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在曹操進軍南下的路上有過長坂坡激戰,正是這次有了常山趙子龍的七進七出護少主的故事,長坂坡之戰在當時的影響就僅僅是将劉備的軍隊打敗嗎?之後看來可不是如此。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在挾天子後親自率軍南下荊州,并想借此一口氣吞下蜀、吳兩國,完成自己統一的夢想。荊州當時算是劉備的地盤,可是之後發生的事情,卻也是劉備敗于長坂坡的原因之一。
同年八月,劉表在荊州病逝,他的兒子劉琮繼任他的位置——荊州刺史,同時曹軍南下順便要拿下荊州的事情傳入劉琮的耳中,這如果沒有小人的建議還行,可每次戰争的時候都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小人,這次也不例外。章陵郡太守蒯越和東曹掾(yuan)向這剛繼位的荊州刺史劉琮詳細列出了不戰而降的原因“你剛即位怎麼能抵抗曹軍?”“你的軍隊怎麼能比得上劉備呢?而且您想依靠劉備來抵抗曹操?”“曹操人家是帶着朝廷的指令來的,你抵抗不是就相當于臣子反抗當今天子嗎?”就這樣,劉琮在曹軍到達後派人手持朝廷符節投降,曹操在疑惑後便相信了。

投降就投降,可這沒有一點消息傳到劉備的耳朵裡去,當劉備有所耳聞的時候曹軍已經到達宛城,劉備大驚率衆逃亡。這個時候諸葛亮等人建議拿下劉琮重新占據荊州來防守曹軍,可是劉備關鍵時刻“婦人心腸”,竟然不忍心攻打劉琮(雖然就算當時再次拿下荊州也抵擋不了八十萬曹軍),劉備帶着荊州的部分百姓撤退當時“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另一方面,劉備派關羽帶着水軍直奔江陵。
不久曹操聽聞,立馬率領五千“虎豹騎”追擊劉備軍。這劉備帶領着大部隊,以及荊州百姓,軍隊辎重,行軍速度怎麼能比得上那五千“虎豹騎”,沒過多長時間“虎豹騎”追上劉備逃亡得部隊,并于長坂坡展開了激戰。
是時,五千“虎豹騎”追上劉備“大軍”—确實隻是人數衆多的大軍,真正穿着盔甲的人甚少,怎麼能抵擋虎狼之師呢?很快“大軍”就被迅速擊潰,逃的逃,被抓的被抓,劉備不得已抛下一妻兩女一子、行軍辎重、荊州百姓随着屬下逃亡。就在混亂中,趙子龍“走散了”,卻也有人放出謠言“趙雲向曹操投降了”,劉備聞此抽身去打謠言小人。這趙雲沒有跟着主公逃亡,竟是去尋找主公的妻女和兒子,奈何殺了個七進七出,最終隻是救下了阿鬥與劉備妻子,最後逃出與劉備相聚。曹軍見此在後窮追不舍,畢竟“宜将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嗎,就這此時“吾乃燕人張翼德,誰敢與我決一死戰?”這曹軍竟然被這一吼吓住,沒有再次追擊,劉備等人得以逃過一劫,在長坂坡損失了幾乎是全部的兵力。
逃走後在路上碰見了剛好來這裡打探虛實的魯肅,便在魯肅的邀請和諸葛亮的建議下到吳國見孫權(這從某一方面說算是一總短時間的投奔)。是時間緊急,曹操進攻為實,你有兵力就算了我們可以合作,現在你主力幾乎全無,還想和我孫權結盟?這不是要害我嗎?眼見不成,三寸不爛之舌便發功了“劉軍雖然在長坂坡大敗,但是關羽的一萬精兵,在其他地方還有我們集結的一萬兵力”“曹軍本是北方陸軍,不熟悉水性”“曹操匆匆南下,一路奔波不停,就猶如強弩之末還有什麼氣力呢?”言盡曹軍目前的狀況。好巧,不時曹軍戰書到達,極少部分臣子見狀要投降,江東幸得周瑜和魯肅,兩人力排衆議堅決要戰。如此,在諸葛亮的分析下,在魯肅周瑜的支援下,在戰書的逼迫下,孫權終于做出決定——聯盟,戰便戰!
諸葛亮的分析猶如神算,東風的到來雪中送炭,依靠天時和地利,孫劉聯軍大敗曹軍。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