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張松、劉巴、魏延的詩詞

作者:秉筆春秋呂書生
關于張松、劉巴、魏延的詩詞

開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時要注意防護呀。漢末各勢力頻繁交鋒,這帶來了很多人員流動,有些抑郁不得志者就會動些心思,改換門庭成功者有,也有就此消失的。本篇就來看看關于張松、劉巴、魏延的詩詞。

《落鳳坡二首·其二》 明 倪容

談笑隆中起卧龍,地圖況已出張松。中山帝胄安天下,誰遣将軍觸箭鋒。

【案《吳書》,在曹操那受氣的張松選擇了劉備,他不僅回答了劉備益州兵馬器械的數量,将諸多要害之處一一道來,還畫出了“地圖山川處所”,也幫助劉備了解益州虛實,不過他沒等到劉備入主益州的那天】

《隆中次吳襄陽韻二首》 宋 項安世

古來建大廈,所貴楹桷崇。沛公得三士,折箠驅群雄。嗟哉漢諸孫,永負隆準公。

表既憎彌衡,璋複輕張松。幽州小從事,苦谏不見從。賴有大耳兒,猶能過隆中。

吾評四劉牧,三豕而一龍。景升最可笑,接士滿郊宮。坐看故人子,低頭混耕農。

平生慕西伯,對面失飛熊。阿琦去梯策,尚識智士功。誰雲豚犬愚,頗複勝乃翁。

【張松在劉璋麾下擔任的就是益州從事,劉璋沒有重用他,張松對劉璋也沒有報什麼希望,不像黃權、王累等人苦苦勸說劉璋不要引狼入室】

《詠史十二首·其四》 明 釋函是

丞相真天威,南人無所施。魏延不可用,豈故從坦夷。

【隻截取了兩句,主要還是關于諸葛亮的詩句,魏延在諸葛亮手下官至前軍師、征西大将軍,已經是深得重用了】

《讀史》 元 陸文圭

魏延及楊儀,兩人蜀俊乂。各懷專忌心,曲直竟誰在。孔明惜其才,未嘗辄偏廢。

渭南反斾歸,師在千裡外。朝臣意左右,魏為楊所害。楊亦不得死,晚用姜維輩。

蜀竟以是亡,束手付鄧艾。艾複矜其功,受制于鐘會。四人共一律,皆以專忌敗。

家國莫不然,鳴呼可為戒。

【魏延與楊儀都算得上一時才俊,隻是這兩人的沖突難以調和,費祎都曾勸解過兩人,不過最終都沒落下什麼好風評】

《詠史下·諸葛孔明八首》 宋 陳普

關羽不能當一面,魏延何敢比淮陰。流星隻緩身徂落,一木終能作鄧林。

【子午谷之策也隻是在計劃層面,意在效仿韓信,但沒有相應的成果都不值得誇口】

《詠史下·蜀先主》 宋 陳普

袁渙當年死亦甘,雲長平昔竟何貪。劉巴項領剛如鐵,也用随群拜武擔。

【劉巴曾多次拒絕劉備招攬,本來一心向着曹操,最終還是在益州被劉備收歸賬下,諸葛亮還曾說“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

《慶臣和巴字韻見遺複次韻》 宋 周孚

獨鶴投林畏莫鴉,向時入蜀強劉巴。瘴鄉自古難為客,老境無人不念家。

一飯肯來從我覓,百錢何惜為君叉。粗缯大布差安穩,莫學渠侬戲虎牙。

【劉巴也曾勸阻劉璋迎劉備入蜀,在建議被劉璋拒絕後閉門稱疾】

《鄉間人有誤以予為武進士者,戲紀以詩》 清 丘逢甲

書生面目太槎牙,太息封侯念已差。漫說舊銜同武爵,頗聞外論比文蝦。

老兵欲喚桓元子,故将誰知李左車。刁鬥能銘矛解用,丈夫何事愧劉巴!

【劉巴曾拒絕與張飛交流,在諸葛亮勸說時也不打算改,認為自己結交的應當是四海英雄,而非張飛這樣的“兵子”】

《上營門》 元 周霆震

惜哉鄰醜疏防閑,反更放虎來深山。倉皇出此殆無術,民命一發懸天關。

【放虎歸山的典故就源自劉巴,他将請劉備征讨張魯比作“是放虎于山林也”】

《詠史下·龐士元》 宋 陳普

放虎山林計已非,蛟龍雲雨意猶遲。士元骥足思騰踏,盍有劉琮不告時。

【這裡也同樣化用了放虎歸山的典故,不過主角換成了龐統,龍歸大海,虎歸山林】

關于這三人的詩詞也就到此為止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