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劉巴傳》注引《零陵先賢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前後,故事的主人公分别為諸葛亮和劉巴。先來看看原文:

巴往零陵,事不成,欲遊交州,道還京師。時諸葛亮在臨烝,巴與亮書曰:“乘危曆險,到值思義之民,自與之衆,承天之心,順物之性,非餘身謀所能勸動。若道窮數盡,将讬命于滄海,不複顧荊州矣。”亮追謂曰:“劉公雄才蓋世,據有荊土,莫不歸德,天人去就,已可知矣。足下欲何之?”巴曰:“受命而來,不成當還,此其宜也。足下何言邪!”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劉巴前往零陵,但事情沒辦成,打算途徑交州再傳回京城洛陽。當時諸葛亮正在臨烝,劉巴寫信給諸葛亮表示:“我曆經艱險,本打算順應天命說服群眾,讓荊州諸郡都能歸順曹操。但衆人都不顧道義隻想私利,我的言語并不能打動他們。如果真的是時運不濟,我将浪迹滄海,不再回到荊州。”
諸葛亮回信說:“劉備将軍才能高超,無人可比。現在又占據了荊州,衆人莫不歸心,天意人事,孰去孰就,已經非常清楚了。您還想到哪裡去呢?”劉巴再度回信說:“我奉命而來,就算不成功也要回去,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您又何必多此一問呢?”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出自諸葛亮的回信中,叫做“雄才蓋世”,意為才能卓著,無人可比。這也是諸葛亮所創的一個成語。
劉巴在信中提到的“乘危曆險,到值思義之民”,其實是在赤壁之戰前奉曹操勸說荊州諸郡歸順曹操。不料沒過多久赤壁之戰便打響了,結果曹操慘敗,被迫退出荊州。劉備趁機進軍荊州四郡,各地紛紛投降了劉備,劉巴的任務自然也就無法完成。是以,他才打算取道交州回到曹操那裡複命。
劉巴與諸葛亮同在荊州,原本是互相認識。是以,在離開荊州前,劉巴特意寫信向諸葛亮道别。而諸葛亮對劉巴非常欣賞,認為他的才能遠超自己,故此特意寫了一封回信,希望他能留在荊州為劉備效力。
不過,盡管劉巴與諸葛亮交好,但對劉備的印象并不好,故此回信一口拒絕,後來更是直接跑到益州依附劉璋,也不願意留在荊州為劉備賣命。據《三國志·劉巴傳》載,當聽說劉巴不願為自己效力時,劉備非常生氣,“深以為恨。”
參考書籍:《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