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29年毛主席遭奸细出卖,敌重兵围捕,危难时被“一群贵人”救下

作者:暴走吧历史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纵观毛主席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从走上为民请命、为革命奋斗的道路开始,他的生命安全便时刻遭受着敌人的觊觎。

孟子还有一句名言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毛主席在革命前期陷入种种陷阱却能顺利脱险的经历,堪称天命所归。1929年夏天在金丰永定县的牛牯扑村养病时,毛主席再次被奸细泄露行踪,国民党反动派派遣了多于我方十倍的兵力进行围捕,在这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一群农民挺身而出,从重重包围内把毛主席救了下来。

1929年毛主席遭奸细出卖,敌重兵围捕,危难时被“一群贵人”救下

毛泽东和农民亲切交谈

1929年夏天,红四军在福建龙岩召开“七大”,毛泽东超前而宏大的战略眼光一时不为人所接受,他也没能继续担任红四军的前委书记。对于雄心勃勃推进革命历程的毛泽东来说,这件事让他十分失落。

没过两天,即将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的闽西特委向毛泽东发来邀请,希望他能到上杭蛟洋指导当地的农民革命工作。毛泽东重整心情,化名为“杨子任”来到闽西,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把当地的农民团体组织地井井有条,中共闽西一大也顺利召开。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却患上了疟疾。以现在的医疗水平看,这种打摆子的病状并不严重,然而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疟疾是传染性极强且会出人命的大病。为了让毛泽东好好养病,组织派当时尚未出名的粟裕担当警卫连长,护卫毛泽东到永定县下寨村的一个党员干部家里休息。

起初粟裕考虑到请医生治病可能会走漏风声的问题,大家都希望毛泽东能够凭借人体的抵抗力逐渐杀死病毒。后来毛泽东打摆子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大家才慌慌张张地开始请大夫来看。

然而当地的赤脚医生医术并不怎么样,还有许多害怕被传染的,看过之后便匆匆离去。来来回回请了好几个大夫,毛泽东的病情尚未好转,组织害怕被敌人察觉到红军在村民家里,便对毛泽东进行二次转移。

1929年毛主席遭奸细出卖,敌重兵围捕,危难时被“一群贵人”救下

二十年代的毛泽东

经过商议后,他们选定了山多树多的牛牯扑村。牛牯扑村的群众基础较好,而且环境幽静,适合隐藏和休养。村里的陈添裕是赤卫队成员之一,平时积极参与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组织便把毛泽东安排到他的家里居住。

此时毛泽东依然使用自己的化名“杨子任”,说客家话的陈添裕却误当成“主任”,每天对着毛泽东喊“杨主任”。作为半个红军战士,陈添裕对红军十分尊敬,对毛泽东照顾得尽心尽力。当时的百姓生活尚且十分贫苦,陈添裕把家里的鸡蛋全部攒下来给毛泽东当做营养品。

在陈添裕家里才住了4天,警卫连的战士便发现敌人在周围的活动逐渐频繁。于是毛泽东提出再次转移,这时陈添裕提议说,可以隐藏到五公里外的天子崠山里,那里山高林密,人迹罕至,敌人发现不了。

陈添裕带着几个村民到山里原地采集竹子,三五天就搭建出来3间竹寮,两间住人,一间做厨房。竹寮里面的一应用具准备齐全,不仅有竹子做的床和桌椅板凳,就连大伙吃饭用的碗筷和箩筐等用具都是就地取材。

毛泽东在这山清水秀的清雅环境中心情十分愉快,住了两天后连病情都减轻了很多。他在山里找到一块一尺多的杉木板,提笔写下了“饶丰书房”四个大字,挂在竹寮的门框上方后,这里更像是一个世外高人隐居的地方了。

1929年毛主席遭奸细出卖,敌重兵围捕,危难时被“一群贵人”救下

竹寮旧址

虽然看上去十分清雅,毕竟实在无人居住的深山里面,竹寮内经常有蛇虫鼠蚁出没,不会危及生命,却造成了足够的烦扰。看到一腔热情帮助红军的农民朋友们,毛泽东自觉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他的革命意志也因此更加坚定。

毛泽东在竹寮里一边养病一边看书看报,昼夜思索中国革命的下一步和未来发展,陈添裕每天都会从家里过来看望毛泽东等人,每次来都带着鸡蛋之类自家不舍得吃的食物给毛泽东补充营养。

在竹寮居住的28天时间里,毛泽东会趁疟疾没有发作的时候到山下去走一走,帮农民干一点力所能及的农活,再和他们聊一聊如今与过去给地主种地时的差别,不着痕迹地向他们宣传革命理论和思想。

村里的百姓都很尊重这个“杨先生”,有民团过来时也会极力帮他打掩护。但人群中总有那么一两个坏分子存在,村里原本的地主张克识对红军怀着满腹怨恨。他并不知道毛泽东的真实身份,从他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侃侃而谈中猜测这是共产党的一个大人物。

张克识跑到县里的民团总部,向团总林蔚民告密自己村里来了一群红军,有一个是共产党的头头。林蔚民只想着立功,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埔县的县长梁若谷,计划在9月17日这天对毛泽东实施抓捕计划。

1929年毛主席遭奸细出卖,敌重兵围捕,危难时被“一群贵人”救下

国民党民兵

根据张克识汇报的消息,村里这个“杨先生”两天发作一次疟疾,9月17号正好是他发病的日子,而且农历中秋节的这天,村里人都会留在家中,如此便能把“赤匪”和“通匪分子”一网打尽。

林蔚民和梁若谷纠集了13个民兵团和大埔县保安团一共600多人,在9月17号早上这天浩浩荡荡地向牛牯扑村包围而来。根据张克识所说,当地的农民赤卫队队长卢其中正在山上护卫毛泽东,民团直接放火把卢其中家里的房子烧了。

房屋被烧,卢其中的妻子慌乱地跑到山上向卢其中报信,敏锐的直觉让卢其中瞬间察觉到敌人的计谋,估计妻子身后就是跟踪而来的敌人。他迅速找到警卫连长粟裕商量应战措施和转移方案。

此时的警卫连因为公务而派出去部分人员,只剩下50多名战士和农民赤卫队。粟裕当机立断,带着队伍跑到牛牯扑村阻挡敌人,让赤卫队保护毛泽东转移。出于对地形的熟悉,粟裕等人在短时间内占据上风,为毛泽东的转移提供了时间。

陈添裕和几个赤卫队成员原本打算用担架抬着毛泽东走,上山的过程中根本无法保持前后平衡,于是陈添裕便和另一个人架着毛泽东的肩膀前行。可惜没走多远,病中的毛泽东就汗如雨下,浑身发软。

1929年毛主席遭奸细出卖,敌重兵围捕,危难时被“一群贵人”救下

陈添裕

而敌人兵力实在太多,警卫连且打且退,枪声也越来越近。赤卫队临时决定把毛泽东送到距离最近的雨顶坪村,距离此处只有10华里。然而毛泽东此时已经站不起来,陈添裕提出要背着他走,毛泽东怎么都不同意,劝陈添裕等人放弃自己,赶快离开。陈添裕假装没听见他要自己先走的话,一把将身材高大的毛泽东背在背上,拔腿就往前跑。

虽然只有短短的10华里,对于背着人的陈添裕来说却是极为艰难的一段路程。其他身材较矮的同志根本背不起毛泽东,陈添裕找不到能够替换的人选。而崎岖的山路时不时有些石块和带刺的杂草,穿着草鞋的陈添裕留下一行带血的足迹。

毛泽东在颠簸中要求他放下自己,陈添裕却什么都听不到了,他凭着本能在熟悉的山路上极速奔跑,感觉不到脚上的疼,也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只凭着顽强的意志力死撑,直直地冲进雨顶坪村。

遇到前来接应的人后,陈添裕把毛泽东放下来便直接晕倒在地上。就像电视中看到的急行几百里报信的通讯员,完全凭借本能和毅力向目的地跑,完成目标的同时,也到了生命的极限。

毛泽东拖着虚弱的身子和村民们七手八脚地把陈添裕抬到屋子里,这才发现他脚上血流不止,砂砾和山刺布满了他的脚底。给陈添裕擦干净之后,有人拿缝衣针一根根地把他脚上的刺挑了出来。

毛泽东看着陈添裕脚上的血和身上汗湿的衣服,想到他一路上背着自己跑了这么远,无语凝噎,只不停地感叹:“多亏了陈添裕同志啊!”

1929年毛主席遭奸细出卖,敌重兵围捕,危难时被“一群贵人”救下

毛泽东在闽西

第二天组织上派人来接毛泽东,他向赤卫队的同志借来纸笔,写了一张3元钱的欠条,在上面记下了所有农民的名字。按照当时的物价,八毛钱就能买3斤肉,九年后八路军师长一个月才5元薪资,可见这3元钱的分量。

把欠条交给陈添裕后,毛泽东让他等革命胜利后一定要来找自己。陈添裕拿着这张欠条,一直目送毛泽东和队伍离开,这时的陈添裕尚且不知道“杨主任”是毛泽东,更不知道自己背回来的这个人对于中国具有多么重要的重用。

有趣的是,毛泽东离开牛牯扑村几个月后,共产国际还在《国际新闻通讯》上发表了一则关于他的讣告。他们根本没想到毛泽东能够在身患疟疾、被敌人重兵包围的情况下死里逃生,他们也没想到中国有很多像陈添裕一样的仁义之士,舍己为人的事迹在中华大地上比比皆是。

新中国成立后,陈添裕等人才听说“杨主任”的真实身份,也明白了那张欠条的重要性。只是欠条早已不知所踪,陈添裕也毫不在意,他根本没想过向毛主席索取回报。只有一些村民偶尔会开玩笑地提起来,不知道毛主席还记不记得咱们。

毛主席当然是记得的!1953年的国庆节举行之前,毛主席邀请陈添裕作为农民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大典。陈添裕收到邀请后兴奋不已,但很快另一个忧虑又泛上心头:陈添裕的妻子预产期临近,年过不惑的陈添裕对自己第一个孩子的到来十分期待,他不得不把前往北京观礼的荣誉交给了自己的堂弟陈奎裕。

1929年毛主席遭奸细出卖,敌重兵围捕,危难时被“一群贵人”救下

毛主席会见农民代表

没想到毛主席一见到陈奎裕就认出他不是当年背着自己的人,而是看茶桶的一个同志,因为陈奎裕的个子不高,甚至无法让毛主席的脚离地。不过毛主席依然热情地和陈奎裕握手,对他说:“我在牛牯扑治病的经历是刻骨铭心的。我一直惦念着你们,没有忘记你们,共和国也不会忘记你们。”

闽西大山里那群淳朴的农民是千千万万中国善良群众的写照,他们从不吝于对人施以援手。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红军和毛泽东对百姓处境的切身体会和帮助,才换来了群众对他们的爱护和尊敬。共产党、解放军和新中国今天的成就,完美诠释了“得道多助”的内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