毛主席著作一定要從根本上學,融會貫通…….”羅榮桓繼續說道。

這時林彪突然起身,說了句“散會”,便拂袖而去。

這個舉動讓在場的人都愣住了,羅榮桓氣得雙手發抖,回到家中後說:“大家都是老同志了,長期在一塊工作,哪能這樣呢,有問題大家讨論嘛!”

在這以後,林彪逢人就說:"什麼‘林羅',林、羅要分開,林、羅從來就不在一起!”

1963年秋,羅榮桓同志不僅血壓高,心絞痛,腎功能也衰竭了。住院不久報了病危。毛主席訓示醫院全力搶救,還是沒能搶救過來,于12月16日走完了他光輝燦爛的一生。

當時,毛澤東正在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當羅榮桓不幸逝世的消息傳來時,他立即中斷會議,領頭起立默哀。毛澤東還感歎地說:“一個人數十年如一日,忠于黨的事業,很不容易啊!”

這是對羅榮桓一生的高度評價。

當晚,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召集會議聽取聶榮臻彙報十年科學技術規劃。開會前,毛澤東再次提議與會者起立,為羅榮桓默哀。默哀完畢,毛澤東說:“羅榮桓同志是1902年生的。這個同志有一個優點,很有原則性,對同志有意見,背後少說,當面多說。一生始終如一。一個人幾十年如一日不容易。原則性強,對黨忠誠。對黨的團結起了很大作用。”

毛澤東清楚的記得羅榮桓同志的出生時間。在十大元帥中,羅榮桓的年齡排倒數第二,卻去世最早。毛澤東對羅榮桓的去世很傷感。

12月19日,他與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人來到北京醫院,向羅榮桓的遺體告别。羅榮桓安葬後,毛澤東還是十分悲痛,幾天都睡不着。一天晚上,他服了大量安眠藥仍睡不着,寫下《七律.吊羅榮桓同志》一詩:

記得當年草上飛,

紅軍隊裡每相違。

長征不是難堪日,

戰錦方為大問題。

斥鷃每聞欺大鳥,

昆雞長笑老鷹非。

君今不幸離人世,

國有疑難可問誰?

毛澤東唯一寫詩“國有疑難可問誰”的元帥,時隔六年再任總政主任

參考書目 陳冠任《大河向東——他們為什麼追随毛澤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