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城市立法的“毛細血管”:萬名代表下基層,與市民面對面

作者:南方都市報

“12345”,一個很容易記住的電話号碼,背後是連接配接市民與政府的立法力量。

聚焦生活垃圾管理,聚焦物業管理,看似簡單的兩個條例背後,同樣有立法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這些着眼于北京群眾“關鍵小事”的立法修法動作背後都有不斷完善的北京市人大常委會“萬名代表下基層”機制。這一機制由2019年起展開,目前已成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北京樣本。

這個機制是從聚焦民生的“關鍵小事”開始的。

北京城市立法的“毛細血管”:萬名代表下基層,與市民面對面

在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引導下,孩子們将對應的垃圾彩球分類放入垃圾桶。 當日,社群從業人員和志願者走進北京市東城區西花市南裡東區舉辦垃圾分類宣傳活動,現場發放垃圾分類相關宣傳資料,為社群居民講解垃圾分類知識。 新華社發

2011年,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制定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這是當時中國第一部生活垃圾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引領全國風氣之先。但是,經過近十年的運作,條例已不能滿足實際需要。于是,2019年,針對北京市轉型發展的實際情況,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開始對《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進行修訂。

同時,結合《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制定工作,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首次開創了“萬名代表下基層”活動。一萬多名北京市各級人大代表走進街道社群,履職大街小巷,圍繞是否應該總量控制、是否應該禁止或限制一次性用品、補齊老舊小區公共服務設施、物業服務水準等關鍵問題,面對面聽取市民意見建議。

這一接地氣的行動,不僅收獲群眾點贊,也讓立法和修法工作更為實事求是、更為科學。

總結有益經驗後,2020年,北京市進一步開展“萬名代表再下基層”,組織市、區、鄉鎮三級人大代表對上述兩個條例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并具體了解群眾對法規實施的滿意度,明确改進工作方向,使監督檢查更有實效。

此後,“萬名代表下基層”的做法,逐漸上升為一種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機制,成為城市立法的“毛細血管”,在北京市多部法規的立法和執法檢查中得到運用。

今年,在《北京市接訴即辦工作條例》的制定過程中,“萬名代表下基層”的經驗又一次得到運用。

“接訴即辦”,意為對群眾訴求快速響應、高效辦理、及時回報。2019年,北京市“接訴即辦”機制建立。“12345”,這個很容易記住的電話号碼就是“接訴即辦”市民服務熱線。兩年來,這一熱線在北京行效顯著,有口皆碑。

為了把這項改革成果更好地固定下來,今年9月24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北京市接訴即辦工作條例》,将這種有益經驗以立法形式固化下來。由此,對政府職能部門來說,“接訴即辦”不再是“向前一步”,而是成為一種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于群眾而言,“說話有人聽、困難有人幫、事情辦得快”成為常态。

在《北京市接訴即辦工作條例》制定中,“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貫穿全程。條例草案二審前,北京市全市11000餘名人大代表與6.7萬名市民“面對面”;三審前,北京市上司以普通人大代表身份帶隊深入各區,在代表“家”“站”、基層立法聯系點裡再次與市民坐在一起。

形式上,北京市人大代表把條例草案做成幻燈片進行宣講;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還“随機邀請”撥打過服務熱線的市民參加立法座談會,對不能現場參會的市民以電子郵件書面征求意見……

“萬名代表下基層”正成為“全過程人民民主”在首善之區的實踐樣本。未來,身邊社群、大街小巷,人大代表征求民意的場景仍将繼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