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強勇:我在村裡做“點長”

張強勇:我在村裡做“點長”
張強勇:我在村裡做“點長”

我在村裡做“點長”

張強勇

機關安排我去挂點的爐埠村做“點長”。

爐埠村在市郊,村裡有木闆房,大多是祖上留下來的,房頂是發黑的舊瓦片,有的長滿茅草,看上去是有些歲數了。

我走進村莊,拐進了一處山谷。裡面的老宅,屋宇檐頭剝蝕,門壁朱紅淡褪。隔老宅三五米遠,幾間新修的木闆房點綴其間,松木壁闆,散發着桐油香味。闆房之間用磨石鋪路,顯得古拙。老宅前有一眼泉,流水潺潺,波光粼粼。鑿穿了洞眼的竹節,随意地搭在泉上,捧口水喝,甘甜沁人。屋角放了水缸,缸裡的水極清極亮,水缸裡卧着睡蓮,綠意滿缸。房屋、小徑、菜園井然有序,樹木花草被精心打理,宛如被母親照拂得無微不至的孩子。

這裡是開民宿的好地方。我繼續往前走,開了導航,還是走了彎路。到了村部,見到村委會主任,村委會主任帶我轉悠。我們繞村走,山村小徑旁邊有木闆房、紅磚屋。幾個師傅在做事,我駐足,問在做什麼?年輕的師傅說,規劃做民宿。房子不高,小格子窗,小家碧玉似的。

遇見老人在坪裡曬太陽,村委會主任也朝老人走來,喊着老村委會主任。老村委會主任将煙掐滅,餘煙袅袅不肯散去,仿佛一道舒展不開的眉,又仿佛想說點什麼。

“開個村民會。”老村委會主任說,“現在村裡的衛生不好,蒼蠅蚊子,狗兒耗子,亂飛亂竄。這樣下去,村民有意見,最美村莊的牌子怕也會搞砸去。”老村委會主任發現村裡的一些苗頭。

張強勇:我在村裡做“點長”

村裡建民宿,辦農家樂,這是搭幫國家精準扶貧,走上了緻富路。鄉村振興是鄉村永恒的主題,口袋富了,腦袋也要跟着富。環境很重要,依山繞水而建的民居,幹淨的道路、整齊的房屋、開闊的長廊、彩繪的文化牆,這是我們的驕傲。山青了,水綠了,生态環境變好了,客人看着喜歡,就想着來了再來。

正午的陽光照在老村委會主任黑黝黝的臉上,這張臉如同秋收後的稻田,又被犁铧翻上來的一壟一壟的黑泥,正發着一種油光,可鑒人。老村委會主任坐在地頭,屁股下什麼都不墊。老村委會主任告訴我,他是在捂熱土地,地熱了,就能春耕生産了,人也靈泛了。

村子前面是資江河,江水穿林涉澗,緩緩回旋,在爐埠港優雅地拐了一個彎,将一個美麗的小村——爐埠村擁在江灣。村子的後面就是雪峰山脈,逶迤而來。幾百年來,鄉親們生活在這裡。

陽光和煦,小溪水滿。山溝裡,一條青石闆鋪成的古道,仿佛平民人家清瘦女兒的小腰,微微搖曳,穿過山溝兩邊的荊棘,袅袅遠去。走在去往村民家的草砂油路上,光影照人,褲腿整潔,鞋面幹淨。

我和大夥兒談農桑光景,談民宿農家樂,談鄉村振興。有位年輕人聽得很認真,不時點頭,和善一笑,還帶輕微的羞赧。是不是遇到了難題?我走近問她。原來七八年前,這位姑娘帶着戀人回到了生她養她的爐埠村,開了一家“螞蟻小家”的民宿。快到節假日了,許多客人在網上訂了房間,可“螞蟻小家”床位不夠,而客人都是自駕遊,“螞蟻小家”門前停車的地方不足……

“車位”“聯營”,這兩個詞在我的腦海裡突然蹦了出來。

車位好說。我聯系機關,請交警隊來村裡劃車位。對于“聯營”,村委會主任跟我一拍即合:全村民宿聯營,将住宿的标準、價格對标,挂了‘五星級’和‘四星級’的一個标準,‘三星級’以下的收費就适當降低一點。

第二天,交警隊的作業車開到了村頭,很快,沿村公路兩邊就劃出了嶄新的車道和車位,村部大坪也劃了二十多個車位。家門口、民宿坪前都劃了車帶。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爐埠村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陽光下,呈現的是一片“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詩意栖居地。

選自《新湘評論》2024年第10期

一審:陳家琦

二審:吳 金

三審:張勤繁

掌上閱讀黨刊

《新湘評論》

2024年第10期

點選封面

進入電子刊

張強勇:我在村裡做“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