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去年冬天,我媽從村裡來看我,走了數十公裡

作者:民途出行

去年冬天,我媽從村裡來看我,走了數十公裡。

19年7月20日,我終于出息了。遠村近鄰的人踏破了我家門檻,圍聚在我家院子裡,就為了瞅一眼我們村唯一的大學生。

那個大學生就是我,剛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我也是懵的。隻記得平時并不怎麼理人的村長,拎着一隻雞和一封鞭炮,笑眯眯的走進了我家。

從那之後近一周,我家的來客一直絡繹不絕。從小到大第一次受到這麼多關注,我其實是并不習慣的。與之相比,客人們的恭賀并不能給我帶來多少虛榮上的滿足,反而影響了我家的務農讓我困擾不已。

九月份的時候,媽媽送我去報到入學。

學校在城東的大學城,而我家在城西的靠山小村。

這城市好大啊,城西到城北,坐了整整了五個小時的車。

母親花了一百二,在路過城裡購物商場的時候給我買了套新衣服。那是套假阿迪,某次我摔了一跤把褲子摔破了,半夜躲在宿舍洗衣室心疼了好久。

後來還因為找不到學校位置,我和母親第一次嘗試了打車,花了35。母親笑着說城裡的東西真友善,我卻想起了之前她因為舍不得20塊的感冒藥費,硬撐着咳嗽了半個月。

與家跟學校間的距離相比,似乎是這段打車的距離的更加遙遠。

去年冬天,我媽從村裡來看我,走了數十公裡

大概過了兩個月,貴州的冬天來了。

我一直覺得南方的冬天更難熬,因為北方的冬天有暖氣,而南方隻能硬撐。或許不是所有南方人都硬撐每一個冬天,但至少我是這樣的。

我帶來學校的衣服不多,被子也蠻薄。因為家鄉有冬天隆火的習慣,會一群人聚在一起烤火。是以并沒有帶太多太厚的衣物。

我第一次覺得城市沒那麼好了。城市不合理的東西有很多,比如羽絨服、暖寶寶、熱水袋……沒有為什麼,因為那些我都沒有。

就在這個冬天的某個下午,我媽來看我了。

天氣沒下雪,但就是很冷。我懷疑是下刀子了,因為寒風刺骨,紮得我喘不過氣。

母親在外面的公共電話亭給我打電話,因為我家隻有座機。我手裡的小靈通是村長用舊了送我的,說是為了聯系友善。

我聽到母親電話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有點懵,懷疑家裡是不是出了什麼事。後來聽母親一邊哈氣一邊跟我說:"讷讷子,媽給你拿來些墊單和被窩,你出來拿一下嘛。"

我突然覺得天氣沒這麼冷了,不是因為母親到來給我增添了暖意,而是因為對比。

出山的路又爛又沒車,上次和母親兩人光是出山了就走了一個小時。出山後的車也難等、不僅難等還難擠,路途漫長又不敢睡,聽說車上賊多……

越想我腳步越快,越想我越委屈,要是我們住在交通友善的城市裡,出門就有地鐵公交:要是我能多努力一下,兼職的時候多掙點錢,母親就能打車了:要是……

沒有那麼多要是,不知不覺間我已經到了學校門口。

我見其他人,都是行李放下面,人坐在行李上。而門口那位女性,人坐地上,行李放懷中。

好想罵兩句媽媽,怎麼那麼笨,可惜都化成了哽咽吞入肚中。

留下的隻有幾句問候、兩廂關懷、一包行李、半夜苦思。

去年冬天,我媽從村裡來看我,走了數十公裡

2020年夏季,我為了湊學費,留在城裡兼職服務生。

本以為是個尋常的推銷電話,可是看着0851的開頭,我愣了一下。腦海中回想起了去年冬天,我猶豫了一下,接通了電話。

"你好。"

"讷讷子~"

我鼻頭一酸,問道:"媽,你又來看我了嗎?都說了我會好好的,你就不用擔心了。"

自從上次冬天看我之後,父親就悄悄告訴我,母親膝蓋似乎留下了病根,一直在疼。

母親說她現在還在車上,待會在我兼職的地方下車。于是我們約定好地點,我跟店長請了假,店長很善解人意的同意了。

我一邊往約定好的地方走,一邊在心裡想着見面要跟母親說的話。我好想跟母親說:母親的腿,是我欠她的。

當我見到母親的時候,她剛從車上下來。一輛白色的轎車,有個藍色的标志印在側面。跟計程車完全不一樣。

母親一下車就跟我說,這個直達車太友善了,出門就能坐上,價格還便宜。

我愣了一下,什麼時候我們那個小村也有到大學城的直達車了。

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這所謂的直達車就是民途出行的網約車。

上個冬天母親回去的時候,碰到一個司機老鄉,說他弟弟在開網約車,像你家這樣地處偏僻的也能上門接送,之後就給了母親一個電話号。

母親一直記着那個電話号,終于在今年秋天嘗試撥通。當車開到家門口的時候,母親才相信,原來自己家這樣偏僻的地方,也能出門就上車。享受如此快捷的出行。

去年冬天,我媽從村裡來看我,走了數十公裡

關注微信公衆号民途出行,更快捷的出行方式。偏遠地區也能送到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