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宋宰相畢士安:促成宋真宗禦駕親征,站在寇準身後的男人

作者:梨白愛曆史

大家好,我是梨白,一枚曆史和寫作萌新愛好者,歡迎關注哦~本文為原創,盜文必究。

最近的天氣真的是一秒入冬,小夥伴所在的城市下雪了嗎?随着天氣變冷,流感也進入了頻發季節,疫情也還在,是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防護,戴好口罩,愛護自己,保護他人。

言歸正傳,宋廷衆生相系列不定期回歸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宋真宗時期的一位宰相。宋真宗時期的宰相,比如宋真宗的老師,有先見之明的“聖相”李沆,也有曆經兩朝,被宋太宗、宋真宗父子皆愛但死在流放之所的寇準,也有聰明絕頂但是就不幹“好事”的王欽若、丁謂等等。

大宋宰相畢士安:促成宋真宗禦駕親征,站在寇準身後的男人

今天我們的主角是宰相畢士安,可能很少小夥伴聽到這個名字,聽說的小夥伴中也有很多人是通過電視劇《大宋宮詞》知道的畢士安。

其實畢士安是宋真宗執政時期非常重要的一位宰相,隻不過因為他同一時期的宰相寇準太過“亮眼”,遮住了畢士安的風華。宋真宗對畢士安有着很高的評價,在他去世時追念道,“士安善人也,事朕于南府、東宮,以至輔相,饬躬畏謹,有古人之風,遽此淪沒,深可悼惜。”

畢士安是代州雲中(今山西大同)人,他出身本地的小官宦世家。早在年少時,畢士安便勤奮好學,還因為孝順繼母祝氏在當地非常有名。

祝氏也非常看重這個繼子,曾告誡畢士安,“學必求良師益友”,也是以畢士安結交了很多好友。

大宋宰相畢士安:促成宋真宗禦駕親征,站在寇準身後的男人

宋太祖乾德四年,畢士安舉進士,之後便一直在地方任職,做過掌書奏,也做過推官、觀察官,還做過和經濟有關的官員,比如掌筦榷,一番經曆下來,那也是個經驗豐富且全面的官吏了。

宋太宗太平興國初期,畢士安為大理寺丞,領三門發運事,後來吳越錢俶納土,畢士安又被委任為台州知州。在台州做出政績之後,畢士安遷左贊善大夫,徙饒州,後改殿中丞相,被宋太宗召回開封做了監察禦史。

上文中我們已經提及,畢士安對繼母祝氏十分孝順,在乾州知州任上,他以母親年老需要贍養為由去汝州監稻田務。

大宋宰相畢士安:促成宋真宗禦駕親征,站在寇準身後的男人

看了畢士安前期的“工作”履曆,不得不說,真的是什麼都做了,而這些經曆也成就了他之後的仕途,很快機會就來了。

雍熙二年,宋太宗的兒子們都“出閣”了。這裡的“出閣”不是出嫁的意思,而更是一種皇子成年的儀式,出閣起,皇子們就具備參政、議政的資格,而他們的父親和朝廷也會開始給他們組建智囊團隊,選擇幕僚。

做了一陣地方工作的畢士安回京了,且被宋太宗選為了翼王的僚屬,左拾遺兼冀王府記室參軍,并被賜襲衣、銀帶、鞍勒馬,由此可見,宋太宗對畢士安無論是人品還是學識、才能都是認可的。

大宋宰相畢士安:促成宋真宗禦駕親征,站在寇準身後的男人

被選為僚屬并不是一勞永逸的,宋太宗因為重視兒子們,還要定期考核兒子身邊僚屬的學問。瑞拱年間,宋太宗下诏讓各王府的幕僚各自撰文交上來。

宋太宗閱覽了好幾日僚屬的文章,并且向周圍的人詢問,覺得誰的文章最優。周圍的人表示,畢士安不錯,宋太宗道“正協朕意”。

地方工作的積累,僚屬工作的出色終于讓畢士安終于脫穎而出了。宋太宗讓他以本官知制诰,制诰之前我們講過,就是起草皇帝和政府的公文,官職不大,卻是天子近臣,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都曾擔任這個官職。

大宋宰相畢士安:促成宋真宗禦駕親征,站在寇準身後的男人

被老爸搶去了僚屬,翼趙元份王也不幹了,就請求父親能夠把畢士安留在王府,結果被宋太宗拒絕了。

淳化二年,畢士安被召入翰林為學士。彼時,有大臣向宋太宗推薦張洎,宋太宗拿畢士安出來做了對比,他認為張洎比起詞藝、閱曆可能不必畢士安少,但是操行去不如畢士安。

宋太宗對畢士安十分賞識,淳化三年時,還讓他和蘇易簡同知貢舉,加主客郎中,後來畢士安自己因為身體原因請求外放,改右谏議大夫、知颍州。

大宋宰相畢士安:促成宋真宗禦駕親征,站在寇準身後的男人

在畢士安外放的幾年裡,宋太宗的繼承人也是一波三折,在長子瘋了,二子死了之後,三子趙元侃(宋真宗)便以壽王的身份知開封府了,于此同時,畢士安被召回京,做了開封府判官,成為了壽王的僚屬。

壽王成為皇太子後,畢士安的官職也升了升,以兼右庶子遷給事中。宋真宗即位之後,畢士安權知開封府事,拜工部侍郎、樞密直學士,這絕對是新君對于畢士安的重視。

大宋宰相畢士安:促成宋真宗禦駕親征,站在寇準身後的男人

畢士安是一個非常公正、嚴肅的人,宋朝宮府當中有在朝廷中擔任職位的人,每當有人被授予外任,宋真宗就會讓畢士安去告誡和勉勵這些人,可見,宋真宗對他人品、官品的看重。

鹹平初年的時候,畢士安辭府職,重新為翰林學士,負責選官校勘《三國志》以及晉代和唐代的書籍。

有人對校正書籍提出了意見,認為兩晉有很多鄙陋、惡俗的事情,不能傳播,要不就删了吧。

大宋宰相畢士安:促成宋真宗禦駕親征,站在寇準身後的男人

宋真宗就将這話和宰相說了,畢士安聽到之後,就說,“惡以戒世,善以勸後。善惡之事,《春秋》備載”。

啥意思呢?說一定要把不好的事情記到史籍中去,因為這樣可以告誡後人,與此同時,他還舉了個例子,認為《春秋》裡面善惡事情記得都很詳備,也是這個意思。宋真宗很認可他的想法,就命人将書刊刻了。

畢士安身體比較虛弱,很快他又以眼病求外任,改兵部侍郎,出知潞州,宋真宗還為此給他加了俸祿,之後還将其入選為翰林侍讀學士。

大宋宰相畢士安:促成宋真宗禦駕親征,站在寇準身後的男人

宋真宗一朝,畢士安一直是天子近臣。景德年間,遼國犯宋境,畢士安兼秘書監。針對契丹入侵上疏五事,畢士安是主戰派,是以他的上疏主要陳述了選将、饷兵、理财之策,為此得到了宋真宗的嘉許。

李沆去世之後,宋真宗進畢士安為吏部侍郎、參知政事,這便是副宰相了。畢士安入宮謝恩的時候,宋真宗問他,“求與卿同進者,其誰可?”

宋真宗想給畢士安找個工作搭檔,問他有沒有好的人選。畢士安認為,做宰相,“必有其器”,他認為自己驽朽,不能勝任。于此同時畢士安推薦了寇準,他認為寇準忠義,且擅長斷大事,這就是宰相應該具備的才能。

大宋宰相畢士安:促成宋真宗禦駕親征,站在寇準身後的男人

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就曾提及,寇準是個直腸子,得罪了很多人,連宋真宗都聽說他“好剛使氣”。

畢士安沒有因為宋真宗的質疑而放棄推薦寇準,他又和宋真宗說:“現在西北邊境大患,正是用人之際。寇準方正、慷慨有大節,且忘身徇國,秉道疾邪,朝臣之中沒有幾個能比得上的”。

宋真宗回去一想,覺得畢士安這番話說得确實有道理,過了一段時間後,寇準便拜平章事了,但是畢士安兼監修國史,位置與寇準之上。

上文我們也說了,寇準這個人守正嫉惡,就得罪了很多人,也有人想要他下台。很快,就有一個老百姓上告寇準,說他和安王元傑勾連,說白了,就是暗示他倆勾結有謀反的嫌疑。這下子連寇準都惶恐了,以至于失了方寸,不能替自己證明清白。

大宋宰相畢士安:促成宋真宗禦駕親征,站在寇準身後的男人

這時候推薦寇準的畢士安又出手了,他一直為寇準争辯,且将上告之人下了大獄,最後查出了誣告寇準的事實。誣告之人是以被斬,寇準終于還了清白。

景德元年九月,契丹正式侵略宋邊境,在侵侵保州,攻定武之後,開始窺探貝、冀、天雄,号稱有兵馬二十萬。

宋真宗因為父親宋太宗兩次北上失利,對北上作戰一直有陰影,這時朝中的大臣也提出了好幾種意見,有人就表示南逃,在南方定都。

宋真宗一時之間,拿不定主意,就問畢士安的看法。畢士安這一次又是和寇準不謀而合,“士安與寇準條是以禦備狀,又合議請真宗幸澶淵”。

大宋宰相畢士安:促成宋真宗禦駕親征,站在寇準身後的男人

畢士安和寇準關于宋真宗北上是沒有異議的,也就是說兩人其實在政見方面是存在一定默契的,且找到了一個平衡。

畢士安認為宋真宗應該主戰然後議合,還認為“澶淵之行,當在仲冬”,然後寇準附和,“當亟往,不可緩”。

很多人在談到宋遼之間的澶淵之盟時,都認為是寇準說動了宋真宗禦駕親征,其實在寇準的光環之下,畢士安的風采是不容忽視的,可以說在促成宋真宗禦駕親征和澶淵之盟絕對有畢士安的功勞,且不比寇準功勞小。

大宋宰相畢士安:促成宋真宗禦駕親征,站在寇準身後的男人

從畢士安和寇準兩人的性格我們也能看出,宋真宗對誰更加信任。畢士安為人穩重,善于思考,寇準能斷大事,且做人張揚,很有激情,兩個人從性格是其實是互補的。

但是宋真宗在令兩人做宰相的時候,将畢士安位置安排在了寇準之上,可見一二,宋真宗之是以禦駕親征以及和遼國簽下澶淵之盟,絕對有畢士安的功勞,可能在宋真宗眼裡,畢士安要更加穩重、可信。

關于宋真宗的禦駕親征以及宋遼之間的澶淵之盟,我們還會在之後的文章中具體闡述,在這就不多贅述了。

促成澶淵之盟的當年,畢士安上了七八道奏折,以病求辭官,但是宋真宗不允許。當年十月,上朝時,畢士安在崇政殿廬疾病發作,等宋真宗出來檢視時,畢士安已經不能說話了。宋真宗趕忙讓人将其用肩輿送回府第,結果畢士安還是去世了。

大宋宰相畢士安:促成宋真宗禦駕親征,站在寇準身後的男人

宋真宗為此車駕臨哭,廢朝五日,贈太傅、中書令,谥文簡,可以說畢士安是真的站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班崗。

《宋史》記載,畢士安“端方沉雅,有清識,醖藉,美風采,善談吐,所至以嚴正稱”,且十分喜歡讀書,即便年老後視物不清楚,也是書不離手。

作為宰相,畢士安無黨援,隻有王祐、呂端交情交好,王旦、寇準、楊億也隻是友善。《宋史》還專門提到他慧眼識珠,王禹偁、陳彭年等都是他的門人。王禹偁更是在年幼時便在畢士安的官舍做事,畢士安認為他是可造之才,将他留下,教以學,之後才成就了被宋太宗稱贊“文章獨步當世”的王禹偁。

大宋宰相畢士安:促成宋真宗禦駕親征,站在寇準身後的男人

關于畢士安我們今天就說到這裡了,之後再澶淵之盟中我們還會提及畢士安、寇準和王繼忠等人的貢獻,希望大家關注我。梨白期待大家的轉贊評!

(文中所有圖檔來自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系删除,萬分感謝!)

參考書籍:

《宋史》

繼續閱讀