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29年毛主席遭奸細出賣,敵重兵圍捕,危難時被“一群貴人”救下

作者:暴走吧曆史

孟子說:“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縱觀毛主席的一生,我們可以發現,從走上為民請命、為革命奮鬥的道路開始,他的生命安全便時刻遭受着敵人的觊觎。

孟子還有一句名言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毛主席在革命前期陷入種種陷阱卻能順利脫險的經曆,堪稱天命所歸。1929年夏天在金豐永定縣的牛牯撲村養病時,毛主席再次被奸細洩露行蹤,國民黨反動派派遣了多于我方十倍的兵力進行圍捕,在這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一群農民挺身而出,從重重包圍内把毛主席救了下來。

1929年毛主席遭奸細出賣,敵重兵圍捕,危難時被“一群貴人”救下

毛澤東和農民親切交談

1929年夏天,紅四軍在福建龍岩召開“七大”,毛澤東超前而宏大的戰略眼光一時不為人所接受,他也沒能繼續擔任紅四軍的前委書記。對于雄心勃勃推進革命曆程的毛澤東來說,這件事讓他十分失落。

沒過兩天,即将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的閩西特委向毛澤東發來邀請,希望他能到上杭蛟洋指導當地的農民革命工作。毛澤東重整心情,化名為“楊子任”來到閩西,僅一個月的時間就把當地的農民團體組織地井井有條,中共閩西一大也順利召開。

會議結束後,毛澤東卻患上了瘧疾。以現在的醫療水準看,這種打擺子的病狀并不嚴重,然而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瘧疾是傳染性極強且會出人命的大病。為了讓毛澤東好好養病,組織派當時尚未出名的粟裕擔當警衛連長,護衛毛澤東到永定縣下寨村的一個黨員幹部家裡休息。

起初粟裕考慮到請醫生治病可能會走漏風聲的問題,大家都希望毛澤東能夠憑借人體的抵抗力逐漸殺死病毒。後來毛澤東打擺子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大家才慌慌張張地開始請大夫來看。

然而當地的赤腳醫生醫術并不怎麼樣,還有許多害怕被傳染的,看過之後便匆匆離去。來來回回請了好幾個大夫,毛澤東的病情尚未好轉,組織害怕被敵人察覺到紅軍在村民家裡,便對毛澤東進行二次轉移。

1929年毛主席遭奸細出賣,敵重兵圍捕,危難時被“一群貴人”救下

二十年代的毛澤東

經過商議後,他們標明了山多樹多的牛牯撲村。牛牯撲村的群衆基礎較好,而且環境幽靜,适合隐藏和休養。村裡的陳添裕是赤衛隊成員之一,平時積極參與打土豪分田地的鬥争,組織便把毛澤東安排到他的家裡居住。

此時毛澤東依然使用自己的化名“楊子任”,說客家話的陳添裕卻誤當成“主任”,每天對着毛澤東喊“楊主任”。作為半個紅軍戰士,陳添裕對紅軍十分尊敬,對毛澤東照顧得盡心盡力。當時的百姓生活尚且十分貧苦,陳添裕把家裡的雞蛋全部攢下來給毛澤東當做營養品。

在陳添裕家裡才住了4天,警衛連的戰士便發現敵人在周圍的活動逐漸頻繁。于是毛澤東提出再次轉移,這時陳添裕提議說,可以隐藏到五公裡外的天子崠山裡,那裡山高林密,人迹罕至,敵人發現不了。

陳添裕帶着幾個村民到山裡原地采集竹子,三五天就搭建出來3間竹寮,兩間住人,一間做廚房。竹寮裡面的一應用具準備齊全,不僅有竹子做的床和桌椅闆凳,就連大夥吃飯用的碗筷和籮筐等用具都是就地取材。

毛澤東在這山清水秀的清雅環境中心情十分愉快,住了兩天後連病情都減輕了很多。他在山裡找到一塊一尺多的杉木闆,提筆寫下了“饒豐書房”四個大字,挂在竹寮的門框上方後,這裡更像是一個世外高人隐居的地方了。

1929年毛主席遭奸細出賣,敵重兵圍捕,危難時被“一群貴人”救下

竹寮舊址

雖然看上去十厘清雅,畢竟實在無人居住的深山裡面,竹寮内經常有蛇蟲鼠蟻出沒,不會危及生命,卻造成了足夠的煩擾。看到一腔熱情幫助紅軍的農民朋友們,毛澤東自覺走上了一條正确的道路,他的革命意志也是以更加堅定。

毛澤東在竹寮裡一邊養病一邊看書看報,晝夜思索中國革命的下一步和未來發展,陳添裕每天都會從家裡過來看望毛澤東等人,每次來都帶着雞蛋之類自家不舍得吃的食物給毛澤東補充營養。

在竹寮居住的28天時間裡,毛澤東會趁瘧疾沒有發作的時候到山下去走一走,幫農民幹一點力所能及的農活,再和他們聊一聊如今與過去給地主種地時的差别,不着痕迹地向他們宣傳革命理論和思想。

村裡的百姓都很尊重這個“楊先生”,有民團過來時也會極力幫他打掩護。但人群中總有那麼一兩個壞分子存在,村裡原本的地主張克識對紅軍懷着滿腹怨恨。他并不知道毛澤東的真實身份,從他與衆不同的氣質和侃侃而談中猜測這是共産黨的一個大人物。

張克識跑到縣裡的民團總部,向團總林蔚民告密自己村裡來了一群紅軍,有一個是共産黨的頭頭。林蔚民隻想着立功,他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大埔縣的縣長梁若谷,計劃在9月17日這天對毛澤東實施抓捕計劃。

1929年毛主席遭奸細出賣,敵重兵圍捕,危難時被“一群貴人”救下

國民黨民兵

根據張克識彙報的消息,村裡這個“楊先生”兩天發作一次瘧疾,9月17号正好是他發病的日子,而且農曆中秋節的這天,村裡人都會留在家中,如此便能把“赤匪”和“通匪分子”一網打盡。

林蔚民和梁若谷糾集了13個民兵團和大埔縣保安團一共600多人,在9月17号早上這天浩浩蕩蕩地向牛牯撲村包圍而來。根據張克識所說,當地的農民赤衛隊隊長盧其中正在山上護衛毛澤東,民團直接放火把盧其中家裡的房子燒了。

房屋被燒,盧其中的妻子慌亂地跑到山上向盧其中報信,敏銳的直覺讓盧其中瞬間察覺到敵人的計謀,估計妻子身後就是跟蹤而來的敵人。他迅速找到警衛連長粟裕商量應戰措施和轉移方案。

此時的警衛連因為公務而派出去部分人員,隻剩下50多名戰士和農民赤衛隊。粟裕當機立斷,帶着隊伍跑到牛牯撲村阻擋敵人,讓赤衛隊保護毛澤東轉移。出于對地形的熟悉,粟裕等人在短時間内占據上風,為毛澤東的轉移提供了時間。

陳添裕和幾個赤衛隊成員原本打算用擔架擡着毛澤東走,上山的過程中根本無法保持前後平衡,于是陳添裕便和另一個人架着毛澤東的肩膀前行。可惜沒走多遠,病中的毛澤東就汗如雨下,渾身發軟。

1929年毛主席遭奸細出賣,敵重兵圍捕,危難時被“一群貴人”救下

陳添裕

而敵人兵力實在太多,警衛連且打且退,槍聲也越來越近。赤衛隊臨時決定把毛澤東送到距離最近的雨頂坪村,距離此處隻有10華裡。然而毛澤東此時已經站不起來,陳添裕提出要背着他走,毛澤東怎麼都不同意,勸陳添裕等人放棄自己,趕快離開。陳添裕假裝沒聽見他要自己先走的話,一把将身材高大的毛澤東背在背上,拔腿就往前跑。

雖然隻有短短的10華裡,對于背着人的陳添裕來說卻是極為艱難的一段路程。其他身材較矮的同志根本背不起毛澤東,陳添裕找不到能夠替換的人選。而崎岖的山路時不時有些石塊和帶刺的雜草,穿着草鞋的陳添裕留下一行帶血的足迹。

毛澤東在颠簸中要求他放下自己,陳添裕卻什麼都聽不到了,他憑着本能在熟悉的山路上極速奔跑,感覺不到腳上的疼,也聽不到外界的聲音,隻憑着頑強的意志力死撐,直直地沖進雨頂坪村。

遇到前來接應的人後,陳添裕把毛澤東放下來便直接暈倒在地上。就像電視中看到的急行幾百裡報信的通訊員,完全憑借本能和毅力向目的地跑,完成目标的同時,也到了生命的極限。

毛澤東拖着虛弱的身子和村民們七手八腳地把陳添裕擡到屋子裡,這才發現他腳上血流不止,砂礫和山刺布滿了他的腳底。給陳添裕擦幹淨之後,有人拿縫衣針一根根地把他腳上的刺挑了出來。

毛澤東看着陳添裕腳上的血和身上汗濕的衣服,想到他一路上背着自己跑了這麼遠,無語凝噎,隻不停地感歎:“多虧了陳添裕同志啊!”

1929年毛主席遭奸細出賣,敵重兵圍捕,危難時被“一群貴人”救下

毛澤東在閩西

第二天組織上派人來接毛澤東,他向赤衛隊的同志借來紙筆,寫了一張3元錢的欠條,在上面記下了所有農民的名字。按照當時的物價,八毛錢就能買3斤肉,九年後八路軍師長一個月才5元薪資,可見這3元錢的分量。

把欠條交給陳添裕後,毛澤東讓他等革命勝利後一定要來找自己。陳添裕拿着這張欠條,一直目送毛澤東和隊伍離開,這時的陳添裕尚且不知道“楊主任”是毛澤東,更不知道自己背回來的這個人對于中國具有多麼重要的重用。

有趣的是,毛澤東離開牛牯撲村幾個月後,共産國際還在《國際新聞通訊》上發表了一則關于他的訃告。他們根本沒想到毛澤東能夠在身患瘧疾、被敵人重兵包圍的情況下死裡逃生,他們也沒想到中國有很多像陳添裕一樣的仁義之士,舍己為人的事迹在中華大地上比比皆是。

新中國成立後,陳添裕等人才聽說“楊主任”的真實身份,也明白了那張欠條的重要性。隻是欠條早已不知所蹤,陳添裕也毫不在意,他根本沒想過向毛主席索取回報。隻有一些村民偶爾會開玩笑地提起來,不知道毛主席還記不記得咱們。

毛主席當然是記得的!1953年的國慶節舉行之前,毛主席邀請陳添裕作為農民代表到北京參加國慶大典。陳添裕收到邀請後興奮不已,但很快另一個憂慮又泛上心頭:陳添裕的妻子預産期臨近,年過不惑的陳添裕對自己第一個孩子的到來十分期待,他不得不把前往北京觀禮的榮譽交給了自己的堂弟陳奎裕。

1929年毛主席遭奸細出賣,敵重兵圍捕,危難時被“一群貴人”救下

毛主席會見農民代表

沒想到毛主席一見到陳奎裕就認出他不是當年背着自己的人,而是看茶桶的一個同志,因為陳奎裕的個子不高,甚至無法讓毛主席的腳離地。不過毛主席依然熱情地和陳奎裕握手,對他說:“我在牛牯撲治病的經曆是刻骨銘心的。我一直惦念着你們,沒有忘記你們,共和國也不會忘記你們。”

閩西大山裡那群淳樸的農民是千千萬萬中國善良群衆的寫照,他們從不吝于對人施以援手。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紅軍和毛澤東對百姓處境的切身體會和幫助,才換來了群衆對他們的愛護和尊敬。共産黨、解放軍和新中國今天的成就,完美诠釋了“得道多助”的内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