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文詩詞常用的典故:許由洗耳

别說讀書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典源】漢蔡邕《琴操·河間雜歌·箕山操》:許由“以清節聞于堯。堯大其志,乃遣使以符玺禅為天子。于是許由喟然歎曰:‘匹夫結志,固如盤石。采山飲河,是以養性,非以求祿位也;放發優遊,是以安己不懼,非以貪天下也。’使者還,以狀報堯,堯知由不可動,亦已矣。于是許由以使者言為不善,乃臨河洗耳。樊堅見由方洗耳,問之:‘耳有何垢乎?’由曰:‘無垢,聞惡語耳。’堅曰:‘何等語者?’由曰:‘堯聘吾為天子。’堅曰:‘尊位何為惡之?’由曰:‘吾志在青雲,何仍劣劣為九州伍長乎?'于是樊堅方且飲牛,聞其言而去,恥飲于下流。”

皇甫谧《高士傳·巢父》謂許由将堯禅位予已事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擊其膺而下之。由怅然不自得,乃過清泠之水洗其耳,拭其目。”

對于“牽犢上流飲之”說法不一。一說巢父洗耳未見所據。谯周《古史考》謂巢父即許由,稱“巢由洗耳”,“巢父洗耳”,或即是以。

古文詩詞常用的典故:許由洗耳

【釋義】許由結志養性,優遊山林,聽到堯讓位給自己而感到耳朵受到了污染,因而臨水洗耳;樊堅或巢父更以許由洗耳的水為穢濁,不願讓牛在其下遊飲水。後遂以“許由洗耳、巢由洗耳、巢父洗耳、洗耳”等表示以接觸塵俗的東西為恥辱,心性曠達于物外;用“巢由耳”稱不能容受塵俗的身心;用“洗耳翁、洗耳高人”等指超脫塵俗、不問世事的人;用“幸可飲牛”指未受污染或污染未及的地方。

【許由洗耳】《孟子·盡心上》“古之賢士何獨不然”漢趙岐注:“樂道守志,若許由洗耳,可謂忘人之勢矣。”

【巢由洗耳】李白《山人勸酒》詩:“舉觞酹巢由,洗耳何獨清。”又《笑歌行》:“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齊餓死終無成。”

【巢父洗耳】《後漢書·逸民傳·嚴光》:“〔帝〕車駕即日幸其館,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為理邪?’光又眠不應,良久,乃張目熟視,曰:‘昔唐堯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

【洗耳】李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詩之二:“歸時莫洗耳,為我洗其心。”蘇轼《送江公著知吉州》詩:“方将華省起彈冠,忽憶釣台歸洗耳。”辛棄疾《賀新郎·嚴和之好古博雅》詞:“已被堯知方洗耳,畢竟塵污人了。”又《夜遊宮·苦俗客》詞:“說得口幹罪過你,且不罪,俺略起,去洗耳。”

【巢由耳】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調養聖賢心,洗蕩巢由耳。”

【洗耳翁】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之二四:“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

【洗耳高人】陸遊《秋晚雜興》詩之六:“洗耳高人恥見堯,看渠應不受弓招,精神徇物那能久,刀砺君看日日消。”

【幸可飲牛】蘇轼《江月五首》之三:“驅雲掃衆宿,俯仰迷空水,幸可飲我牛,不須違洗耳。”

未完待續……

大家都在看

全本《周易全解》整理彙總

全本《文言基礎知識》整理彙總

中華飲食文化——《飲食的那些事》全本整理彙總

全本《民國名家随筆散文》整理彙總

本号是一個傳播優秀文學傳承傳統文化的平台。閱讀是一件重要的小事,關注本号,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