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扔原子彈,杜魯門不敢,毛主席一語道破美國軟肋

作者:老闫侃史

1951年4月19日,麥克阿瑟的一則演講在美國引起轟動,就在幾天前,他被杜魯門撤銷了北韓戰場上的總指揮權,随後就發表了一則演講,引起廣大美國市民對杜魯門政府的不滿。

他們認為麥克阿瑟将軍是被政治謀殺,往白宮寄的抗議信件、以及彈劾總統的信件與電報多達27363件。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扔原子彈,杜魯門不敢,毛主席一語道破美國軟肋

麥克阿瑟

人們對于杜魯門的決定感到很失望,杜魯門本身的政治形象也受到了影響,但杜魯門覺得自己沒有做錯,美國政府也認為這是必要的政治措施,因為麥克阿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戰争瘋子。

早在1950年初,麥克阿瑟就與中國國民黨聯系上了,他試圖扶持國民黨打擊中國南部,為了這個目的,他一再反抗杜魯門的限制戰争,下令轟炸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默許美國飛機飛進中國領空作戰。

反戰中的美國市民可能不知道,就是他們瘋狂崇拜的這個麥克阿瑟将軍,打算在北韓戰場上,使用“核武器”。

在麥克阿瑟未被撤職之前,他威脅中朝要對他們投出29枚原子彈,北朝上司人慌亂中求助毛主席,毛主席卻說了一句話,直擊美國痛點,安撫了北朝躁動的心情。

為何杜魯門堅持要麥克阿瑟撤職?對中朝發起核打擊的事情,杜魯門究竟是怎麼想的?毛主席又是如何作答的》

北韓戰争爆發之後,麥克阿瑟被任為美國遠東軍總司令,指揮聯合國軍侵略北韓,杜魯門和麥克阿瑟一緻認為,他們是在用“軍事武力”拯救南北韓,遏制蘇聯對全北韓的統治和入侵,是一場自由之戰,北北韓就是蘇聯的先鋒隊而已。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扔原子彈,杜魯門不敢,毛主席一語道破美國軟肋

杜魯門在下令讓麥克阿瑟在仁川登陸時,想憑借美國軍事,擊潰北北韓的武裝力量,早日結束戰争,杜魯門授權麥克阿瑟北韓以北的軍事行動指揮權。

10月15日,杜魯門和麥克阿瑟在威克島會面,麥克阿瑟向杜魯門保證,會在11月23日感恩節之前結束戰争,美軍也在聖誕節撤回日本,中蘇幹預的可能性很小,麥克阿瑟表示,如果中國真的要南下平壤,一定會受到重創。

此時中國也發出聲音,要阻止聯合國軍向三八線進發,但麥克阿瑟覺得中蘇不會插手,于是不顧參謀長聯合會議的阻止,撤掉了南朝軍隊,指揮着美軍靠近了鴨綠江,并派遣飛機壓到鴨綠江附近進行轟炸,戰火燒到了中國邊境。

美國本想在北韓戰場上,以壓倒性的力量取得徹底的軍事勝利,但沒想到,聯合國軍與中國志願軍的第一次交鋒,聯合國軍就遭到挫敗,從鴨綠江一直推到了清川江以南,并繼續向三八線撤退,美國當局驚恐地認為:“比以往更接近全面戰争”。

中國志願軍打破了美國在朝作戰計劃,美國當局再次提起了被擱置的核武器使用問題。

在美國看來,目前的局勢他們不得不使用核武器,連一開始反對使用核武器的科斯林也要求部下,研究在何種情況下需要使用原子彈。

1950年11月30日,杜魯門在記者招待會上發言:“核武器的使用一直在積極考慮中,并且由戰場上的軍事指揮官決定它們的作用”。

此時的美國已經完全陷入了對中、朝使用核武器的幻想中,從上到下一緻認為,隻有核武器才能阻止志願軍的反攻。

1951年4月,杜魯門決定将裝有完整的原子武器的B-29轟炸機派到關島,并想方設法将這個消息傳給中國,警告蘇聯和北京,如果破壞行為規則,必須對産生的後果承擔責任。

這個消息一出,北朝上司人頓時慌了,他立馬前往北京,與毛主席一起商量對策。

毛主席也收到杜魯門的最新消息,但他笃定道:“這就是一個核恐吓,他們不敢發動核戰争,擁有核武器的可不止美國,如果他們真的想挑起全局戰争,就不必大張旗鼓地說出來了!”

毛主席将美國的心思摸得一清二楚,隻要蘇聯還站在他們身後,美國就不敢出動核武器。

雖然放出豪言,但美國政府很懷疑中國有沒有收到這個消息,因為在之後,中國又發動了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地面進攻。

美國沒有吓退中國,反而讓他們再次發起進攻,但美帝的盟友們卻被使用核武器的言論吓得不輕,英國首相助理更是發瘋一般給美國使館打電話。

1950年12月4日,英國首相艾德禮飛往美國,在雙方的會面交談中,艾德禮強烈反對美國使用核武器,甚至為了使得北韓停火,願意将台灣在聯合國中的席位交給北京。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扔原子彈,杜魯門不敢,毛主席一語道破美國軟肋

英國艾德禮首相

艾德禮認為,他們不能在東方戰場陷得太深,這樣會讓他們在西方戰場上遭到攻擊。

他們防範的應該是蘇聯,自從蘇聯有了核武器,英國一直擔心駐紮在自己領土上的美國轟炸機部隊會成為蘇聯的核打擊對象,這不是城門失火殃及魚池嗎?

美國原本指望着盟國英國能站在自己這邊,但是英國在北韓戰場上沒有任何利益,英、美加強的關系,也隻是因為他們之間的核武器合作,在杜魯門發表考慮使用核武器時,英、美之間産生了很大的分歧。

英國對美國執意要使用核武器的獨斷專行十分不滿,并且認為:“如果美國使用核武器,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将爆發”。

不僅如此,核武器對于重大戰争的威懾價值也會被降低。

不隻是英國,聯合國的駐美大使們也都躁動不安,荷蘭使者更是欲哭無淚,與法國使者商議打消美國使用核武器的可行性,答案當然是不能!

美國對中、朝使用核武器的氣氛被烘托到高潮,此時杜魯門突然清醒過來,如果他們使用了核武器,蘇聯參與戰争的可能性十分高。

在北韓前線,麥克阿瑟還在興緻勃勃地策劃在中、朝地區核打擊布置的投放點。

聯合國軍在戰場上的局勢不容樂觀,美國部隊從登峰造極到全軍大撤退,被志願軍打退了三百英裡,麥克阿瑟的地位一落千丈,他眼看着聯合國軍傷亡數量不斷上升,國内對他的指揮能力越來越不滿,麥克阿瑟果斷請求杜魯門對中、朝發動核打擊。

他計劃在鴨綠江附近投放大量核彈,營造一個核放射帶,阻止解放軍繼續出兵北韓,然後再向中國的重工業區投放核武器。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扔原子彈,杜魯門不敢,毛主席一語道破美國軟肋

抗美援朝

但從中國對核威脅的反應來看,中國似乎并不懼怕核武器帶來的緻命打擊,毛主席還在1950年9月份召開的人民政府委員會上說:“無非就是打第三次世界大戰,不過我們這次打的是原子彈,不是短打,是長打,是以我們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美國政府可能不太了解中國的這種想法,也不了解毛主席的個性,他完全闡釋了一書中的話:“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為了抵抗帝國主義,中國已經在戰場上犧牲了數百萬的戰士,又怎麼會懼怕美國的核威脅。不妥協不一定死,妥協了就是早死和晚死的差別了!

早在志願軍入境北韓時,毛主席就已經做好了長久對戰的準備,是以才在一開始就派遣了幾十萬大軍進入北韓抗戰。

毛主席斷定,此時美國正處于一個經濟戰争階段,他們想要加大在北韓戰場上的輸出,必須拉長戰線、加大經濟輸出,光這一點就能将他們拖垮。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扔原子彈,杜魯門不敢,毛主席一語道破美國軟肋

毛主席

或許我們會吃虧,但美國絕對占不了便宜,最主要的是,如果美國使用了核武器,那蘇聯插手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他們抛棄歐洲戰場,從世界強國頂端墜落下來,這也是志願軍耳不聞、眼不見,直接開啟大型路面戰役的原因。

但是杜魯門能當上美國總統,他的政治實力并不會因為一時沖動被摧毀,在經過中國毫不畏懼的戰場打擊之後,衆人漸漸反應過來,他們認定的核威脅,不僅沒有盡到“政治責任”,還将自己的盟友吓得半死,對蘇聯更是不起任何作用。

他們被中朝的參戰沖昏了頭腦,因為這個與英法盟友撕破臉皮,将蘇聯牽扯進戰争,甚至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完全是得不償失。

美國政府意識到,他們的核打擊是有限的。

于是杜魯門下令,限制戰争規模,還限制了麥克阿瑟的核,阻止他擴大戰争的想法。

這讓麥克阿瑟十分不滿,于是将自己在北韓戰場上的頻頻失利,直接甩鍋給華盛頓對他的各種限制上,話裡話外都暗示,北韓戰争現在已經僵持在這裡,如果不對中國使用核打擊,很有可能讓聯合國軍的處境變得更加危險。

麥克阿瑟的公開發言讓美國盟友們很詫異,所有人都在阻止戰争,而這個戰地指揮官卻想更新戰勝,美國政府真的能使喚得動這位野心勃勃的上将嗎?

這讓杜魯門也十分不爽,這已經不是麥克阿瑟第一次違背杜魯門的指令了。

在1951年的夏天,杜魯門政府決定一方面在在軍事上繼續北上,一方面以實力政策為基礎,和中、朝談判,但是麥克阿瑟和杜魯門唱反調。

多次發表和華盛頓不一緻的言論,甚至在沒有任何溝通下向中國軍隊發出最後通牒,聲稱:“一旦美國軍事行動擴大到中國沿海及其内陸,中國将不堪一擊”。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扔原子彈,杜魯門不敢,毛主席一語道破美國軟肋

麥克阿瑟與杜魯門

麥克阿瑟固執地讓戰争随着自己的思路進行的架勢,讓麥克阿瑟遭到了衆人的斥責,艾奇遜憤怒地稱他是對政府政策的“蓄意破壞”,還有人認為麥克阿瑟的聲明對美國有着“不可饒恕和不可挽回”

杜魯門更是想将這個沒有大腦的戰争瘋子踢進中國海,但真正讓杜魯門放棄麥克阿瑟的是他的通共事件。

1951年4月5号,因為兩個人的意見不合,一個想要停火,一個則是想利用核打擊占領中朝。

于是麥克阿瑟在私下給杜魯門的政敵約瑟夫·馬丁寫信,并在信中極力贊揚他主張開辟第二戰場的主張,還大肆批評杜魯門的政策,甚至斷言,“我們必須戰鬥,除此之外無路可走”

可能麥克阿瑟也沒想到,這位共産黨領袖會直接将資訊公開出來,導緻了麥克阿瑟和杜魯門直接決裂。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扔原子彈,杜魯門不敢,毛主席一語道破美國軟肋

麥克阿瑟回國

麥克阿瑟為了擴大戰争不惜打算推翻自己,杜魯門覺得這個人真的不能再留着了。

1951年4月11日,杜魯門公開發表聲明:“我代表政府深感遺憾地得出結論,陸軍五星上将麥克阿瑟,并不能在職責網上全心全意地地執行聯合國決策,是以,經聯合國商議,免去麥克阿瑟在北韓戰場上的各項指揮權,并任命李奇為中将接替他的職務!”

在麥克阿瑟下台後,杜魯門與中、朝在1951年6月份進行了一次停戰談判,可惜現在什麼也威脅不了志願軍,中朝、韓美四國對雙方提出的停戰條件都不滿意,于是戰争繼續。

聯合國軍新上任的李奇微将軍,也沒能将北韓戰争反敗為勝,在上甘嶺一戰中,被中、朝軍隊擊斃的美軍遺體随處可見,雙方都發生了不小的損失。

随行的美軍記者在面對這個戰況時,絕望地高喊傷心嶺這個名字。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扔原子彈,杜魯門不敢,毛主席一語道破美國軟肋

北韓戰役

在上甘嶺失敗後,美軍再也不能發起營以上規模的戰鬥,消息傳回美國,美國群眾抗議并要求政府停戰。

此時美軍才意識到,在北韓戰争上,不管是使用核武器,還是一場普通戰争,對于美國來說都是一場錯誤的戰争。

戰敗之後,未能對中、朝進行核打擊的麥克阿瑟諷刺地說:“誰跟中國陸軍打仗,一定有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